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兴山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欢政文辛 2012-02-24

关于兴山县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关系到政府形象。近年来,我县按照“全程监管、标本兼治、群防群控、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紧紧抓住食品源头治理、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落实,集中整治震慑不法行为,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消费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日益增强。2004年——2008年连续5年食品安全事故为零。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现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455户,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32家;饮食经营服务单位317家(学校、幼儿园及其他集体食堂46家,县城所在地餐饮单位134家,乡镇及农村餐饮单位137家);食品经营企业(个体户)1006家。2008年共发放饮食卫生许可证317个,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A级单位1家,B级单位53家,C级单位263家。食品从业人员2430人。
    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一)组织协调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链条长,涉及的监管部门多,监管难度大,为形成统一、协调、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县政府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各乡镇政府、农业、工商、卫生、经贸、监察、质监、公安、广电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全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书记均为领导小组成员。县政府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与各乡镇、相关监管部门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明确了责任和目标,增强了乡镇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食品安全协调工作制度》、《食品安全督察督办制度》、《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文件,为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提供了制度保障。目前,我县食品安全监管形成了上下四级联动的工作格局(县有专门机构,乡镇有安合办,村有责任人,社会有责任网和义务监督员),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 。 
    (二)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3号文件)的要求, 2004年6月成立了兴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承担了县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负责落实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食品安全案件。县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了在服务中协调,在协调中综合,在综合中提高,充分发挥了政府的“抓手”作用。针对问题频发环节、高风险食品和跨领域违法问题,组织相关监管部门,加大市场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三)食品安全监管良好氛围逐步形成。近年来,县政府组织各监管部门采用广播、电视、专业培训、开展科普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以“农村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宣传‘四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逐步增强。
    (四)重点环节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坚持“标本兼治、防打结合、分类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品种、重点对象、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段,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县现已完成具备市场准入条件的食品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达到100%(9家),食品加工企业100%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食品添加剂100%实现备案。县城城区牲猪定点屠宰率达到了100%,县城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学校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食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城区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城区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各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帐制度,食堂和县城的餐饮单位100%建立了原材料进货索证制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联动机制作用发挥不够。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到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经济商务等部门,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实行的是分环节监管,各部门许多职能交叉,其界线不清,监管存在漏洞,监管信息不能共享,缺乏有效的工作沟通,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效能被削弱。
    (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不足。重点是人员和经费不足。如:县卫生监督局目前在编人员只有8人,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万分之一执法人员要求,其办公和事业费用预算人均只有1500元,远远低于《湖北省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要求,难以对全县1500多家食品企业进行有效地监管。特别对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更是鞭长莫及,不能有效的杜绝和防止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只能应付和处理一些面上的日常监管任务。
    (三)食品质量检测手段十分落后,不能对食品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在对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查处时,检测单位自身无资质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又无力向有资质的检验机构送检,致使案件得不到查处。如: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可能对人的身体产生致畸、致突变和致癌危害,副作用极大。由于农业检测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差,只能对农药残留量定性而不能定量分析,检测数据无法律效力,导致对农药残留量超标的产品不能依法管理和依法查处;肉品检疫更是只凭感观目测,不能作全面的技术分析和检测。目前,全县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还不能与行政监督有效结合,缺乏监管技术上的支持。
    (四)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一方面,部分群众缺乏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少数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缺乏食品卫生知识和意识,加之个人卫生习惯差,食品卫生环境难以达到规定标准。 
    (五)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由于农村地域广阔,食品加工经营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同时,还存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执法力度不够等诸多现实问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相对薄弱。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责任,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案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敏锐、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乡镇政府、各监管职能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确保监管到位。根据当前我县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的现状,县政府应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网络,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的能力。注重发挥群众和新闻媒体参与的社会监督作用,建立有奖举报制度,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二)建立食品检测信息平台,提高检测水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下实施的一项工作。各级政府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外,还应适当解决监管部门的监管经费,对初级农产品和食品检测配备必要的设备。可以利用科技经费、政府财政扶持、部门自身争取的办法来增添必要的设备,改善检测条件,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对有条件的检测机构要加强达标工作,取得上级有关机构的资格认证,为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兴山县食品检测中心,加强对全县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进行检测。
    (三)宣传与培训并举,提升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和开展各种活动,加强《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逐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各监管部门每年应分别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四)突出重点环节,提升监管水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摸清家底,层层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围绕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校园周边、餐饮业等关键环节,米、面、油、白酒、豆制品、肉品等重点品种实行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无证摊贩,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企业的违法行为。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公示不合格的食品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进一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原材料备案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
    (五)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要做到全履盖和常态化。以乡镇为主体,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切实将巡查、监督抽查等监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企业、作坊、摊点、餐馆、食堂,确保监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严防假冒伪劣商品下乡进村到店入户。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以乡镇为主的农村食品安全基础工作。充分发挥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和协管员的作用,制定明确的工作责任和监管范围,督促经常深入农户,严格检查和监测,防止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