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去来辞

 琴兒 2012-02-28

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此图根据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意而作。东晋文学家陶渊明曾任江州祭酒及彭泽令(均属今江西)等职,不久辞官归隐,赋《归去来兮辞》以言其志。画上表现陶渊明乘舟归来,家人出门相迎的情景。水滨坡岸垂柳,仅用线勾勒,不作皴擦,设色轻润,画风稚拙古雅。画幅中部上方有乾隆题画诗,卷后有鲜于枢于大德庚子年(1300)书《归去来辞》。

   古琴曲《归去来辞》系后人根据东晋陶渊明同名辞而作。共有同名异曲的三种谱本。第一种在明代前期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的《谢琳太古遗音》中首次出现,至清末民初大约又有二十部左右的琴谱刊载它;第二种仅在明代前期的浙派「徐门正传」传谱《琴谱正传》和《杏庄太音补遗》这两部琴谱上刊载;第三种在清初《徽言秘旨订》上刊载,这首《归去来辞》为明清之际琴师尹尔韬新作,后有清代的《春草堂琴谱》和《琴学入门》转载。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曲调悠扬舒缓,琴声婉转,如同诗人自言自语,对于潇洒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将荒芜的田园在召唤他,好似那里是他的归宿,而对于官场,他只是一个过客。心从矛盾中解脱出来,呼出闷气,大步迈向自在天地。

    第二段,曲风一转,旋律逐渐欢快起来。「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诗人洋溢着迈向新天地的轻松和喜悦。一抵家中,则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流露出狂喜之态。家里的松菊依旧,童仆稚子,候门欢迎。诗人饮酒赏景,怡然自得,恍如无心之云,倦飞之鸟。谢绝了世俗的交往,亲戚间的交流使人愉悦,抚琴读书乐而忘忧。再看大自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派复苏景象。这一段为主旋律的简单反复,略有变奏,听起来别有一番纯粹活泼之感,就似诗人简朴自然,充满人生情趣的田园生活。

    行至第三段,琴音复归低缓,诗人在最后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感想,一连串感慨喷涌而出:寄身于天地间还有多少时日!何不放下心来听凭生死?为什么还要遑遑不安想去哪里?作者一心向往的是在良辰美景中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最后「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诗人归隐后,重新感受平民生活的质朴、真率、自然、自由,认为在大自然中他找到了生命正途,这是一种真率的抒发,是一种包含正反感受的体验。

    旋律在耳旁渐行渐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恬淡生活,令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欣然向往。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他的著作《生活的艺术》中,称晋朝的陶渊明老先生是一位爱好人生者。林语堂先生用哲学式的语言论述说:我们如果把积极的人生观念和消极的人生观念适度地配起来,我们便能得到一种和谐的中庸哲学,介于动作和静止之间,介于尘世的徒然匆忙和完全逃避现实人生之间;世界上所有的一切哲学中,这一种可说是人类生活上最健全最完美的理想了。 《归去来辞》的意义不仅在于向我们阐释田园生活的美妙,更启发我们去寻求,贴近心灵的简单,真实,朴素的生活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