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jlzs3139 2012-02-23

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

作者:鲍升发

  风湿或类风湿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临床上因其病情进展慢、病程长、关节肿胀和疼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逐渐形成,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故又被人们称为 “死不了的癌症”,使医生和患者都感到十分头痛。在治疗上常规方法有针灸、理疗、火 罐或口服西药或中药来治疗,对缓解关节疼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疗效很难满意。我院从 1998 年起,对风湿/类风湿除常规治疗外,主要采用中草药熏蒸,使很多患有风湿/类风湿的患者恢复了功能,解除了痛苦,以下是自己的几点临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患者中男27例,女73例,年龄30~65岁,最大的68岁,最小的19岁,病程长的15年之久,短的3年之久。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草药熏蒸,结合汤药内服  (1)药物组成:透骨草、延胡索、当归尾、  羌活、   川椒、    海桐皮、   威灵仙、   川牛膝、    乳香、   没药、   香白芷、   苏木、    秦艽、   苍术、     菖蒲根、    生姜各15g。(2)将中药用袋包装好,用清水浸泡1h左右,文火煎30min以上,先熏后洗,再用药渣袋趁热外熨患部。将患病部位浸泡在药液中,要略加活动,幅度可逐渐增大,以利血脉的循环。每次可熏浴30min以上,每天治疗1~2次,每剂中药可使用2天,一般7~10天为1个疗程。熏蒸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出汗过多,医护人员分别给予口服糖盐水能量的补充。熏洗后做到避风、寒、湿。

    1.2.2  西药抗炎对症支持疗法  治疗用10%糖盐水500ml,头孢唑啉3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2g,肌苷0.3g,10~20天为1个疗程。

    1.2.3  理疗、推拿、按摩等方法  尽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取穴头顶部(百会穴),头侧(太阳穴),风池穴、大椎穴、肾俞穴,下肢取环跳、承山、委中,上肢取内关、肩委穴、喙突穴、肩贞穴,按摩手法要稍轻,皮肤慢慢发红至变为红色为度,病人使背向前、后方舒展6~8次,然后搓肩部,发热为度,1个疗程10~15次。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或治疗效果标准,治愈: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四肢关节活动自如,不肿、不痛,四肢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抗“O”(-),类风湿因子恢复正常范围。好转:疼痛消失,屈伸不利、活动受限减轻,四肢功能改善。无效:四肢红肿热痛,屈伸不利,功能无明显改善,查抗“O”(+),类风湿因子无明显改变。患者诉疼痛无明显缓解。病情和以前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  2003年,根据100例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最短的7天,自行终止治疗,最长的3个疗程,治愈50例,占50%;好转42例,占42%;无效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人体免疫系统缺陷,属于痹证的范畴。本病多因人体免疫系统低下,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肌体,造成肝、肾、脾功能失调,出现气虚、血瘀、痹阻、关节经脉伸屈不利甚至关节变形等症候群。经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风、寒、湿侵犯人体后导致各个关节或红肿热痛、或麻木不仁,游走不定,甚至四肢关节出现畸形,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给病人带来非常大的痛苦。

    中草药熏蒸是用具有辛温、驱寒、散热、祛风、除湿之功能的中草药,以煮沸腾的药液产生的蒸汽,直接作用于患者裸露的身体部位,以至到全身各个关节,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风、寒、湿、热之邪从体内散发出去,从而起到驱寒、散热、除湿、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

    熏浴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再给予理疗、按摩、推拿等治疗方法,进一步扩张局部血管、淋巴管,营养神经及软组织,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液流量,改善血液循环,以逐渐达到消除关节水肿、充血、粘连、疼痛等并发症。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舒筋止痛、改善局部循环,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也缓解了因口服抗风湿类药物而造成的胃肠、肝肾的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