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海拾贝·贵身自尊,宠辱不惊

 西域叟 2012-02-24

学海拾贝·贵身自尊,宠辱不惊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不为,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道德经》第十二章,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段话的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对于这一章,人们普遍认为,老子是针对奴隶主贵族贪欲奢移、纵情声色而写的,是揭露和劝诫,也是严正警告。在此,老子所反对的是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民众的普通生活。他恰恰是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从而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他认为,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老子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今天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反对物欲横流引起的精神腐蚀。

紧接着,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讲了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他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祐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老子的"贵身"思想,从尊重生命个体出发,通过圣人的清净无为,行不言之教,使每一个人都能自然淳朴地生活,达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在今天看来,老子提出“为腹不为目似乎没有远大的目光,好像只为填饱肚子就行了,不重视社会的发展,好像在提倡开历史的倒车。笔者认为,同任何伟大的学者一样,老子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他所处的时代是生产力发展极为落后的时代,那时的社会正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剧变时期,动乱频仍,他所看到的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循环往复,他不可能像近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那样,看到社会进步的前景,所以,他憧憬原始氏族社会的自然、朴实、安静、平等,从而提出他"小国寡民" 的理想国思想。当然老子的社会理想始终未能实现,因为从古到今,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中,处于下层社会的老百姓,往往连吃饭问题都不能解决,而贵族官僚却能花天酒地,目接五彩,口啖五味,身披锦绣,穷奢极欲。也正因为老子深深感到上层社会的糜烂生活状况和平民的生活状况的不平等,于是他提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不为。就是在生产力水平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贫富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大概春秋末期王侯的生活水平也比不上现在的有些富人,可几千万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不是还在为柴米油盐发愁吗?“贵身”的积极意义,还在于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在物质享受上少些攀比,浮云般的奢华哪有自己的生命和身体的健康更重要。有了“贵身”的思想,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不受外物的制约和迷惑。没有贪欲,当官才能清正廉洁,清正廉洁,才能担负重任,同时,当官做到清正廉洁,才能保住自身。这就是老子哲学的辩证法。从老子创造的伟大的辨证法思想和做人做事之道中吸取营养,在当今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2011.4.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