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土灶

 创意美术 2012-02-23

老家的土灶

 

窗外寒风潇潇,小雨淅淅沥沥,飘飘落落。这天气冷的,人们都缩到屋子里去了。我坐在电暖器旁边,烤着火,又想起家里那口土灶,还有一家人围坐在炉灶旁的温馨情景来。

我家老四合屋的厅屋墙角,爸用红砖砌了一口灶。外面用石灰泥糊成,上面是灶头,用来摆放锅子的,前面是放柴火的灶口;下面是火灰渣出口,灶膛中间用几根钢筋隔开,这口灶是专门用来烧柴火的。我每天放学回家后,就是在这个灶上煮晚饭。我把一根根干柴折断,塞进灶膛里,柴火噼哩叭啦响,发出红红的火苗,升起一股股青烟。锅底被火熏的乌黑黑的,红红的火苗烤着我浑身暖暖的。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很少吃的到包装的食品,我经常把一些红薯埋进火堆里,这就是农村小孩子们爱吃的烤红薯了。饭煮好了,红薯也烤熟了,我赶紧把红薯从火堆里扒出来,晚了红薯就要变成火炭了。嘿,真香!一股香味扑鼻而来,这时还不能吃---太烫,需要在阴凉的地方放冷了才可以开吃。

家里这口简单的土灶,黑不溜秋布满灰尘,留下那段艰苦岁月的痕迹。那时候田地刚分到户,生活条件差,经济负担重。一家人吃的全部就在这口灶上做出来,煮饭、煮菜、烧开水、蒸红薯、烤红薯,甚至连烘衣服、煮猪潲、烤烤火都离不开这口灶。我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吃饭,先跑到灶上看看锅里有什么好吃的,爸妈都会把饭菜放在锅里热着,每次都会把好吃的留着。

到了八十年代,家里生活条件好转了,在屋子中间用水泥和砖块砌了灶,这个灶是专门用来烧煤炭的。这种灶长五尺,宽三尺,高二尺,一口大灶和一口小灶,灶口都朝前并排着;大灶前面是敞开口的,上面有个铁架用来放锅,中间有炉桥,下面是出灰口;旁边的小灶差不多,只是小了很多。在灶的里面还有个水锅--用来热水。灶后面有张与灶同宽的木桌,木桌下插一块木板刚好伸到灶头的位置,这就吃饭用的板桌了。在灶的侧边和前边摆上宽木凳。那时候在农村只要是住四合屋,都是这样的布局的。在农村都很重视砌灶,在砌灶时都要事先请人选个好日子。有的人家还要在灶台上竖个灶神爷的牌位,摆上贡品插上香火敬奉,祈求人丁兴旺。

每天早晨,妈都要很早起来生火做饭。先将一些易燃的小木片点燃放在灶底下,再铺上少量油茶壳,最后把一块块的煤渣层层放满。顿时浓烟从灶里汹涌而出,充满了整个屋子。呛的我直掉眼泪,赶紧跑到屋外面。烟气慢慢的变小了,煤块渐渐地烧红了,里面红通通的,上面还升起美丽的蓝色火焰呢。爸开始炒菜了,把一口铁锅放在灶上,鸡蛋在热油中咆哮,大白菜在锅里翻滚,我和妹妹一个个围着锅子,死盯着锅里那大块的鸡蛋。一家人围着板桌吃饭了,“别抢,鸡蛋每人都有份”妈把鸡蛋平分成四大块,每人碗里放一块。

“爸妈,你们怎么不喜欢吃鸡蛋?”妹妹看到爸妈只吃白菜。

“鸡蛋是给你们吃的,我们大人不吃,你们吃了长身体!”妈妈说。

那时家里刚盖了新房欠了不少钱,所以生活就很节省了。养了几只鸡,鸡蛋只是偶尔吃,主要是拿到圩上卖钱。大部分都是吃自家地里种的蔬菜瓜果。每月更是难的吃上一两回肉了。    

在冬天的晚上,正是“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全家人都是围坐在土灶前边,红红的火光将整个屋里烘的暖暖的。我和妹妹坐在中间,爸妈坐两边。家里没有买黑白电视机,我和妹妹就玩起数手指罗,一边看手指一边叫:一罗穷,二罗富,三罗卖豆腐…。数完了就缠着爸妈给讲故事和猜谜语,爸就讲一些古代的故事,教育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我和妹妹听的津津有味,很受教育。小孩子一是爱玩,还有就是喜欢找些东西烤着吃,二妹不知从哪儿找来几块‘烫皮’(一种用大米浆烫的晒干后的食品),放在灶火上烘烤,等到变焦黄时,又香又脆,很是好吃!我也会找一些红薯片、油炸酥放在炭火上烤着,不过这烤的东西很上火,嘴巴里会起泡。

到了九十年代,村里人家庭条件好了很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几乎每家都买了黑白电视机,有些人家还盖了新房,村里人开始烧藕煤炭了。烧藕煤需要用专门的灶,有人买一个藕煤灶;也有人在地上挖一个洞,装一个炉芯,安一个通风口,就成了地炉灶。煤球一般都是自家动手用藕煤机一个个打好晒干,藕煤球常用的是十二和十五两种。藕煤灶使用方便、可以控制炉火大小,生火也容易。因此,家家户户都换成藕煤灶了。我家也在新房里做了一口地炉灶,上面是桌子,下面是旺旺的炉灶。

每年到了年底,妹妹在外打工也回家了,家里可就热闹了。全家人围坐在地炉灶的桌子边,打扑克、下棋、看电视,吃东西,谈笑风生,其乐融融。我呢,有时伏在桌子上,或看书或画画,脚下是暖暖的炉火,浑身温暖。有时,谁不小心把脚伸到炉灶上,“谁的鞋子着火了!”一股烧焦味升起。大家急忙抬起脚看,看是谁的鞋子烧了一个窟窿,惹的我们都笑哩。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这首诗描写雪天邀友小饮御寒、围炉夜话之情质朴感人。是的,在寒冷的冬天,邀数位好友,大家围炉而坐,浅饮小酌,细言慢语,谈国事说家事。这时刻,即使外面风雪交加,屋里却是温暖如春啊。

如今我们都长大了,长年在外打工,有时过年都不回家,与父母围炉而聚的时候少了,不能忽视父母内心空虚寂寞,每每想到这里心里难过啊!而老家那口土灶还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火红。今年过年我一定要回家!!

家的温馨,父母的关爱,就像那温暖的火炉暖和着儿女们的心。

 

                                                                                                                                                                                    201111  写于郴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