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从“教”到“学”的运动

 水木年华8093 2012-02-28
从关注“教”到重视“学”,是树立新观念、实施新课标的一场运动。这一运动也是一个由赋予知识到赋予人性、情感的过程,也就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的根本体现。“教”的任务已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转向能力开发,教师已不再是一个“卖弄”学问的人。他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还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培养社会人的方法。现代教师的职责已更多地赋予了教育立人的属性,可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培能、导创。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诱导学生的求知欲,变基于教的学为基于学的教。高明的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同时,更是“吃透”了学生,善于启迪学生的心智,用“导”唤醒学生的童心,用“导”滋养学生的慧心,用“导”弘扬对学生的爱心,用“导”感化学生的诗心。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在“导”的启发下,萌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学习从消极走向积极,由他律走向自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还要授人以“欲”。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又有了浓厚的兴趣,何愁学习质量上不去?

从“教”到“学”的运动,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学,从中有新体会、新发现。特别是新发现,要使学生在不疑处有疑,在不悟处有悟,才能顺应新课程的要求。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之有向,思之有序,思之有理,思之有创;让学生经历思想爬坡、理智探险、经验体味;让学生不断的感悟、顿悟、醒悟,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有了深度、广度、温度。深度的教学除了深思熟虑、深入浅出,更多的体现在深入的目标解读、深层的教学设计、深厚的知识习得、深切的情感体验、深刻的思维训练、深远的人文内涵。当然这种深度的达成,需要简约的思路、简朴的教育理念、简明的教育目标、简要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过程、简练的教学方式。课堂变得简洁厚实了,就像荀子说的“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我们的教育就会简单之处见深刻,于平常之处展博远,从而完成知识教学向生命教育的转变。

从“教”到“学”的运动,要正确利用“教学相长”原理。这里的“教”与“学”并非指教师和学生,而是指教授(传授)和学习,就是边教边学,亦教亦学,在相互制约中推进,在互相渗透中提高。这种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导教师工作的原则,值得重新审视和深刻研究。

从“教”到“学”的运动,要能将传授知识与濡染心灵、培育情智结合在一起,以实现由教学到教育的高度上升。这就要求教师在熟谙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建设情智共生的生命课堂,创设“登山式课堂”,带领学生攀登思维之山、情感之山、智慧之山、人格之山;课堂上学生身上应是这样的表现: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高举,小嘴常开。它可以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情感更丰富真挚,智慧更灵动飞扬。

从“教”到“学”的运动,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主要是 “长善补失”,质变表现为“以人为本”。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实现 “立人”的终极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