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尺大师”徐邦达逝世

 梦蝴蝶花同眠 2012-02-24
董芳芳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画收藏之家。2012年2月23日8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资料图片)
  ▲徐邦达先生作品《老榕图》。  (资料图片)
  徐邦达先生的藏品颇丰,图为先生收藏的赵孟頫临《兰亭序》。  (资料图片)
  ▲徐邦达先生的藏品上起北宋《万马图》,下至近现代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图为先生收藏的王原祁《山水》。(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董芳芳

  记者昨日从故宫博物院获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先生于2月23日8时3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文物、收藏界的人都知道,故宫博物院有个徐邦达,人送雅号“徐半尺”。他独具慧眼,鉴定书画时,常于画轴展开半尺之际,已辨出真伪,海内外奉他为“华夏辨画第一人”。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字画的一级品几乎全部经过他的鉴定。近千年重要书画都在他脑袋里,文献资料烂熟于心,才有鉴定时的得心应手。他鉴定书画信奉“实事求是”,不少人试图用重金收买,让他指假为真,他断然拒绝。

  徐邦达,字孚尹,号李庵,又号心远生、蠖叟,祖籍浙江海宁,1911年出生于上海一个书画收藏之家,早年从事美术创作。1950年他调到北京国家文物局从事古书画鉴定工作,致力于重建故宫博物院书画馆。1978年起,受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之邀,徐邦达与启功、谢稚柳、刘九庵等组成全国书画巡回鉴定专家组,为我国古书画研究和博物馆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与谢稚柳、启功并称中国书画鉴定三大家。

  古书画鉴定“五老”归于道山

  23日上午,关于徐邦达先生逝世的消息就出现在微博上,随后被广泛转发。社会各界纷纷表达哀悼之情,并更感慨与敬仰大师的治学精神。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听说徐邦达去世的消息甚是感慨,他说徐邦达一生看画无数,也是自己的老师。周南泉说:“徐先生为人正直,没有架子。看画准确,业内给徐先生一个形象的绰号为‘徐半尺’,因为他打开画作一半就能够鉴定出真假。”

  徐邦达亦被称为“中国最后的书画鉴定大师”。北京匡时拍卖总经理董国强在微博上这样说:“一大早,在微博上看到徐邦达先生去世的噩耗,立即打电话给滕芳阿姨,确认徐老是今天早上8点38分离开的。滕阿姨说徐老走得很安详。放下电话,心情沉重。徐老是令人敬仰的古代书画鉴定大师。随着徐邦达先生逝世,古代书画鉴定的“五老”全部归于道山。安息吧,徐老。晚辈永远怀念您。”

  徐邦达一生著述丰富,其著作《古书画鉴定概况》、《古书画伪讹考辨》、《古书画过眼要录》、《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中国绘画史图录》、《重编清宫旧藏书画目》、《改编历代流传绘画年表》等在业界具有很大影响。书画爱好者侯勇说:“前不久刚刚看过徐邦达先生的《古书画过眼要录》,不曾想,只睹其大作而已天人相隔。”

  “对徐邦达的爱刻骨铭心”

  大约在7年前,徐邦达先生就因呼吸系统手术,失去了言语和行动的自由,一直是他的夫人滕芳在身边照顾他。就在过百岁寿诞时,他也只能静静地躺着。滕芳女士在回忆与徐邦达先生共同走过的历程时说:“我与徐邦达的‘缘分’要追溯至30多年前。”滕芳说:“我跟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比他好,他那时每个月工资只有45元,而我还能拍点电视剧、电影,怎么都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滕芳支持着徐邦达开始收藏。

  2011年3月,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了《百年光华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滕芳当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举办那次展览,是因为徐邦达对中国书画的爱刻骨铭心,也是因为“我对徐邦达的爱刻骨铭心”。“徐先生身体不舒服时,我就把他喜欢的书画挂在他眼前,他就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心情一下就好了。”在滕芳眼里,徐邦达学问好,是因为他人品最好,他做人、做学问都是实事求是,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滕芳说,徐先生已经到了可以点石成金的地位,但他鉴定书画却极其严谨。她还说,徐老一生心地非常干净,“有爱好有追求”这些就是他长寿的根源。

  深圳广电集团的导演徐抒雷是滕芳的亲属,他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他已打电话向姨妈滕芳确认了这一消息,滕芳阿姨在这些年确实对于徐邦达先生的工作也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付出。

  对艺术爱到“入骨两百分”

  据滕芳回忆,“我们常说爱到入骨三分,但是徐邦达对艺术是爱到入骨两百分,甚至连做梦都离不开字画。”作为传统鉴定方法的集大成者,徐邦达有着一双“赏鉴家的慧眼”,被誉为“国宝护神”。几十年前在哪儿见到过的书画,几十年后再见时,徐邦达依然记忆犹新。有人认为这种非凡的记忆力是天赋,可他自己认为“只在用心”。

  滕芳说,他做了国家的鉴定师,为了集中精力,为国家收集、鉴别大量的书画名迹,而其实他曾是名噪江南的画家,但数十年来却未曾动笔创作书画。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学生、至交的一再怂恿下,徐先生才重拾画笔,人们也才有幸欣赏他的书画艺术。

  徐抒雷说,徐邦达先生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埋没,而滕芳阿姨不仅是对徐邦达先生的收藏作出了贡献,而且对先生的作品的挖掘和推广也是不遗余力。

  徐先生的书法,同他的绘画一样,博采众长,舒缓而有节律,不弱不霸,沉稳自若。他的书法,典雅中透着清劲俊逸,如他的画,也如他的人。

  徐邦达先生的声名远播海内外。然而,他却常说:“鉴赏古迹也罢,创作书画也罢,越深入就越觉难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我还没有学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