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骚蛇子 戳锅漏 慢慢遗忘的方言 你能读懂多少

 问道青城 2012-02-29

骚蛇子 戳锅漏 慢慢遗忘的方言 你能读懂多少

2012年02月29日05:44重庆商报王薇 韩守刚

重庆话究竟有多难懂?近来,一则完全用重庆方言书写的,名为《一个重庆崽儿写的日记》在微博上被疯传,许多年长的重庆人看了觉得亲切,很多词汇是小时候最常说的。但是在一些90后和00后网友,以及外地网友的眼中,却完全难解其意,将其称作超越火星文的“天书”。连日来,记者寻访了不同年代的重庆人,请他们解读“天书”,但是随着年代变迁,年纪越轻的重庆人,却越容易读不懂。

· 重庆美女潮男集中营
· 好好学习 天天淘课
· 大渝社区 有你更精彩
· 求医问药大渝医导帮忙
· 腾讯公益让爱传递
· 38元100项妇科检查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丁崇明教授建议,推出方言平台,让方言的词汇不会随时代发展被遗忘。

微博>>

昨天下午落雨,还扯和闪,天变得黢黑,又没带撑花出门,遭淋安逸老。好不容易调回屋头了想爪哈瞌睡,边边又有人打葡汗,害的车过七车过来睡不桌,第二天早上趴起来瞌睡米西的,还冷得骚蛇子,我觉得肯定是没紧个,一伙蛇感冒老。灾得深咯。哎呀中午又不想睡瞌睡,这边还有室友打光巴董儿,嘲笑我戳锅漏,死崽儿千翻得很。

译文>>

昨天下午下雨,还闪电,天色变得非常黑,又没有撑伞出门被雨淋湿了。好不容易回到家想睡会儿觉,旁边又有人打鼾,害得我翻来覆去都睡不着,第二天早上起来还没睡醒,还冷得不得了,我觉得肯定是被子没盖好,一下子就感冒了而且还很严重。哎呀中午又不想睡觉,旁边室友上身都不穿衣服,还嘲笑我老闯祸,这个家伙淘气得很。

网友微博

最难的重庆话水平测试

该微博发出后,引来很多对重庆文化颇感兴趣的网友的关注,转发量多达千余次,网友贺二毛评论:“黑(很)地道,黑专业的重庆方言。”但是多数回复中,不仅很多外地网友透露出了苦恼,有不少重庆本地网友也大呼“看不懂”。网友“小灭传百事”说:“这绝对是我遇到的最难攻克的重庆话水平测试,怎么就这么多认不到呢?”网友“喜欢发呆的小屋”说:“看了这个日记,我就觉得我都不算重庆人了!很多方言都没说过。”网友“乐得很”总结,重庆话不难,难的是一些方言词汇。

市民解读

50后~60后:几人知晓“撑花”何解?

翻译正确率:90%~100%

昨日,当记者将这份“天书”递给正在大坪散步的曾德良后,59岁的他认真地读了起来,边读边笑,还不时说:“硬是有些年头没听到人说了也。”曾德良很快便流利地将网友眼中的“天书”完全正确地翻译出来。

46岁的刘渝燕是江北一家公司的会计,她看完后很感慨,说年轻时一直觉得“撑花”这个词语很有美感,女孩撑起一把伞像花一样,但是几年前自己向一位年轻同事提起“撑花”,对方却一脸不解,自己突然感到这词语过时了。

70后~80后:骚蛇子、戳锅漏哪去了?

翻译正确率:70%~90%

36岁的胡彬看完日记后说,“豁飘”、“骚蛇子”等词语分别指“瘦子”、“非常之无敌”,由于现在所在单位很多外地人,自己这些话也已经用普通话的标准说法来取代了。37岁的周女士则说,自己的儿子今年9岁,自己有意识的与孩子交流都使用普通话,像“千翻儿”、“戳锅漏”这些话,自己教育孩子时,没有向他提起过,她希望孩子以规范语言成长,这样会更文雅。

“戳锅漏、柯得平以前好流行哟,现在再说就很土了。”25岁的王艺欣说,少年时期常看《山城棒棒军》学会这两个词语,走哪都爱说,但近年来就没有人说了,自己再传播也失去了乐趣。

90后~00后:好多词语从没听过

翻译正确率:30%~50%

16岁的胡伟在沙坪坝区凤鸣山中学读书,他与两位同学一起,花了一个小时,对日记进行了翻译后传回记者,约有一半的文字被其翻译了出来,他说里面只有“黢黑”(黑漆漆)、“扫皮”(丢脸)这几个词语经常听到,但有的词汇根本没听人说过,比如:“敦笃”(帅气)、“行势”(能干)。

昨日,记者来到大坪小学五年级三班,班上的50多名学生都是11岁左右的00后,他们对这份“天书”很感兴趣,张炫当众朗读了一遍,不时引得大家齐声大笑,“扎翻儿”这一意为聒噪的词语,在潘柯宇眼里是“扎辫子”的意思;“幺不倒台”在胡泳看来是“下不了台”的意思。“豁飘”、“收秤”(结束)、“丁丁猫”等词,引得众人不解,有同学甚至请教起老师;只有“光巴董儿”(上身不穿衣服)、“瞌睡迷西”(很困)、“正南七百”(正儿八经)这三个词语,大家都迅速说出了意思。

点评

方言是重要文化资产 应唤起保护意识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重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学家张宏对此表示,随着普通话的日益推广普及,方言势必受到冲击,老重庆方言的词汇正在大批消亡。“比如,以前说很脏,就称‘挖抓’;说反正什么的时候,就说‘红黑’。但这些词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已经消失了”。张宏说,方言在这种大环境中开始出现“同化于普通话”的情况,七八十年代较流行的“不摆了”、“横顺”、“豁飘”等词汇,开始逐渐消失。

张宏还认为,另一方面,语言进化也存在优胜劣汰,“一些词汇,经常被人群提及,便有长久的生命力,比如“雄起”一词,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含义。

张宏说,方言艺术,如需要方言表演的曲目节目,要及时保护,这些方言属于重庆的文化资产,有保护价值。普通方言,即一般的生活语言和社会语言,一些学者可以前来研究,编成方言字典等,以供后人使用。生僻方言,即不常提及的词汇,不需要特别保护的,就顺应自然,如果其被大众接受,有顽强的生命力,自然可以长久传承。

记者 王薇 韩守刚 实习生 王姿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