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建设 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欢政文辛 2012-02-24

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建设 积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现代工业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前,如何全面提升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园区向更广(城市向农村、二产向三产)、更高(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化)、更优(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方向发展,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挥更加积极有为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在提升发展理念、统筹发展资源、调整发展结构、改善发展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

 一、提升发展理念,转变建设的思路

发展工业园区,不能光看GDP,光看办了多少企业、建设了多少高楼,还要看在加速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同时,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作出了多少贡献。开县作为重庆的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移民大县,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一特殊的县情,决定了我县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事实上,工业发展到今天,如果农民不能富裕起来,工业的发展同样会受影响。因此,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路,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到“四个转变”:一是经济发展的重点要从注重于工业的发展转向一、二、三产的协调发展,从注重于城市的发展转向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二是经济发展的方式要从资源的粗放型、掠夺性开发转向科技型、集约型开发,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三是经济增长的目标要从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四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要从单一的靠投资拉动转向靠投资和消费拉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产业导向,根据产业导向确定投资重点,确保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统筹发展资源,正确处理好发展传统产业和开拓高新产业的关系

实践证明,凡是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都是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的。如果靠大量占用耕地、大量消耗资源、大量投入资金来实现工业的增长,不仅不利于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会进一步拉大城乡的差距。与“传统”相比,“高新”主要体现在“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上。虽然传统产业曾对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目前正面临着“进”与“退”的两难课题,客观上对我县发展高新产业,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有一定的制约。因此,我县在工业园区建设进程中,要辩证地对待传统产业与高新产业两者关系,按照“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理念,坚持存量抓提升,增量抓优化的原则,抓好两手不放松,朝着高新产业建设不断努力。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与引导,支持现有企业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通过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运用,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产业招商,引进外来力量推动现有产业的整合重组,促进提升,前提是要很好地把握引进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在考虑新兴产业的发展上,现在我县对经济总量的需求应该还是首要的,所以在招商引资中既要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取向,努力谋求增长方式的蜕变,但也不能过高地一味要求高新技术产业,不能因此而对我县现在还没有的,但也属传统产业的项目拒之门外,关键要看项目的技术是否在国内同行,甚至国际代表着先进水平,是否符合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否具有规模优势。

三、调整发展结构,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产业向开发区集聚与向乡镇辐射的关系(与乡镇企业错位发展)。推动产业向开发区集聚,不能一味追求乡镇企业向开发区集中,而要促进乡镇企业为开发区的优势产业配套成龙,使乡镇企业成为开发区的延伸和扩展,将一些乡镇骨干企业留在农村,也有利于小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要鼓励乡镇企业与工业园区的错位发展,把农产品加工业和促进农业机械化作为乡镇企业的重要领域。

二是要处理好发展二产与三产的关系。在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布局要统筹考虑城市就业问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还应重视增加就业岗位;在鼓励知识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必须在发展工业的同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走服务业适度超前发展的道路,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尽可能协调发展的新路。

三是要处理好发展工业园与完善社会保障的关系。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避免在社会发展上先欠账、后还债。因此,工业园区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注重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大体同步,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从制度上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歧视性政策;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保证低收入者、失业者和丧失劳动能力人群的基本生活;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和完善分配政策来缩小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工业化与公共教育、公共卫生保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应基本同步。

四、改善发展环境,统筹处理好工业园区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

全面提升工业园区,必须着眼于生态与环境的保护,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地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导向,建立清洁生产机制,切实走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误区,努力实现园区建设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首先,要严把项目进区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实行项目建设准入制度,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的高能耗、重污染的项目不准建设;对新建项目未执行“三同时”建设制度、环保设施验收不合格、污染物排放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不准投产。

其次,必须严格落实污染防治和治理措施。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管理好污水、烟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园区内现有的各类企业达标排放。

第三,必须严格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双管齐下”的环保管理体制,一方面,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园区环保工作的监管、执法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另一方面,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把对园区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纳入重要的议事议程。同时,要健全环保应急体系,制定突发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全面提高环保监控能力和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