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欣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优秀人物画作品的欣赏,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我国传统的人物绘画,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的伟大成就。初步认识和了解工笔和写意的基本特点,了解不同时代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2)技能目标:通过赏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赏析,启发学生的联想、想像能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对作品发表见解。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感受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美,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不同时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播放一组中国画作品 (有人物、山水、花鸟等)。 2、提问:这些作品的内容?你知道中国画从内容上分为那几类? 3、学生欣赏,讨论,交流。 4、教师评议中国画的分类,导人课题。 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印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它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工笔画、学意画。 (一)、《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作品赏析。 1、学生欣赏作品,根据自己的知识说说作品的年代、造型、色彩等特点。 2、教师小结:战国人物画是现存最早的人物画,大多是在丝织物上,又称帛画。它以墨线勾描为主,线条细劲力,用色平涂与渲染并用,人物皆作侧面的立像,比例匀称,仪态肃穆,色彩单纯,富有装饰味。 3、战国是人物画初期发展阶段。 (二)、《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作品赏析。 1、请学生赏析《洛神赋图》,《女史箴图》,说说作品绘画技巧。 2、补充资料: (1)、曹植《洛神图》诗中“遇仙”的神话故事,以及他爱情悲剧和政治悲剧。 (2)、顾恺之,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赋、绘画无一不精通,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4、分析作品中人物的“神”的内心活动,体会画家“以形写神”的艺术表现。 (1)、《洛神赋图》画中的曹植和洛神形象和诗中的曹植和洛神心态描写一致,体现了画家“以形写神”的艺术表现,画家思想感情的表达的――“托物言志”。从作品中洛神飞舞的彩带象蚕吐丝描一样的艺术特色,具有飘逸流畅、力度。 (2)、从绘画技巧看,造型生动,笔法如春蚕吐丝,细密情致。顾皑之总结自己的绘画实践,在我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形写神"的学主张。这一理论主张,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7、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物画特点: 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更加强对人物神情的刻画,即所谓“传神”也。运用均匀细腻的线条,有“春蚕吐丝”及“游丝”描之称,是其线条的集中表现。 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先说说喜欢这些作品的哪些方面,各抒己见。分析画中人物造型,画面的构图、线条、用色,尝试探寻人物的内心世界。 2、教师总结:周昉,唐画家。初学张萱,后则风格小异,多写贵族妇女的生活情景,衣褶劲简,容貌丰肥,色彩柔丽。《簪花仕女图》描写的是宫延贵妇悠闲疏散的精神面貌。画家抓住了宫延仕女的“丰腴典丽、雍容自若”的体态特征,以神领形的把握,仕女身体曲线的微妙变化、慵懒无聊的心态神韵被形态表露得入木三分,是典型的以神表形、意象造型手法。用笔遒劲纤细,铁线勾勒,柔丽而富有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非常贴切,设色手法多样,常常采用多层烘染、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走线等手法,开一代工笔人物画新风。 3、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 "传神"。 (四)、《历代帝王图》和《泼墨仙人图》赏析。 1、请学生分析比较两幅作品的表现技法。 2、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阎立本的画注重人物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刻画。.其线条能根据不同物体质感,变化力度和速度。后人评价称:“阎立本则六法皆备,万象不失”。 3、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描绘了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起伏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到天神庙礼拜诸神的故事。吴道子创造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吴带当风”的艺术效果。被后人尊称为“画圣”。 4、工笔与写意。在课堂上边介绍边演示技法,也请有兴趣的学生上来画,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让他们体会在宣纸上作画的感觉,充分感受和领悟申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魁力和艺术震撼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五)、感悟体验: 1、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慢速播放,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2、想一想为什么说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唐代人物画的题材和内容有哪些? 3、教师小结:《虢国夫人游春图》取材于生活,充分表现画中人物的“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描绘工细,画面气脉相连,生意盎然。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唐朝人物画已经成熟并走向高峰期。 三、归纳巩固。 (一)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与特点。 (二)中国人物画欣赏的规律技法。 1、观察作品中人物表情,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画作品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2、你喜欢中国画吗?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画? 教学反思: 1、该课教学以展示我国古典人物绘画为主,以初步学习欣赏人物画作为教学目标,明确而且简洁。教学流程流畅,首先,让学生讨论关于相关朝代的人或事,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入课堂,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次在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始终都把学生摆在首位,让他们自己去看、去说、去发现美术作品的特点。 2、教学中感觉,对于中国古代人物画这部分内容,大部分学生了解有限,这部分知识也相对贫乏,还好人物画贴近生活,学生大多表现出很大的热情,通过多媒体举例教学,具体指导说明,学生基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人物画,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