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子故人沈德潜

 苏迷 2012-02-23
 初春天气,乍暖还寒,走进教忠堂那日,艳阳高照,飞雪漫天,一如这座建于清初古宅的故主沈德潜的一生——奇幻。
    沈德潜是位神童,有说他5岁时便通晓四声,11岁时便代父授课,16岁前已通读《左传》、《韩非子》、《尉缭子》等书,早年便名闻乡里,但他的闻名不是文名而是诗名。沈德潜早年师从著名诗人叶燮学诗,曾自谓深得叶燮诗学大义,称“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
    或是天妒英才,22岁时沈德潜便踏上了科举之路,谁知一试再试,竟屡试不中,四十岁时写诗道:“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钱陈群为其作神道碑,说他“历岁科试凡三十余次,乡试十有七次”,均名落孙山。沈德潜早岁贫寒,只好继承父业,在家中设馆执教,一晃便是四十年。
    科举考试有一个好处,不限制年龄。乾隆三年(1738),沈德潜终于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转机,中了举人,翌年与袁枚等人一同殿试,中“殿试二甲”,点“翰林庶吉士”,沈德潜时年已67岁。据史载,此时沈德潜的诗名已为乾隆所羡,殿试之日,口称其“系江南老名士,有诗名”。
    沈德潜可谓是大器晚成,古稀之年却倍享隆恩。入了仕,沈德潜实际上并未真正涉足政界,乾隆而是把这位江南老名士留在身边,每日与其诗酒唱和。乾隆是著名的“诗人皇帝”,每逢诗性大发,必然把沈德潜召来,君臣二人倒也相处特洽,沈德潜的官职也是一路上扬,乾隆十一年,沈德潜74岁,升为内阁大学士,受到涵元殿赐座、设宴的恩遇,其祖上三代也一并得到诰封。就在这一年,沈德潜夫人俞氏去世,乾隆准其回乡,沈德潜举家迁入城中阔家头巷(《沈德潜年谱》)。乾隆十四年(1749)沈德潜乞休获准后,在苏州执教于紫阳书院。
    自称与沈德潜“以诗始,以诗终”的乾隆皇帝仍然牵挂着这位江南老名士,乾隆下江南,沈德潜以耄耋之年4次接驾,并随同南巡,其间又有两次进京为皇太后祝寿。乾隆16年(1751),乾隆南下至苏,赐诗与他:“玉皇案吏今烟客,天子门生更故人”。次年,沈德潜出诗集,乾隆为其作序,而乾隆所作诗文也是首选速递到苏州,君臣之间的友情深切如斯。直97岁卒于教忠堂,沈德潜一直沐浴在浩荡皇恩之中。
    沈德潜的第二次转折是在他死后。乾隆再次南巡,听闻沈德潜生前便在整理诗稿,便命其子孙进呈其遗稿。其中《咏黑牡丹》诗中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惹恼了乾隆:“若在圣祖之世,允宜族诛。即朕早知胸襟不正,亦应明正典刑,乃竟为所欺数十年之久,若非令子孙呈其原稿,则终古漏网,岂天理所容! ”(《南巡秘记补编》)皇帝发飙,后果很严重,1778年,乾隆借徐述夔“一柱楼诗案”(沈德潜曾为徐氏的“逆诗”《一柱楼诗》作序),将其所有爵衔尽行革去,列在乡贤祠的牌位撤出扑毁,甚至连他的墓碑都一并推倒。
    生前沈德潜编了一部《国朝诗别裁》,敬献给乾隆,《别裁》将被清庭视为“贰臣”的钱谦益列为集中之首,乾隆大为光火。但乾隆没有上纲上线,只骂了几句完事。沈德潜何以死后获如此政治大罪?其中一说是,不谙政治的沈德潜整理诗稿时,竟将不少为帝捉刀的诗歌录为己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