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祸从口出:从承德到苏州,别人把日子过成了天堂,他却过成了地狱。

 老羊铲史 2021-01-04

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如果还没有关注老羊铲史可以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关注一下。


1.

俗话说,文死谏,武死战。

这是正能量的说法。

其实,通俗的理解是,武官死在腿上,文官死在嘴上。

多数文官获罪,不是因为“死谏”,而是嘴贱,每天大嘴嘚不嘚的啥都说,早晚得出事。

沈德潜就是。

前几天,去苏州学习,日程安排的非常紧,白天一点空余时间也没有。

到了苏州而不能看周庄、不能看拙政园,怎么说也是一个遗憾。

有人告诉我,看苏州园林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别的地方晚上都关门了,只有这个地方晚上可以参观。

一个夜色斑斓的晚上,我去了网师园。

在网师园的西侧,有一个石牌,昏暗的灯光下,写着“沈德潜故居”。

沈德潜是谁?

记忆中,这个人和承德有关。

2.

七月的木兰围场坝上,凉风习习,绿草如茵,古木参天,旌旗猎猎。

乾隆皇帝和往年一样,在这里暑期办公。

这是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刚好四十岁,意气风发,年富力强。

这一天,已经辞官回家的沈德潜从苏州给皇帝捎来了一堆诗稿,里面有描写乾隆下江南的诗30首,与乾隆皇帝和诗126首。

乾隆皇帝读完后,写了一首诗,赐给沈德潜,收录在了《钦定热河志》里。

这一年,沈德潜79岁,辞官回家已经两年。

                                                      网师园夜景图片

3.

沈德潜进南巡诗章并所和诗至,

再叠旧韵赐之。

塞山七月似三春,朅詠賡章意倍親。

恰好清秋此氊室,又逢南國彼詩人。

功稱德頌曾何益,吏習民艱要並陳。

節相老來還喜事,為卿特地答筒筠。

《钦定热河志》是皇帝审定过的,诗的后面有乾隆的注释:

【德潜居鄉,每命督撫代進奏摺詩章,是篇適高斌代為奏至木蘭行營,故云。

能命督抚代奏,说明沈德潜虽然回老家了,但是还是有职务和待遇的。能直接把自己的作品传给皇帝看,说明这俩人的交情不错,是文友。

因为是文友,乾隆皇帝接下来就有些开玩笑了。

忽憶勾吳清麗春,底須南北較疎親。

重吟迎蹕篇中句,似有捉刀牀畔人。

南巡諸作原難為工,德潜老矣,亦不必以是為工,所進三十章似出代作,因深知德潜手筆,故戱及之】

百二十章心窟藴,【所和詩百二十六章則皆德潜所作,非他人所能到】

甲乙丙夜案頭陳。

靈巖阿那青楓坂,問爾孤登可藉筠。

乾隆皇帝的意思是说,沈德潜老了,前面的30章似乎是找的枪手写的,因为对他太了解了。

后面的到像是他自己做的。

那么大岁数了,也够难为他的了。

4.

沈德潜,江苏长洲人,长洲就是现在的苏州。

这人是晚来福,早年家贫,当老师40年,先后参加科举考试17次,终于在乾隆十四年考中进士,这一年他已经67岁了。

起步晚,但进步快,

十年后申请退休,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享受礼部尚书待遇。

乾隆非常喜欢他的文采,给他三代封典,并赐诗,其中有句云:

“我爱沈德潜,淳风挹古福。”

侍郎钱陈群在旁唱和曰:

“帝爱沈潜德,我羡归愚归。”

赐诗与和诗中巧妙地嵌入沈德潜的名“德潜”、号“归愚”,

一时被传为艺林盛事。

沈德潜70岁,乾隆皇帝召其讨论历代诗源。

沈德潜博古通今,写过几部关于诗的理论专著。

他对答如流,乾隆大为赏识,称之为江南老名士;

乾隆皇帝对大臣们说:“我和沈德潜的友谊,是从诗开始的,也以诗终。”

5.

距离产生美,和领导关系太近了也容易出事。

皇帝的话一语成谶。

乾隆四年,沈德潜考中进士,殿试上,“日未昳,黄门帘卷,上出赐诸臣,问:谁是沈德潜?沈跪奏,臣是也,上曰:文成乎,对曰:未也”。

乾隆说:汝江南老名士,而亦迟迟耶?

这是两个人第一次见面。

第二天,就授沈德潜编修,正处级。

六月的一天中午,乾隆说:沈德潜系老名士,把他找来,让他写描写消夏的诗十首,我也愿意和他和诗。

沈德潜从午时写到未时,成诗六章,皇帝有旨嘉奖,升中允少詹士,典湖北乡试归,再升礼部侍郎。

礼部侍郎,已经是从二品副部级了。

这应该是就是乾隆皇帝所说的“他们的友谊从诗开始的”。

6

人世间的事,最难的就是善始容易善终难。

沈德潜以诗为一生中最主要的专业,他的生命中,诗作最重要,也最好。

而乾隆皇帝则不是,作为一个国家最主要领导人,政治、军事、外交等等,政务繁忙,写诗则是其最不主要的一个方面,两个人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对等关系。

官方描述,两个人闹僵了,此时,沈德潜已经死去十年。

乾隆四十三年(1778),江苏东台县发生徐述夔诗案。

已故举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楼集》诗词被认为悖逆朝廷,引起一场文字狱,沈德潜因生前在书中为徐写传而受株连。

乾隆大怒之下,亲笔降旨追夺沈德潜阶衔、罢祠、削封、仆碑,沈氏所有荣华顷刻之间化为泡影。

7.

民间描述总是要比官方的描述有趣,

这也是各种小道消息总是流传甚远的原因。

清代笔记《啁啾漫记》是纯粹的小道消息,因为这部笔记的作者是佚名。

这部笔记里这样写:

沈归愚尚书,服官数十年,旅进旅退,毫无建树。

高宗徒以其捉刀之故,独宠眷不衰。

《乾隆御制诗集》半为归愚之作,其他亦必归愚润色者也。

一曰,帝以所作《大钟歌》赐之阅,归愚读至“道衍俨被荣将命”句,疑“荣将”二字未安,易为“荣国”。

帝曰:“若以道衍为荣国公,故易‘荣将’二字耶?不知荣将乃黄帝时铸钟人,若误会涂之,无异点金成铁。然古书读不尽,有我知若不知者,亦有若知我不知者,我固不以此罪若也。”

归愚既退,帝顾侍臣曰:“沈德潜今曰乃被我难倒矣。”言罢拊掌。

文人相轻,这不是小事。

归愚卒后,帝闻其泄捉刀事于外,不觉大怒。乃借徐述夔诗案,追夺阶衔祠谥,扑其墓碑。

意思是说,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有一半是沈德潜替他写的,另外一半也是经过沈德潜润色的。

为此,乾隆皇帝才喜欢他。

可沈德潜这人嘴不行,回苏州后,把自己替皇帝写稿的事到处乱说,皇帝这才发怒。

其实,秘书写论文署领导名字的事多了。

8.

都是故事里的事。

文人从政,有好结果的不多。

因为文人的形象思维和官员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清朝人方浚师写的《蕉轩随录》对沈德潜有一段描述:

以选刻《国朝诗别裁集》乞序,阅之则以钱谦益辈为本朝之冠,其人皆士类所不齿,德潜首列之,离忠孝而言诗,乖于正道。其他序次,亦多春误,意德潜耄荒,或其门下士依草附木者流所为,而德潜未及检。

钱谦益是明朝投降清朝的级别比较高的干部,乾隆皇帝非常不喜欢他,亲自把他列入《贰臣传》里,可沈德潜却在他编辑的诗集里,把钱谦益列为“本朝之冠”。

政治上糊涂是真糊涂!

此外,他身边的人也都是草木之人,上不了大雅之堂。

所以,在方俊师看来,沈德潜方向不明,用人不当,难有善终。

最后,

德潜无子,其嗣子种松不知何所来,人甚不肖,狎邪作恶,曾命该抚就近约束之,幸而未致生事抵罪,而德潜末年所得谀墓财,皆被其荡费罄尽,娶妾至多,养子至十四人,其因德潜赐举人者,不久即夭,其余无一成材者。

实德潜忘良负义之报也。”

9.

人来的地方不一样,但最终死去这个结果都是一样的。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沈德潜去世,终年97岁,够长寿的。

那个时候,乾隆还不知道沈德潜的事,追封他为太子太师,赐谥文悫,入贤良祠祭祀。

乾隆还为其写了挽诗,以钱(陈群)沈二人并称“东南二老”,极一时之荣。

只可惜,

曲终人散皆是梦,繁华落尽一场空。

苏州园林,还有几个人记得沈德潜?

老羊铲史,主要写清史和避暑山庄有关: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谁胆子这么大,敢给乾隆皇帝喝假酒!

承德文津阁《四库全书》少了几本儿,是被韦小宝偷去了吗?

惊!避暑山庄里居然还有一个侵华日军修建的博物馆。

承德文津阁的四库全书哪儿去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