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作家写不出《寻路中国》

 老裁缝 2012-02-28

阅读提示:这本书的的确确比起之前的《江城》、《甲骨文》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我真的觉得这是一本我们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现代中国作家都写不出来的一本书。并不是因为这个作者是美国人,或者像前几天我跟大家讲的,采取了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这种角度我们不可能具备,不只是这么简单。
 

 

凤凰卫视2月15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很多书名噪一时,书评都说它好看,书市上也非常畅销,但你看了之后,就会觉得盛名之下,不副其实。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寻路中国》这么有名,这么备受好评的一本书,你看完之后,你只会觉得好像坊间很多对它的赞誉还不足够说出它独特的、真正的价值。

我们今天继续跟大家介绍美国作家Peter Hessler何伟,他的这部《寻路中国》。这本书的的确确比起之前的《江城》、《甲骨文》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我真的觉得这是一本我们绝大部分,甚至是所有现代中国作家都写不出来的一本书。并不是因为这个作者是美国人,或者像前几天我跟大家讲的,采取了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这种角度我们不可能具备,不只是这么简单。

当然这个元素很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部分中国人如果像他这本书一样,深入的在中国民间待上一段时间,再去描写。我们跟他是有不一样的背景的,我们有包袱。我指的是什么呢?比如先讲讲《寻路中国》。比起《甲骨文》这本书其实没有那么鲜明的主题,简单讲就分三大块,三篇非常长的文章构成了这本书。

这三篇中,第一篇就是沿着中国的长城,在华北、西北一带开车漫游的一个经历。第二篇,就是他在北京近郊渤海镇的三岔村里面居住了几年,跟农村村民们打成一片的经历。最后,就是跑到浙江丽水看着它从平地,应该说是从山地变成一个新开发工业市镇的整个过程,描写和记录了这整个变化。

这些题目,比如说要谈中国的农村,要谈中国的比较荒凉的西北地区,要谈中国的工业城镇发展,我们都有许多作家、记者、评论者会做这些事情,有很多学者会做这样的研究,但是我们跟何伟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换成我们这种人去写这些东西,我刚刚说的包袱的意思,就是由于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在中国生长,我们熟悉这里的文化、背景,这里的历史、生活习惯、社会运作的原理,因此我们都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判断。

这些判断,有时候如果当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希望自己具有批判性,这个判断甚至会变成很强烈的一种意见。我们再用这样的意见去看这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总会希望把我们看到的种种经历用来佐证我们早就有的一个意见和判断。就算我们再客观,我们好像很难摆脱,总是在写作之间想要得出某种价值上的推断跟结论这样的一种倾向和冲动,但是何伟不一样。

因为他是外国人的缘故,因此他描写他看到的,感到的经历的东西的时候,他比较不那么急躁的下判断。他不是没有判断,他有判断,只不过那些判断对他来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他跟我们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那么关心中国应该怎么样,中国的问题在哪里,中国该往何处去?他不必像其他的中国作家或知识分子一样,那么的忧国忧民,这不是他的国,不是他的民。但是,不是说他没有感情,恰恰相反,他非常有感情。

我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何伟真的能够说的上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是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有时候说成像笑话,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但你看了这个书,你会承认他的确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够尊重他笔下的这些中国人,他跟他们生活在一起,他跟他们交朋友,甚至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他对这里面写到的人物都有一种同情。

于是他在下判断的时候,这个判断是夹杂在他对中国人,在种种限制和困难的局面以下,面对的选择那么有限,而能够努力迎上去的那种勇气、尊严、毅力。他尊敬这些东西,他被这些素质感动。所以,他有一种比我们更包容的一种态度来写我们的同胞。

我们来看看,我就随便举一个例子。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这本书里面,他一直提到他在北京自己跑去租车,然后要到处开车去旅游。这个租车,我们知道当时他在北京租车的时候,那个租车公司讲的很清楚,这个车是不能够离开北京范围的。尤其他作为一个美国人在这边租车,面对的限制又特别大,他就找到这么一个租车公司,这个公司又是首都公司。

这家公司好玩的地方就是他喜欢这个公司,不喜欢帮衬那些现在很洋派的国际集团,那些看来很现代化、很规矩的租车公司。但是这家公司是国营企业,带有某种很老式的国营企业做事的方法跟派头,还有气氛,让他觉得很自在,很舒服。比如说,这里面他说到,他非常不明白,他问这里面办事处的一个负责人叫王先生,他说,很奇怪,为什么我每次还车的时候都要求汽车的油缸必须是四分一缸,或者是半满,甚至是八分之三,而不要求我还回来的时候是全满呢?那难道做不到吗?

他说,然后他就建议,其实你们应该在把车租出去前加满油,然后要求顾客还车的时候油缸也是满的,美国的租车公司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会简单很多。然后这个王先生说,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这可能在美国行得通,但在这里行不通。中国人还车的时候油箱总是空的,你们就收一大笔加油费,把他变成一种规范,让不守规矩的人多交钱,他们就会学会遵守规定,然后这个王先生说,中国人不会的,你不了解中国人,他就很幽默的说,他们能在还车的时候加到正好八分之三缸油,但要加满一缸油,显然超越了文化上的可能性范畴。

再写下去,我们就会了解这个王先生的可爱,无论他怎么样破坏规矩,我们的何伟,他开车开出了什么样的意外,怎么样犯规,那个王先生总是笑咪咪的夸奖他,然后点根烟,告诉他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一切都没事,都没问题,这是种我们非常熟悉的中国人处事的方法,让这一切问题都被摆平的那么自在,没事,没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