我会读书09

个性读书法
程序读书法:
即按较优的次序读。作者→书名→内容提要→目录→序言→结语
层次读书法:
即有重点逐步由浅入深地读书。书的内容往往不能一次读懂,这就需要层次,一般可分为浏览、通读、精读、评读、重读多层。当然这仅限于经典著作或科技书中。
比较读书法:
任何文献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其间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比较阅读,就知异同,见优劣。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 曾写过《魏书》的夏候谌听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便找来细读再三,认为《三国志》确比自己的《魏书》好,当即烧掉了自己的书稿。用对比读书法,能开阔视野,有助于鉴别、验证和判断书的真伪、优劣和好坏,提高理解、接受和运用的能力,东晋女诗人谢道韫有一个雅号“咏絮才”便是对比定优劣的一个例子。
质疑读书法:
“尺信书,不如无书”读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疑之外无时不介,可疑之书,层出不穷,屈原《无问》,王充《论衡》都是质疑的精华。
循序读书法:
即由简至繁,由浅入深读书,古人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但常采用此法,朱熹说“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理在于此。
个性读书法:
是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读书之法。人的性格、背景、气质、基础、潜力、才干多不相同。如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塑造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和特长,就一定能高效地读书,并获得应有的成功。
“破一卷”读书法;
“人而孚敌”法(东坡提出的精读法;即每次只钻研开一个侧面,最后掌握全书精髓);
“鲸吞牛食”法:
速度和精度的结合;
“结构读书法”: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结构体系。
出入读书法
南宋淳熙年间进士陈善,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在他的一部以谈诗论文为主要内容的笔记《扪虱新话》中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在言下。 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这段话的大意是: 读书要知出知入。开始时要能进入书本,了解古人的用意,是为“求其所以入”;最终要能跳出书本,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是为“求其所以出”;不能进入书本,就不能领会古人的用心,体会全书的主旨;而跳不出书本,就会被书本束缚住思想,成为书的奴隶。
此种读书的“出入法”说得很有道理。读书要“知入”,也就是说能通过文字,透彻把握作品内涵,与作者在交流中取得一致。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也就是说要通过感知内容而去把握主旨,只有这样,读者才会被书中精彩的内容、缜密的思想所吸引,产生共鸣,而“见得亲切”;所谓“出”,就是“用得透脱”。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出离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构建的意识建筑,站在更高的基点上,用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审美标准,对这座意识建筑作出正误、优劣、美丑的评价。“入书法”要求的是与作者在观点上取得一致,即完全接受作者的观点,而在“出书法”的第一步,则是要求读者完全用自己的思想,来衡量、评断作者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不再以作者的是非为是非、美丑为美丑,而是放出自己的眼光,拿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要能和作者在作品里所表现的是非美丑观有所不同。“入书法”用的是求同思维,而“出书法”用的则是求异思维。正因为有“异”,所以陈善说“出书法”就是不能“死在言下”。第二层意思是,能把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信息,用于实际生活,在改造主客观世界中发挥作用。陈善认为,能用自己的思想观点来评价所读作品,这只是“出书法”的一个方面,衡量读书成效的另一个方面是要能“用得透脱”。“透脱”是宋元时期口语,在这里是灵活、圆熟的意思。在陈善看来,只有能将从书中读得的知识熟练地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才是完全做到了没有“死”在作者“言下”,真正地掌握了“出书法”。读书要“知出”,读书要能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要能够摆脱书本的束缚,运用自己的观点、见解去评判书中的是与非、精华和糟粕,作出冷静的分析、比较和判断,以做到“透脱”。总之一句话,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我们广大爱好读书的学生,应该深刻领会陈善的这种“知出知入”读书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读书,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惟其如此,方能“得尽读书之法也”。
俗话说:“书读多了不用书,等于没读白费功。”常见有人,虽然好学,但却急于求成,往往是食多不化,欲速不达。也有人读了不少书,做了不少的心得笔记,但不会运用,不能“出书”。读书既要入书,又要出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消化,学有所成,否则,读书只入不出,也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全脑速读记忆术
猜读法
什么是猜读法
猜读法,又叫悬测读书法,就是阅读一本书之前,看前文,先做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怎样运用猜读法
入读一论文,先研究题目,猜想会怎样的提出论点,可能会采用什么论据,可能会采用什么议论方法,然后再读下文.
读一篇新闻时,从标题开始就边阅读边思考,以至读到导语,背景,段落,结尾,都不停的思考。想想作者会怎样写,有哪些长处不足,我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这样经过一番猜测,明显的提高了阅读效率
读小说,可以推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等。运用猜读法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心理上有急于了解下文内容是否与猜想的内容一致的意向。因此,大脑对文字语言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大大加快。有时只需扫视几个词,几个句子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猜读法有助于理解,又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运用猜读法的步骤
1.确定猜想的起始点。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原文的有关材料是猜想的依据。猜想要以有关材料出发:或是文体本身,或是某个词语,或是某个段落,或是某条注释,等等。
2.对照阅读。即快速阅读后文,寻找跟自己猜想有紧密关系的部分,重点阅读。
3.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可能有些方面一致。如果是一致的,说明阅读者准确的理解了做猜想的那部分在全文的表达作用,结构作用;如果不一致,或者不完全一致,那么就可以深入思考原文在写法上的得失。
学会猜读是大有益处的,首先可以树立起正确的读书意识,防止走马观花,囫囵吞枣的毛病,可以从书中汲取其精华,进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其次,可以促使人们便读边思,读思结合,养成读书用脑的习惯。打开书本后的猜测是用脑的开始,阅读,释疑,解惑,揭秘,整个都是用脑的过程。最后是在对比中获得真知,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猜读法,是一种用创造性的目光去研究分析知识的方法。读书猜测,对比,研究,借鉴的目的,归根结蒂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创新力,创造出东西。
寻读法
寻读是从某些特定内容的书目中,迅速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的一种速读方法。读者往往是有目的的去阅读,并从阅读材料中吸取自己迫切需要的知识。
我们平时在工作,学习,科研和写作中,常常需要查考一些人名,地名,典故,数据更有关资料,除了查阅专门工具书以外,还要从大量书刊中寻找,这就需要寻读。寻读时,两眼扫过书页,以最快的速度从文章中披沙取金,发现和寻找你期待得到的某些问题的细节,如某个人名,地名,某件事发生的年月,或作者的论点,论据极重要的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
怎样运用寻读法
为了掌握一本书的总观点,应该注意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社及其说明;阅读导言和序言;浏览目录,借阅参考书目,选择一两个包含主要论题的中心章节,阅读它开始的一两段和结束段。所有的这些工作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2.为了掌握一个章节或一篇文章的观点,还需要了解这一章节或文章出现在哪一类书籍或报刊上,直到所读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寻找概括文章的段落句子
3.讲课讲演,写经验,论文,总结等都需要找些材料参考,这也需要寻读。
4.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有关信息等等,也需要用寻读。在寻读是要把寻找的问题记在心中,尽快转动眼睛扫视阅读材料,并且注意运用标题,不同字体的标示等,以帮助自己搜寻所需的资料。
5.为了寻找常用的资料。如查阅某单位或朋友的电话号码时,要很快的在电话本中翻到可能查到的地方,这也需要寻读。促外,查看火车时刻表,等等,都需要寻读。
跳读法
什么是跳读法
跳读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句段或篇章而抓住读物的关键性材料的速读方法。跳读是通过省略次要信息来加快大脑对文字的反应速度,是阅读速度与思维过程同步进行。
跳读不同于扫读,扫读是逐页扫视。而跳读是有取有舍,跳跃前进。也就是略去一些内容,只撷取文章中的关键部分的阅读方法。跳读不仅是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使读者更深刻的理解内容,提高阅读效率。因为跳读的意义在于对读物的大幅度跳跃,舍弃非本质的东西,捕捉本质信息,形成新的思维流程。
怎样运用跳读
1.以标题,小标题,黑体字为主要阅读对象的跳读法。许多书都列有章节标题,有的书还用黑体字突出定义,结论等。有的书在文章前后用方框框出要点。这些都是作者要求读者留心的地方,往往是全书,全章,全节的主题和中心所在。阅读时先用跳读法只读这些部分,然后再决定是否有必要精度这本书或精读其中章节
2.关键词语跳读法。只读自己所需要的同特定主题有关的词语,而略去其他的段,句,词。关键词跳读法可用于查找文献资料,也可以把精读材料分门别类进行梳理。
3.手位句跳读法。就是只读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或最末一句,或是第一句和最末一句。一般说来,以说明为主,以议论为主的科学性著作,每小段的首句往往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末句是承上启下的一句话,中间则是补充,推理,例子之类。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迅速抓住全文的中心。
4.语法结构跳读法。这种跳读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全力贯注句子中的结构词,如连词;段落中的结构语,如“由此可见”等。根据这些词语来探寻有意义的词和句,从而把握全书的纹理脉络。另一种方式是集中注意力读句子中各类词语的中心语,要忽略修饰语,补充语等辅助性句子成分。
5.随意跳读法。这种跳读法主要用于查找资料。可根据阅读者的兴趣和思路来找阅读的注意点,这种跳读法会较多的漏掉有价值而读者还未感到兴趣的东西。
运用跳读法阅读一本书
例如,读一本新书,只看序言,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跳读有关内容,不必细读全文。阅读章节,也只跳读标题,黑体字,斜体字和重点句,然后前后连贯,抓住全文中心。也可以跳读每段的首位两句。一般来说,任何读物,每段的开头句很可能是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末为则往往是小节性的语句,还可以跳读关键句。
略读法
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一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来进行的一种阅读。也是提纲挈领的把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的阅读方式。略读速度应当是最快的阅读速度来阅读书籍和文章。但略读不同于普通阅读。普通阅读需要一字不漏的将阅读材料全部看完,而在略读时,可以略去一些材料不读,如果感到自己已经抓住了内容的主要方面,完全可以把半个段落或一段的四分之三略去不读。略读范围很广,可用于阅读各学科的教科书,参考书,课外书籍和报刊,同时还是精读课文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为什么要略读
为什么要运用略读这种阅读方式呢?要知道,现在一年出版的书籍,等于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出版的书籍。要想加快阅读的速度,增加阅读的数量,扩大视野,增广见闻,提高阅读效率,就要运用这种阅读方法。那么,怎样略读一篇文章呢?为了迅速掌握文章的大意和要点,一般来说,阅读时就要粗略一些。
怎样略读
略读的作用在于用极短的时间迅速掠过全篇,领略其梗概。略读的要领很简单,只要在书中找寻出“路标”即可。一般教科书或技术性书籍,“路标”由章节大小标题所构成。读者之需要把它们过目一遍,全书的大意就能略知一二了;无标题的书,可读每章中的第一段和每段的第一句。此外,也可一页页的扫描,注意力集中于重要字眼如斜体字或粗体字等。如此就能很快的看完全篇,获得完整印象。
略读的程序是:首先以最快的普通速度阅读开头的一二段,应做到一字不漏。阅读开头几段是了解一下全文的大意,背景,文体风格,口吻语气等。在第三和第四段中,便只需要阅读关键句子,当然要抓紧的是段落大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只需要用眼睛粗略的扫一下全段,跳出一两个重要的词,词组就可以了。结尾的几段因为经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恐怕要读得更充分些。略读的重要性在于要以最快的速度或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念,而不应对故事情节发生兴趣。
略读练习
略需要训练,开始略都时,阅读速度往往不比普通阅读速度快多少,必须重复练习,直至达到某种目标 略读有困难的人,可以连续多次略读同样的文章,这种简单的联系非常有效。略读训练的最终目标是4倍于最初的速度。
略读在查找资料方面有很好的用途--有时略读只是为了找到针对某个问题的答案,这时,可以在脑子中带着这个问题通过略读有关材料找出答案。
略读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的,也并不能取代普通阅读和精读,但他是一种能够用于多种场合的阅读技巧。
略读是应注意的几点:
1.养成读书先读序目的习惯,根据各类序文的重要程序和阅读目的,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并从目录中了解该书的全貌,根据需要挑出一些章节来读。
2.根据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查阅有关参考书籍,如各级官员的演讲,科技人员写论文,教师讲课找参考资料参考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略读。
3.对不同类型的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知识型的书,作中重点摘要笔记;对小说,了解主要任务的主要思想;对评论性文章,抓住重要观点和材料。
阅读能力只有通过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因此要坚持不懈的训练,大量练习。通过训练是您达到更加有效而愉快地阅读技巧。
扫读法
什么是扫读法
扫读法,就是一种面式阅读法。它要求一眼要看几整行文字,抓住所读文章的系统和脉络,寻求所需的内容。它是一种高级的阅读方式。高尔基就是运用了这种纵阅横览的扫读法,每翻一页就像下台阶似的从上到下的垂直看,读完了多的惊人的书籍。我国古人说的“一目十行”,就是指这种阅读法。
怎样扫读一本书
1.浏览前言:了解作者的意思,背景及主要观点
2.通读目录:了解作者论述哪几方面的问题及内部的各层次。
3.扫读节的标题:根据节的标题扫描作者的主要观点,论据
4.抓住重点:一页中扫描最关键的词.
5.看结束语:看一遍结束语,对全书的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不同的读物,运用不同的扫读方法。
1.读杂志,可以从通读目录开始。选择自己需要的文章读。其它的文章作极快的扫描。
2.读单篇文章,第三步可改成“记住标题,了解作者,辨清体裁”其它各条基本相同。
3.读记叙文参照上述过程,只不过要着重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进而掌握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4.读教科书,参考书,它的重点并不多,据统计,一页中只有二至五个,要紧紧抓牢,其它辅助性,说明性的内容略读而过
扫读的作用
扫读法最显著的特点是目光先横后竖的快速移动,只扫描最关键的词语。不但不影响人们的理解程度,而且阅读的速度也很快。它的长处:一是,人们一打开书就能发现人名,论点,主要论据等,对内容一目了然;二是,解决了阅读内容多与时间少这一对越来越尖锐的矛盾。
扫读最主要的步骤,就是恰到好处的断定你要寻找的材料。第二步,就是要断定将出现的信息会是什么形式,由此借助一条重要的线索取发你所要获取的信息。运用扫读技巧,应该遵循下列指示:
1.仔细阅读需要回答的问题。
2.记住答题或你需要注意的材料的类型。
3.在材料上很快移动视线,抓住可以告诉你“这里能找到所需要内容”的线索。
4.当你发现多需要的内容的时候,停止扫读。
5.认真的注意这些内容。
浏览法
浏览法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有些文章,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要知道个大概内容即可;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这时候月底的主要方式是浏览。浏览也是初读,是精读的准备,以便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精读的内容。通过浏览,读者可以丢开一些书中不值得读的部分,这样就省下了时间细读真正需要的学习材料。
浏览阅读的四个方面
1.推敲篇名篇名(包括书名)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揭示了文章的基本论点,论述的范围,只要稍加琢磨就可以有初步的了解。
2.浏览序,目录,提要,题解,要点,索引。 序(包括跋,后记)有自序,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作者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他序常常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序能帮助读者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目录,是书的纲要。从目录,章节的大小标题中,读者能了解到全书涉及到哪些主要问题。目录不仅仅是供检查哪章内容在哪页上,它从整体结构上显示内容的总轮廓。浏览目录,而且有助于决定进一步的阅读方式,或全读,或选读,或不读。
提要,即内容提要,又称内容简介。它是关于图书内容及其特点的简明扼要的介绍文字。它能帮助读者概括的了解书的内容和把握书的要点。浏览内容提要后还得看看书的其它部分,才能获得客观的结论。
题解,多是就文章的题目对内容进行概括的解释。一般是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作者的基本情况,作品最初发表的时间和刊物的名称等,有的还对作品作出评价或按读者对象的不同做一些具体的分析。题解一般用在文选等比较严肃庄重的著作中,有的像注意杨放在文章的后面,有的题目的同一页正文后面加线条用小字号表明。题解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与把握作品的内容。
要点,有些书写有要点,这是各章节的提要,它概述各个章节的论述要点。看要点,能了解作者在各章节中表述的基本思想。
索引 一般作为附录出现。浏览索引能了解书中接触的人名,地名或问题,能看到作者写这本书的主要材料来源和根据,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
上述要浏览的几个项目,除目录外,不一定是每本书都有的,如果有,都应该浏览,通过浏览这些内容,对全书的概貌就有了比较概括地了解。
3.浏览正文。首先要读开头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往往是文章的引论部分。作者在这里提出论题,论点,以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目的.或者指出本文的叙述纲要和叙述方法。了解这些可以对后文的内容进行判断,对理解全文有重要作用。其次要读中间部分段落,章节中的主题句。最后,要读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有时以结束语的形式单独列段。作者在这一部分对全文论述的问题加以简明扼要的归纳,总结,是作者展开论证的结论。读结束语应细心,如果与开头部分加以对照读,印象会更深。
4.浏览完毕,要合上书回忆所得,形成总的印象。如果发掘有值得深究的问题,应及时捕捉,或做卡片记下,或进一步阅读。
可见,浏览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一定时间内要使用很多书,而又不能把它们细读的情况下,可用浏览法;阅读与自己专业毫无相关的其他书,可用浏览法。浏览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想有广博的知识必须学会浏览法。
浏览是一种多方面应用的技巧
浏览的速度必须适应读者的目的。下列各种类型的浏览,阅读时,每一种都要求不同的速度和中心。
1.教科书:在学期正式开始前将教科书总的浏览一下,随后对轮到指定阅读的每章也浏览一下,为更快得更仔细的阅读打基础。
2.报纸:报纸的新闻编写是为了便于浏览。新闻标题就是结论。第一段就是该药。后续各段的报道内容是按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排列的。阅读一张报纸可先读大字标题和每篇文章的第一段,然后浏览其余各段,只要在感兴趣的地方读的较仔细一点。
3.小说:浏览一本小说有种实际用处,尤其当你把小说当成课程,不是作为消遣是更是如此。如果你选定了一本小说,你可以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看故事,找情节,找背景,找人物刻画,找结论。你甚至可以从第二遍,第三遍浏览中得到益处。一遍为了进行默想和构思,一遍为了进行评价和批评。
浏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书籍,文章有重要次要之分,一般作品可供浏览,只对于其中精彩片断进行精读;重要著作,一般应该精读,但其中部分章节浏览即可。可视不同的内容和需要灵活掌握
2.浏览时,速度应适中。如果没有一定的速度就不能用较短的时间阅读广泛的内容。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味走马观花,追求速度,结果必然会印象模糊。因而,既不能太慢,也不可过快。
3.浏览,并不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看看。同样应该开动脑筋,边想边读,使记忆积极从事活动。浏览时,涉猎东西多,重复的机会多,许多只是自然而然会变成自己的库存,但不要忽略主动的有意识的留下记忆的痕迹。
4.除了勤于动脑之外,浏览时也要勤于动笔。把有的资料都保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精读时固然要下功夫,浏览时也不可忽视,不要粗心大意。
吕武平《全脑速读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