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鲁特

 风语塔拉 2012-02-26

扎鲁特旗旗情

《扎旗地理位置》
    富饶而神奇的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她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地理位置:东经119°14′至125°57′,北纬43°50′至45°50′。
    扎鲁特旗总人口30万人,由蒙、汉、回、等13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占42.3%,全旗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辖19个苏木乡镇,245个嘎查村,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由汉、满、回、达斡尔、朝鲜、鄂伦春等13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地区,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旗。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鲁北镇距通辽170公里,距北京1020公里,距东北经济区沈阳430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1560公里。通霍铁路途经我旗,国道304线贯穿全旗。呼市至扎兰屯通讯光缆经由我旗,程控电话直拔国际、国内。
    全旗现有耕地160万亩,优质草牧场1,773万亩,年人均产粮食1045公斤,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牲畜稳定在150万头(只)以上,属全国牧业大旗,年产白山羊绒154吨,绵羊毛960吨,各种皮张35万张。
    扎鲁特旗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点84处,其中有色金属矿有:稀土、金、银、铜、铅、锡、锌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炭、隐晶质石墨、云母、冰洲石、石英、萤石、水晶、硅沙、松质岩、珍珠岩、辉长岩、高岭石、粘土矿、黑耀岩、高岭土等,罕山神泉水含有丰富的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日涌量500吨以上。
    全旗有森林面积467万亩,立木蓄积量85万立方米。山杏林面积300万亩,年产山杏核250万公斤以上。年产芦苇500万公斤。全旗有养鱼水面4.5万亩,年产鲜鱼15万公斤以上。
    野生动物有马鹿、黄羊、猞猁、狍子、狐狸、野猪等150多种。野生植物有金针菜、木耳、蘑菇、蕨菜等200多种。各种中草药材有:西洋参、麻黄草、防风、甘草、党参、远志、龙胆草、柴胡、赤芍等170多种。其中:西洋参年产2万斤,麻黄年产量有5000吨以上。被自治区列为绒山羊、山杏中药材、粮食、畜付产品四大基地。
    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很大。现有国有企业、集体和乡镇企业千余家,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皮毛、肉乳、酿造、食品、浪油加工、机械制造修理、建材等工业体系。其中:“赛外狼”酒,硬脂酸盐类产品,糖化酶,“罕山”牌奶粉等多次被评为区优产品和质量大赛名优产品。
    重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现已探明总储量为20多亿吨,年生产原煤100万吨。其中:塔拉营子煤矿开采的隐晶质石墨作增炭剂,用于炼钢生产每吨可代替生铁5—12吨,提高炉温10—28℃。90年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扎鲁特旗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遗址,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皿石器,有明、清时期的庙宇亭台,有金代界壕又称“金长城”。还有乌兰哈达仙人洞、罕山神泉、嘎亥吐镇金门山等68处天然景区星罗棋布在一望无际、景色绚丽的草原上,具备了发展旅游事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勇敢、剽悍,能歌善舞。炒米、奶茶、手把肉,是招待朋友的必备佳肴。草原盛会那达慕是庆祝丰收的佳庆节日,骑马、射箭、摔跤、斗智斗勇引人入胜,草原深处处处吐露着牧民的深情,处处蕴藏着迷人的魅力。
    扎鲁特旗是一块开发、建设中的土地。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扎鲁特旅游观光,投资、合作开发,让科尔沁草原上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面积及地形地貌》   
    全旗总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全旗地形特点,由西北向东南斜伸呈狭长地带,宽约110公里,长约240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一般在400—600米之间,最高达1500米。南部属低山丘陵草原农田区;中部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为重点产粮区;北部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拥有一千万亩以上优质草牧场,是重点牧业区。
    (一)山地
扎鲁特旗境内的山脉均属大兴安岭南段山脉,通称罕山山脉。大兴安岭山地褶皱向南延伸,山体高度逐渐下降,坡度逐渐变缓,由海拔1444.2米逐渐降到244.6米,由中山到低山,再到丘陵。坡度可分为险坡(45度以上)、急坡(45—36度)、陡坡(35—26度)、斜坡(25—16度)、缓坡(15—6度)和平地(5度以下)。罕山山脉的地形特点是山体阴坡和半阴坡坡度较斜缓,水分条件好,土层较深厚,水土流失少,土壤肥力高。阳坡和半阳坡坡度较陡急,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较浅,干旱贫瘠。
罕山山脉按山体高度和分布区域又分成五个支脉。分布在北部乌布昆都郭勒以北的支脉统称大罕山,主峰在罕山林场境内。分布在中北部分水岭上的支脉统称海日罕山,主峰在海日罕林场境内。分布在中西部的支脉统称小罕山,主峰在罕山乡境内。分布在中东部的支脉统称王爷罕山,主峰在好老林场境内。分布在南部的支脉统称乌呼锦罕山,主峰在查布嘎图苏木境内。
    (二)山川
    1、高原川地
    高原川地地势高寒,水肥条件好,宜于发展畜牧业生产。扎鲁特旗境内有4块较大的高原川地。
    (1)霍林郭勒高原川地,位于霍林河沿岸和郭德诺尔等3个湖泊周围,长约20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约12万亩,海拔600米以上,东北东走向。
    (2)阿日昆都楞高原川地,位于阿日昆都楞浑德仑河沿岸,长约43公里,宽约2.3公里,面积约14.8万亩,海拔600米以上,东北转东南走向。
    (3)乌布日昆都楞高原川地,位于乌布日昆都楞河沿岸的巴雅尔图胡硕镇和乌兰哈达苏木境内,长约28公里,宽约2公里,在面积约8.4万亩,海拔600米以上,东北走向。
    (4)达拉林高原川地,位于达拉林河沿岸的格日朝鲁苏木境内,长约43公里,宽约1.2公里,面积约7.7万亩,海拔600米以上,西南走向。
    2、高平原川地
    高平原川地水源和气温条件好,宜于农牧林业的发展,我旗境内较大的高平原川地有4块。
    (1)嘎亥图高平原川地,位于嘎亥图河沿岸的嘎亥图镇和好老林境内,长约42公里,宽约1.4公里,面积约8.8万亩,海拔200—600米,西北到东南走向。
    (2)鲁北高平原川地,位于鲁北河沿岸的鲁北镇、毛都苏木、乌日根他拉农场、海日罕林场境内,长约60公里,宽约2.4公里,面积约21.6万亩,海拔200—600米,西北至东南走向。
    (3)白音巨流河高平原川地,位于白音巨流河沿岸的香山乡、香山农场、罕山乡、查布嘎图苏木、巴彦宝力皋苏木境内,长约42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18.9万亩,海拔200—600米,西北至东南走向。
    (4)巴彦塔拉高平原川地,位于巴彦塔拉河沿岸的太平山乡和巴彦塔拉苏木境内,长约35公里,宽约1.4公里,面积约7.4万亩,西北至东南走向,海拔200—600米。
    3、冲洪积平原
    冲洪积平原水源气温条件好,适宜于发展农业和牧业。我旗有4处较大的冲洪积平原。
    (1)鲁北平原,位于鲁北河下游的冲洪积扇上,在鲁北林场和道老杜苏木境内,长约14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约8.4万亩,海拔200—400米,局部地区有沼泽和盐渍现象。
    (2)乌额格其平原,位于乌额格其河下游冲洪积扇上,在乌额格其苏木、前德门苏木和乌额格其牧场境内。长约17公里,宽约4公里,面积约10.2万亩,海拔200—400米。
    (3)查布嘎图平原,位于腾格尔河下游的冲洪积扇上,在查布嘎图苏木东部。长约10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4.5万亩,海拔200—400米。
    (4)乌力吉木仁平原,位于乌力吉木仁河下游的冲洪积扇上,在乌力吉木仁苏木境内。长约11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5万亩,海拔200—400米。
    4、台地(山前剥蚀平原)
    气温条件好,但干旱缺水,仅适于旱作农业。在扎鲁特旗境内较大的台地主要有3处。
    (1)伊和背台地,位于伊和背乡、商品牧场和乌额格牧场境内。长约15公里,宽约3公里,面积约6.8万亩,海拔300米左右。
    (2)嘎达苏台地,位于鲁北镇、嘎达苏种畜场、查布嘎图苏木境内。长约15公里,宽约5公里,面积约11.3万亩,海拔300米左右。
    (3)乌力吉木仁台地,位于乌力吉木仁苏木和查布嘎图苏木境内。长约13公里,宽约6公里,面积约11.7万亩,海拔300米左右。
  (三)沙地
    扎鲁特旗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西北边缘,沙地总面积670.84万亩,占全旗总面积的26.8%,分布在5个苏木和5个国营林牧渔场,分别是查布嘎图苏木、乌力吉木仁苏木、道老杜苏木、前德门苏木、巴彦芒哈苏木、嘎达苏种畜场、满都呼林场、红旗渔场、巴彦芒哈林场、乌额格其牧场。南部由沙坨、沼(缓起伏沙地)和甸(丘间洼地)组成,草牧场利用面积454.8万亩,耕地14.04万亩,林地106.36万亩。其中乌力吉木仁苏木的阿拉坦芒哈是较典型的沙地。
    阿拉坦芒哈是科尔沁沙地的一部分,也是西辽河沙丘平原的组成部分,位于乌力吉木仁苏木南部,在乌力吉木仁河以南。其地貌形态以多小丘沙地和多垅沙地为主,海拔高度在302.9—256.8米之间,沙丘相对高度在50米以下,属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以风蚀沙地半固定状态为主,总面积约10万亩。主要植被以白榆、山杏、细叶锦鸡儿、蒿类、麻黄、隐子草等中旱沙生植物为主。其中麻黄是该地的主要经济植物。
    阿拉坦芒哈为第四系地层,沙地地貌成因类型为第四系现代风成作用和人为破坏植被形成。 
    《行政区划》
    富饶而神奇的扎鲁特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北部。她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科尔沁草原深处。地理位置:东经119°14′至125°57′,北纬43°50′至45°50′。
    扎鲁特旗总人口30万人,由蒙、汉、回、等13个民族组成,其中蒙古族占42.3%,全旗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辖19个苏木乡镇,245个嘎查村,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由汉、满、回、达斡尔、朝鲜、鄂伦春等13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地区,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的经济类型旗。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鲁北镇距通辽170公里,距北京1020公里,距东北经济区沈阳430公里,距首府呼和浩特1560公里。通霍铁路途经我旗,国道304线贯穿全旗。呼市至扎兰屯通讯光缆经由我旗,程控电话直拔国际、国内。
    全旗现有耕地160万亩,优质草牧场1,773万亩,年人均产粮食1045公斤,是国家商品粮基地。牲畜稳定在150万头(只)以上,属全国牧业大旗,年产白山羊绒154吨,绵羊毛960吨,各种皮张35万张。
    扎鲁特旗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矿点84处,其中有色金属矿有:稀土、金、银、铜、铅、锡、锌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炭、隐晶质石墨、云母、冰洲石、石英、萤石、水晶、硅沙、松质岩、珍珠岩、辉长岩、高岭石、粘土矿、黑耀岩、高岭土等,罕山神泉水含有丰富的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日涌量500吨以上。
    全旗有森林面积467万亩,立木蓄积量85万立方米。山杏林面积300万亩,年产山杏核250万公斤以上。年产芦苇500万公斤。全旗有养鱼水面4.5万亩,年产鲜鱼15万公斤以上。
    野生动物有马鹿、黄羊、猞猁、狍子、狐狸、野猪等150多种。野生植物有金针菜、木耳、蘑菇、蕨菜等200多种。各种中草药材有:西洋参、麻黄草、防风、甘草、党参、远志、龙胆草、柴胡、赤芍等170多种。其中:西洋参年产2万斤,麻黄年产量有5000吨以上。被自治区列为绒山羊、山杏中药材、粮食、畜付产品四大基地。
    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很大。现有国有企业、集体和乡镇企业千余家,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皮毛、肉乳、酿造、食品、浪油加工、机械制造修理、建材等工业体系。其中:“赛外狼”酒,硬脂酸盐类产品,糖化酶,“罕山”牌奶粉等多次被评为区优产品和质量大赛名优产品。
    重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现已探明总储量为20多亿吨,年生产原煤100万吨。其中:塔拉营子煤矿开采的隐晶质石墨作增炭剂,用于炼钢生产每吨可代替生铁5—12吨,提高炉温10—28℃。90年通过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扎鲁特旗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新石器时期的“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遗址,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石皿石器,有明、清时期的庙宇亭台,有金代界壕又称“金长城”。还有乌兰哈达仙人洞、罕山神泉、嘎亥吐镇金门山等68处天然景区星罗棋布在一望无际、景色绚丽的草原上,具备了发展旅游事业得天独厚的条件。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勇敢、剽悍,能歌善舞。炒米、奶茶、手把肉,是招待朋友的必备佳肴。草原盛会那达慕是庆祝丰收的佳庆节日,骑马、射箭、摔跤、斗智斗勇引人入胜,草原深处处处吐露着牧民的深情,处处蕴藏着迷人的魅力。
    扎鲁特旗是一块开发、建设中的土地。我们将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欢迎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扎鲁特旅游观光,投资、合作开发,让科尔沁草原上的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
   《人口民族》 
    扎鲁特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全旗辖7个镇,1个乡,11个苏木,245个行政嘎查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蒙、汉、回、满等13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其中蒙古族占47.8%,密度17.6人/平方公里。
    一、古人踪迹
    扎鲁特旗在远古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盲区,境内考古发现的崖刻、岩画以及诸多的古代村落、城址、古墓以及出土的石器、陶器、青铜器等古代文物,都有力的反映了扎鲁特旗的古代经济、文化、社会形态等状况。乌力吉木仁苏木南乌呼锦嘎查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远在四、五千年前生活在这一带的先民们遗留下来的原始文化遗存。在扎鲁特旗北部霍林河流域草原和山间谷地发现,远在五、六千年前的细石器或新石器时代人们居住的遗址。他们在广阔的扎鲁特草原上开发生存、繁衍生息。从出土的石簇、石核、石片、石尖状器等细石器,与之共存的打制或磨制的石刀、石斧、石敲砸器等石器,以及灰色、红褐色陶罐、陶钵等文物来看,他们已经创造了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的灿烂的古代文化。
    二、民族流源
    (一)蒙古族
    扎鲁特部的形成,始于十五世纪中叶。十五世纪中叶,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巴图孟克达延汗(也称太阳潮)在其妻满都海彻辰夫人扶持下,统一了塞外蒙古各部,他在整顿若干小领地的基础上,将蒙古重新划分成左右翼6个万户,由其诸子分领。左翼有察哈尔、喀尔喀(也称哈拉哈)、乌梁海3个万户。扎鲁特部是喀尔喀万户的组成部分。喀尔喀部共12鄂托克,驻牧于喀尔喀河西岸的有7个鄂托克,称外七部,由达延汗第十一子格森扎分领,驻牧于喀尔喀河东岸的有5个鄂托克,称内五部(也称内哈拉哈),即扎鲁特、巴林、弘吉拉特、巴约特、兀乞也特等鄂托克,由达延汗第五子阿勒楚博罗特分领。达延汗已成为全蒙古大汗,属于察哈尔部。达延汗死后,蒙古重新出现了分裂局面。到十六世纪中叶,右翼封建领主俺达汗势力渐强,并不断威胁察哈尔部;察哈尔部在其大汗达赉逊库登的率领下,从现在的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故地,南迁到西喇木伦河南部。喀尔喀五鄂托克在阿勒楚博罗特之子和尔朔齐哈萨尔的率领下,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越过兴安岭,迁到辽河中游地带,后来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征服了乌梁海三卫之一的泰宁卫,附属于察哈尔部。和尔朔齐哈萨尔诺颜长子乌巴什,继承其父位,自称伟徵诺颜,对所管辖之部号称扎鲁特,驻牧于泰宁卫东部。这是扎鲁特部入居本地的开始,并逐渐占有本旗在内的广阔地域;从此扎鲁特部这一名称载入史册。乌巴什的后代宗室子孙,世代相传,占有扎鲁特部众和牧地。
    (二)汉族
    清朝年间,扎鲁特旗没有汉族居住的记载。自从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以后,东西扎鲁特旗王公先后分三次出卖旗地,土地的买主从河北、山东等地招进移民进行农垦,从此在扎鲁特旗境内开始有了汉人定居繁衍;特别是民国11年(1922年)的一次卖荒,大量汉人涌进农耕。现在扎鲁特旗中部的太平山、巴彦塔拉、罕山、香山、巨日合、工农、伊和背等乡镇的人口,多数是放荒招垦时移来的汉人后裔,以及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盲目流入的汉人及其后裔。
    (三)其他少数民族
    扎鲁特旗已成为多民族聚居区。除蒙古族、汉族以外,有回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纳西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朝鲜族、满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等13个民族。回族和满族是民国初年蒙旗放荒之后,迁来扎旗经商落户的。在民国23年(1934年)的人口调查统计中便有满族人的记载。朝鲜族是在伪满洲国时期从吉林、黑龙江等地迁来扎旗种植水稻的。布依族、白族、壮族、纳西族等民族,是本世纪七十年代解放军守备六师进驻扎旗后,一些军官的随军家属。达斡尔族,在中国成立前均以蒙古族称谓,建国后达斡尔成为独立的民族,其中有的世居扎旗,有的是建国后调来扎旗的干部及其子女。锡伯、鄂温克、俄罗斯等民族,有的是外地调来的干部及其子女,有的是所旗人参军在外地娶异族之妻,退伍后领回原籍定居的人口。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全旗有森林面积467万亩,立木蓄积量85万立方米。山杏林面积300万亩,年产山杏核250万公斤以上。柞林面积108万亩,可开发养蚕业。
 野生动植物资源  
    扎鲁特旗是通辽市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马鹿、黄羊、獐、狍、狐狸、野猪等野兽三十余种,乌鸡、山鸡、飞龙等山禽几十种。
    野生植物有金针菜、木耳、蘑菇、黄花、蕨菜、猴头、榛子野大豆、芦苇、马莲等200多种,其中芦苇年产500万公斤以上。
 中草药材资源   
    中草药材有:西洋参、麻黄草、防风、甘草、远志、龙胆草、柴胡、赤芍等170多种,其中:西洋参年产2万公斤,麻黄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 
 矿产资源     
    扎鲁特旗地下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目前,已发现或探明的矿床(点)110余处。主要矿种有:铌、钽、锆、铪、铍等稀有金属矿产;铜、锌、铅、银、金等有色金属及伴生贵重金属矿产;叶腊石、萤石、云母、高岭土、硅石、石灰岩、黑耀岩、水晶、隐晶质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褐煤、烟煤、无烟煤等能源矿产。其中:已探明的资源及储量为:稀有金属矿产矿石量为2亿吨以上,能源矿产、褐煤远景储量为20亿吨,有色金属矿产矿石量50万吨,隐晶质石墨远景储量为2000万吨,叶腊石远景储量为1000万吨,罕山矿泉水是一种中性低矿化度、含硅、锂、锶的重碳酸钙型水,日涌量为500吨以上。 
 水产资源   
    扎鲁特旗的泡子多数呈微碱性,属富营养型淡水水体,具有发展渔业生产的良好条件。全旗水域总面积7.53万亩,其中可养鱼面积3.56万亩,目前实际利用面积2.02万亩,利用率56.7%,年产鲜鱼139吨。水生生物品种较多,浮游植物7个门,70个属,主要有兰藻、硅藻,年均生物量13.8毫克/升。浮游动物29种,主要有轮虫类、挠足类、枝角类,年均生物量2.95毫克/升。低栖动物有9种,主要有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动物,年均生物量6.75毫克/平方米。
    扎鲁特旗大部分河流为辽河流域新开河水系,鱼类群体保持着原水系土生鱼类。第一类是江河平原复合体鱼类,有鲢、草、红鳍、条、马口角、团头鲂等。第二类为第三纪早期复合体鱼类,有鲤、鲫、鲶、赤眼鳟、麦穗鱼、泥鳅等,是土生土长的古老鱼类,占总产量的70%以上。第三类是印度复合体鱼类,有青鳟、乌鳢等,不属生产品种。
 气候及特点 
    扎鲁特旗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大风;夏季北部温凉,南部中部温热,雨热同期;秋季短暂而霜早;冬季漫长寒冷。最低气温零下33℃;最高气温零上38℃。终年以西北风为主,年平均降雨量300—400毫米,降水量集中在6—8三个月内,全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1、春季
    春季(3—5月)的气候特点是春风多、降水少、升温快,气候干燥。3月,呈残冬景象。进入4月,太阳辐射增强,气温明显回升,月平均气温为7.9℃,比3月份上升10℃左右,其上升辐度是全年月季上升最大的月份。
该季降水量偏少,平均在73.6毫米左右,只占全年降水总量的9.6%左右。四季以春季的大风日数最多,一般一个月内可出现6—12天,4、5月份平均风速在3.8米/秒左右。由于春风大气温高,降水抵偿不了蒸发散失的水份,致使土壤上层水份短缺,造成“十年九春旱”,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在一般年份4月上旬由雪转雨,5月4日前后终霜,4、5月份可见冰雹,但雹粒小且稀少,故对农业危害不大。
    2、夏季
    高温、高湿、雨量高度集中是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6—8月月平均气温均在20℃以上,且温差小。历年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3.4℃。7、8两月的相对湿度在69%左右,一般年份7月上旬入汛,8月下旬出汛,夏季平均雨量为299.8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6.3%。该季多雷阵雨天气,强对流天气又常产生冰雹和短时大风,对夏季农作物危害极大。
    3、秋季
    秋季(9—10月)比较短暂,入秋以后云量逐渐减少,能见度开始转好,日照充足,气温日夜温差加大,出现秋高气爽的宜人天气。平均气温9月份为15.2℃,10月份为6.8℃。全季雨量为48.9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4%,除个别年份外,秋季很少有大雨。由于秋季降水变率大,发生秋吊的机率较多,这也是全旗的自然灾害之一。9月下旬出现霜冻,但个别年份的霜冻出现较早,使农作物大面积减产。
    4、冬季
    冬季(11—2月)寒冷而漫长,西北风多,雨雪少,气候干燥。除11月外,其它三个月平均气温都在-10℃以下,年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份。本季降水少,平均为6.8毫米,主要是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1.7%。最大积雪深度曾达到11厘米,年平均积雪日数为15天,最长连续积雪日数达到32天。
    《经济发展情况》
    农牧业    
  全旗农业总播种面积160万亩,粮豆年产量在7亿斤左右,其中:优质绿豆产量在3.5万吨以上,玉米产量30万吨以上。畜牧业是我旗的重点产业,现有优质草牧场1773万亩,牲畜150万头(只)以上,其中:黄牛存栏26万头,山羊90万只,绵羊30万只,马1.4万匹。肉类总产量3万吨以上,牛奶产量为2.2万吨,年产白山羊绒225吨,绵羊毛960吨,年产各种皮张35万张。 
 工业    
  工业生产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很大,现已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皮毛、肉乳、酿造、食品、粮油加工、机械制造修理、建材等工业体系。其中:原煤产量达100万吨以上,山杏仁80万公斤。“塞外狼”酒,硬脂酸盐类,“罕山”牌奶粉等都被评为区优产品和质量大赛名优产品。
 商贸旅游    
  全旗商贸市场、集市建成15处,其中年交易额突破亿元大关的有鲁北镇购物中心、鲁北镇农贸大厅、巴镇牲畜交易市场。扎旗旅游资源丰富,有诸多秀丽迷人的风景奇观,有景色绚丽的自然保护区,共有旅游景点50多处,是发展旅游事业的理想场所。目前已开发建设4大风景区,即:誉泉沟旅游度假村、扎鲁特山地草原旅游度假村、罕山旅游度假村、阿日昆都楞山地草原旅游区,具备1000人次的日接待能力。
 城镇建设    
  全旗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鲁北镇、黄花山镇、香山镇、巨日河镇、联合屯镇、巴雅尔图胡硕镇、嘎亥图镇等7个建制镇,已初具小城镇规模。鲁北镇人口共7万多人,市政公共基础设施趋于完备,多功能现代化城市雏形基本形成。
      《民族文化》
    蒙语说书
  蒙古说书是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进行说唱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蒙古族人民称为“乌力格尔”。用四胡伴奏演唱故事的艺人被称为“胡尔齐”;用马头琴伴奏演唱故事的艺人被称为“朝尔齐”;用四胡和马头琴伴奏的蒙语说书分别被称为“胡仁乌力格尔”和“朝仁乌力格尔”。扎鲁特旗是蒙古民族的聚居地,也是说书艺人“胡尔齐”的摇篮。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风俗习惯,这里培养出了众多的说书艺人。
  别具一格的“胡仁乌力格尔”形成的年代比较早,开创者是著名说书艺人旦森尼玛(1836—1889年)。他从小被父母送到蒙古贞(今辽宁阜新县)的葛根庙当小喇嘛。由于他酷爱演唱艺术,吸引了许多蒙古族群众,引起葛根庙活佛的不满,于是把他赶出了庙门,从此开始了他民间演唱“乌力格尔”的生涯。有一次,他来到扎旗诺颜庙(今毛都苏木)附近说书,当地富户朝玉邦(1856—1928年)将他请到家里说书。朝玉邦对旦森尼玛的演唱极为欣赏,就请求长期居住家里,并拜为师傅。后来,又把自己的好友白音宝力稿(1866—1925年)介绍给老师,同他一起学习演唱“乌力格尔”。旦森尼玛把自己先后改编演唱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唐宗传奇》、《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传授给他的二位徒弟。从此,扎鲁特草原上便有了自己的“胡仁乌力格尔”,而且队伍不断扩大。旦森尼玛的演唱特点是曲调变化多样,故事情节紧凑,词汇丰富,语言谈谐幽默,曲调娓娓动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说书艺术不断发展,说书艺人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根据说书艺人的演唱特点和师徒关系大体上分为三个流派,以琶杰为代表的叙述故事为主的说唱流派;以毛依罕为代表的好来宝说唱流派,以扎纳为代表的叙述传统故事为主的说唱流派。
琶杰(1902—1962)派主要以演唱新时期创作的当代小说为主。演唱中善于吸取人民群众中的口语、谚语和格言,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具有语言谈谐、吐字清楚等艺术特点。演唱的“乌力格尔”故事情节紧张、跌宕起伏,多方面塑造人物形象,处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合情合理,在曲调韵律及节奏变化上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毛依罕(1906—1979)派是在演唱“绰尔故事”的基础上,以即兴“好来宝”的形式演唱,也有一些叙事诗。其作品特点是文化修养较高,艺术造诣较深,多用以心理描写为主的演唱方法来表达人物个性。语言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故事的主题音乐高亢有力,演唱过程中强调弹弦和打弓,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旋律和节奏很强,演唱技术高超,演奏四胡的功夫也较高。他们主要活动在扎旗南部。
扎纳(1902—1986)派主要采用传统的胡仁“乌力格尔”风格,选择题材多以古代演义为主,叙述复杂的政治斗争,描写细微的故事情节,反映人物内心世界的感情变化。其书面语道白如大河流水,滔滔不绝;诗句吟诵铿锵有力,如金石作声;故事展开干净利落,富于哲理。故事严谨,语言优美凝炼,嗓音宏亮生动,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这一派主要活动在扎旗东部和科右中旗北部。
以上三个流派的艺人们除掌握本流派的说书技巧外,还吸取其他流派的精华来丰富自己的演唱艺术。现在,扎鲁特草原的“乌力格尔”仍是广大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娱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乌力格尔”诞生至1986年,全旗出现著名的“胡尔齐”76人,现在世者有36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