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读】《道德经》第十二章

 费眼图书 2018-02-03

 

2017-07-01 

 


《道德经》的第十二章承接上一章的内容,进一步阐述了“能”与“所”相互作用的方式。《道德经》共读分享两个版本,一是根据春秋战国、西汉早期出土的文本重新校订的《道德经古本合订》(复旦大学李辉教授勘定);二是《道德经》今本(曹魏经学家、哲学家王弼编著)。


古本



五色使人之目盲。

驰骋田猎使人之心发狂。

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五味使人之口爽。

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

为腹而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今本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谢国仲】《老子禅解》


前三句,五色、五音、五味,都是描述色法,即“所” ——是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尝,在佛法中,这些“所”亦统称为“尘”。 我们能见、能闻、能尝之“能”分别寄藏在根中(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根与尘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我们的见闻觉知,这就是我们普通人攀缘心的基本运作方式。攀缘心的运作程,是通过前五根接触到外尘,随即藏于根中之“能”迷于尘中, 呈现出“所”;根据“所”,第六根意根产生好恶爱取等分别意识和欲望,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觉得喜欢的就拼命去追求——“驰骋畋猎”,乃至到了心发狂的地步。

在攀缘心的主宰下、能与所互相交流中,人们不断地被“所”给迷惑,“能”迷于“所”之中,越来越沉溺在物质世界里,这种攀缘的习性越来越重,从而无法见到真相,故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这种顺着欲望向外攀缘的方式,就是一般普通人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而修行,是逆走,必须倒转回来,向内返还,所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腹”,不是指我们有形的那个肚子,此处 的“为腹不为目”,相当于第三章“虚其心,实其腹”的意思,老子以一种比喻的方式,描述圣人不向外而向内的状态。“去彼”,不要向外去求“所”;“取此”,向内返还,守住“能”。这样,能还能,所还所,本来相互依存的它们一旦被分开,二者俱灭,能所双亡,打破了攀缘心的运作方式,此时,可以入道。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在这里老子指出物欲文明生活的弊害。他目击上层阶级的生活形态:寻求官能的刺激,流逸奔竞,淫佚放荡,使心灵激扰不安。因而他认为正常的生活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 俗语说:“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饱。”物欲的生活,但求安饱,不求纵情于声色之娱。


为“腹”,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为“目”,即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是流连忘返,使自己产生自我疏离,而心灵日愈空虚。因而老子唤醒人要摒弃外界物欲生活的诱惑,而持守内心的安足,确保固有的天真。


今日都市文明的生活,芸芸众生,只求动物性的满足与发泄, 灵性的斫伤到了骇人的地步。我们可以普遍地看到人心狂荡的情景,读了老子的描述,令人感慨系之!


【傅佩荣】《解读老子》


五色:青、赤、黄、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苦、甘、辛、咸。感官欲望如果超过限度,变成求乐反苦。至于"心发狂"与"行妨",更使人陷入困境,甚至会受到礼的约束与法的惩罚。


圣人"为腹不为目",应配合三章"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并观,可知其对象为百姓。换言之,圣人明白此一道理后,采取适当的策略来治理百姓。


老子"去彼取此",但是社会发展却显然背道而驰,成了"去此取彼",然后人生的烦恼与痛苦层出不穷。其次,去与取之间,是否要以简单的二分法来互相排斥?透过教育而使人民懂得节制,是否可行?这些都是值得思索的问题。


【今人悟】


老子生活的时代,正处于新旧制度相交替、社会动荡不安之际,奴隶主贵族生活日趋腐朽糜烂。他目击了上层社会的生活状况,因而他认为社会的正常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纵情声色之娱。在此,老子所反对的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可以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老子的观点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并不是否定发展文化,不像有些学者所言,认为老子的这些观点是他对人类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所持的狭隘庸俗的反历史观点。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外在贪俗的生活。一个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涡里,则越会流连忘返,产生自我疏离感,而心灵则会日益空虚。所以,老子才提醒人们要摒弃外界物欲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安足清静,确保固有的天性。如今,现代文明高度发达,许多人只求声色物欲的满足,价值观、道德观严重扭曲,在许多场合可以普遍看到人心发狂的事例。读了本章,令人感慨不已。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而不是物质文明水平提高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地紧跟其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