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贴:程派及其传人的表演艺术

 松峰秋阳 2012-02-24

2009-06-07 16:43:54 来自: jrshui

程派及其传人的表演艺术(2008-06-20 09:46:03)

在四大名旦中,我觉得写这篇文章是难度最大的,难度不是来自于艺术,而是程门分支之间的纷争,所以就小心翼翼地构思动笔,又多次斟酌语句,才敢拿出来共享,呵呵,其实想想也没有什么,我只是就我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而写,只是个人观点而已吧。

程砚秋先生也是出自王瑶卿门下的一位光彩照人的人物,在他的唱腔中更多地继承了王派的低回委婉的特色,所以王门弟子再改学程派,或是程门弟子改学王派都是要比其他流派容易一些。个人感觉王派唱腔如果再低回婉转一些,再多一些花腔,竟与程派相差无几。这也就有了一些人总是觉得听王玉蓉先生的唱似程派的的感觉了。其实王玉蓉先生是先入程门后拜王门的,巧合的是,当今的程派魁首新艳秋先生以及旅居日本的林玉梅先生都是先习王派而后程门立雪的。在这一来一往中我们不难看出,王派比较适合于打基础,正是有了过硬的根本才能在舞台上光耀照人。

以前我曾经写过不少关于程派的文章,在程派中,我比较喜欢的是新艳秋,林玉梅,章遏云,赵荣琛,王吟秋,李世济等几位艺术家。

新艳秋的表演艺术,无疑是当今程派的泰斗了,她虽然私淑于程门,但其精湛技艺是任何一个程派弟子所无法逾越的,她学程没有完全拘泥于程的模式,而是巧妙地揉化为己有,并结合自己的条件发展了程派艺术,我们所能看到舞台上的新老形象,也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就是天津演出的《春闺梦》《荒山泪》和《锁麟囊》,关于新老的这几出戏,不久前曾写过《新艳秋的三出戏》的文章,详细地评析了新老的艺术。当时已八十高龄的新先生,在舞台上依然光彩照人,论容貌已无法比青春少女了,但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让所有人折服了,那眼神,那神态,真的是一种美的享受。新老最大的特点是融合了中国古典仕女画的形象特色,那轻巧地一立,妩媚地一笑,优雅地一回眸,无不散发着一种古典美,表演中近乎囊括了所有仕女画中的动作神态,完全就是一个古典美人的缩影,而这些揉化的又特巧妙,丝毫没有造作拘泥的感觉,我们不能叹服她的艺术魅力,用“出神入化”这四个字来形容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多数知道林玉梅的人,可能都是从《六号门》开始的吧,其实这个戏很一般,还需要进行大的改动,但“卖子”哪场绝对是最经典的了,凄惨悲凉,令多少人感动。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六号门》是第一个用程派表现现代生活的新剧目。其实林玉梅的程派戏也是首屈一指的了,学程非常的规矩,其嗓音宽厚,表演朴实。记得小时候看她的《文姬归汉》,不仅是扮相优美,唱腔也非常动听,她的改编戏《玉莲盟》清新悦耳,《六月雪》《荒山泪》等程派戏更是非常的到位,她的《锁麟囊》也是响誉津门的好戏,不仅是其委婉的演唱让人欣赏到了程派的神韵,其独特的表演更是令人叹服,记得少时观看此剧,独有珠楼挂囊的精彩动作,干净利落,其身段和水袖等程式的表演更显得硬实有力,使所塑造的人物具有很鲜明的艺术风格,风采怡然。晚年的林玉梅,移居于日本,我们就很难再见到其精湛的表演了,实在是遗憾。如今要再去重温林玉梅先生的表演艺术,只能从其残留的少量影音资料中揣摩回味了。

由于赵荣琛先生的博学,所以其表演中无不渗透一种文雅的气质,他的表演大方有深度,在继承程派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和对程派艺术的领悟,形成了自己的一种独特风格,他的这种风格是有别于新艳秋的那种柔中带刚,以及林玉梅刚中见柔的风格的,总是给人一种高亢挺拔的气势,所以比较适合塑造大家闺秀的人物,他的那种博学的潜在气质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而深得程先生亲传的王吟秋先生,正好与赵先生形成鲜明对比,不论其演唱,还是表演,都深含一种古代妇女的柔顺气质在内,温文尔雅,谦逊拘谨,所以他比较适合于小家碧玉般的角色。两位先生留下的影象资料不是很多,就单从两人重复的一些戏的影象资料来比较,不难看出两人各有所偏之处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李世济为京剧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说这话肯定有些人持反对意见,但作为经历了八十年代的一个戏迷来说,至少我是这种感受的。

人们经历了文革,79年开始恢复传统戏的演出,李世济就着手恢复上演了《锁麟囊》,也正是这出戏,不知吸引了多少观众,更无法统计有多少人是看李世济的戏而步入戏曲殿堂的。经常看到有人在抨击她的声腔,说其违背了程派的表演程式,但很少有人能注意到她不规范声腔里面所蕴涵着的程派底蕴。

我们从文革前所录的一些资料中,不难听出李世济的表演还是很中规中矩的,文革后,许多艺术家都经历了浩劫,再加上多年未能登台以及身体原因,已经很难演出了,所以一些演员结合自己的条件做了一些变革。李世济也对自己的声腔做了一些调整,还有其逐渐形成的庞大唐乐队的烘托,使人们感到很新鲜,因此而吸引了一批的青年观众。80到86这段时间,应该是李世济从艺术探索革新到比较辉煌的时期,之后随着年龄增长,家庭的变故,而逐渐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了。但不管怎么说,对京剧,特别是对程派艺术的发展,李世济还是有一定贡献的。

章遏云是台湾京剧名家,留下的影象资料很少,目前已知的只有78年演出的两版《四郎探母》中的萧太后以及67年香港演出的《奇双会》影片,今人单从这些影象资料中很难窥视其艺术全貌,章先生的唱片资料我也听过一些,感觉她的戏路比较广,唱腔很规整,久居于台湾,多年而闭塞大陆信息,虽有一些发展尝新,但其风格依然保持旧日风貌为多,颇有程师神韵。她的萧太后端庄稳重,唱腔更是韵味醇厚,于细腻处渗透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她是与新艳秋齐名的程派艺术大家,足以为标准的程派传人。

李蔷华的戏我看的不是很多,她嗓音比较宽厚,感觉她的吐字发声非常讲究,听起来有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她善于以情带声,使塑造的人物生动自然。像《江油关》这样很容易演温的戏,在她演来都很应手,赋予了人物鲜明的个性。她在程派演员中不是很显赫人物,总体看来其表演也不是很出色,这或许跟她多年教学有关吧,但是她还是比较规矩的,表演没有浮躁的感觉,这也确实是难得的了。

由此而见,程派表演艺术又根据继承者的不同而有所发展,出现了几个分支,既以新艳秋,林玉梅,章遏云为代表的标准程派,赵荣琛的文雅程派,王吟秋隽秀程派,李世济的创新程派等,在我看来各个分支都是各有所长的,都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程派的表演艺术。

在新一代的演员中,也是众说纷纭的,个人认为迟小秋继承的比较好,她继承了王吟秋的表演艺术,并在王老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刘桂娟早年得益于陶汉祥和林玉梅等程派名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表演稳重大方,尤以《六月雪》最见功夫,后拜李世济为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她继承和发展了李老师的艺术,使之更加完美提高了。张火丁也是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其低沉的声腔,多彩的舞姿,迎合了青年观众的口味,得到了大批青年观众的青睐。我觉得做为程派演员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低回婉转,还是顺其自然好,像张蔓玲的亮嗓程派就非常的不错。李海燕早期在唐山京剧团时候,确实是很不错,感觉后来调到北京后艺术稍微有些回落,难得的是,她是一个比较用功的演员,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而今的海燕,艺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与海燕同时代还有一个叫王学勤的青年演员,八十年代时期很活跃,她的演唱也是很规矩的,记得当年看过几次她的演出,印象中还不错,可惜的是八十年代末就杳无音讯了。

如今的程派又涌现出了一批新秀,其中的不乏像吕洋、周睛、郭伟这样比较有潜力的演员,但郭伟正当艺术发展时期而因病离开了舞台,实在是有些可惜。

衷心祝愿程门弟子们能精诚团结,取长补短,薪火相传程派艺术使之永远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