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象与天学秘籍[续五]

 翁氏奇门易道 2012-02-29

天象与天学秘籍[续五]

13
马王堆帛书中也有重要的天学秘籍。
马王堆帛书《五星占》。它被认为是目前所知年代确切可考的中国星占文献中最古老的。其中载有金星、木星、土星三颗行星70年间的视位置表,年代是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至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从其内容中包括对五星的总论和各论,但视位置表却仅有三星这一点来看,此件很可能尚非完壁。
总论及五星各论的内容,纯为星占学理论。如《五星总论》(这些标题皆为现代整理者所加)章有云:
太白始出以其国,日观其色,色美者胜。当其国日,独不见,其兵弱;三有此,其国可击,必得其将。
又如《火星》章云:
其与心星遇,则缟素麻衣,在其南、在其北,皆为死亡。
赤芒,南方之国利之;白芒,西方之国利之;黑芒,北方之国利之;青芒,东方之国利之;黄芒,中国利之。
其它各星皆类此。
然而透过这些星占学内容,我们却可以从《五星占》中看出那时的天文学水准。据席泽宗院士的研究,帛书中土、木、金三星的位置表,是根据秦始皇元年的实际观测记录,再利用秦汉之际已知的行星周期排算出来的。[14] 帛书中给出三颗行星的会合周期是:[15]
金星:584.40日;木星:395.44日;土星:377日。
这里不妨将《五星占》、古代巴比伦人及现代天文学所用的行星会合周期值作一比较,见下表,单位已换算为年:
 
———— 《五星占》之值 古代巴比伦人之值现代天文学所用之值
金星 1.600 1.599 1.599
木星 1.083 1.092 1.092
土星 1.032 1.035 1.035
 
《五星占》所用之值已经与现代天文学的数值相差无几。
马王堆帛书《天文气象杂占》。这是马王堆帛书中的另一件,也是典型的早期星占学作品。共有占书三百五十余条,每条上面是用红或黑或红黑二色绘制之图,下面是名称、解释及占辞。也略举几条占辞以见一斑:
  赤云如此,丽月,有兵。
  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熟。
  月食星,有亡邦。星出,复立;不出,果亡。
此件中的29幅彗星图形,因为学者们大举考证而名噪中外,常被单独称为《彗星图》。其实此件纯为占望云气、天象之作,其主观上绝无任何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动机。
《天文气象杂占》中的云气之占,是一个长期传统中的早期作品,值得加以注意。先举其第一列之前五项为例:
  文字      图形
  楚云如日而白  日
  赵云      牛
  中山云     牛
  燕云      大树
  秦云      女子
要在云中看出牛、树和女子,当然需要想象力和附会,但这种将各国之云和各种图形对应起来的作法,却不是一位富于艺术家气质的作者一时的奇情异想,而是中国星占学中长期存在的一种传统。例如我们可以在《晋书·天文志》看到如下论述:
韩云如布,赵云如牛,楚云如日,宋云如车,鲁云如马,卫云如犬,周云如车轮,秦云如行人,魏云如鼠,郑云如绛衣,越云如龙,蜀云如[外口内禾]。
虽然其中未提到“中山云”与“燕云”,“秦云如行人”也与女子不全吻合,但在《太平御览》卷八引《兵书》中,就有“秦云如美人”的记载。
再如第一列第十五项,图形为鱼,其下文字为“大雨”。鱼与大雨有何关系?查《开元占经》卷四十九,其中有“风雨气如鱼龙行,其色苍润”之语,即可悟得《天文气象杂占》此条占辞的意思是:出现鱼形之云,兆示将有大雨。  
根据上述这类例子,《天文气象杂占》确实可以被视为后世星占学中许多传统说法的源头。
  
14
在本章最后两节中,我们还得回到有文本(书籍)传世的星占秘籍上来──不过它们的重要性不如上一章中所论各书那么大。
被归于李淳风名下的,除了前一章已讨论过的《乙巳占》之外,还有几种传世的星占学著作。 
《玉历通政经》上、中、下三卷,抄本,题“唐国师李淳风编撰”。上卷论天、云、雨、气、虹、风、雷、雾、霜、雪、雹、霰、露、霞、地震、水旱、火灾等。中卷论日月五星、流星、妖星、黄道及分野。下卷论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二十八宿诸星官及杂占。所论不出常见星占之说,而道德说教色彩颇浓,如上卷有云:
天变者,父怒也。父道尊而严,垂戒者事之常。父不戒其子,子必自恣。天象变,数有灾臻,人君不可不惧。地变者,母怒也。母道慈而爱,怒之鲜矣。地有所变,人君不可不谨俟其命。天变可塞,以其戒之常也;地变无救,以其怒之鲜也。
书末又有“后序”一篇,题“唐国师李淳风撰”,谈到星占学家之处世立身,也有些意思:
夫天道昭然,理无差忒。思测不至,占乃无验。苟能穷神知化,观象洞玄,占何所不验欤?立占之法,本非袭吉,特以塞咎,故世治国安,指象陈灾,为君所戒,以保邦于未危。世变国难,推象探章,察数未坠,以处身于无祸。乃安中问危,凶中占吉之谓也。
其说与李淳风在别处多次表达的观点十分吻合。就总体观之,此书近似于《乙巳占》的某种缩编本,谓系李淳风所撰,也不无可能。
《乾坤变异录》不分卷,抄本,题“唐司天李淳风”撰。内容亦不出常见的星占话头,简单而浅陋,很难想象撰写了《乙巳占》的李淳风会写这样一本书。此书当为后人伪托之作。
又有《改正观象玩占》一书,有时亦被归于李淳风名下。抄本十卷,要目如次:
卷一:天占 日占 月占
卷二:五星占
卷三:紫微垣 太微垣 天市垣
卷四:东方苍龙七宿
卷五:北方玄武七宿
卷六:西方白虎七宿
卷七:南方朱雀七宿
卷八:杂星变占 云气占
卷九:风角
卷十:天象杂占
全书结构与《乙巳占》有相当大的不同。创作年代也很难确定——因为中国古代的星占学文献(以及许许多多其它文献)有着极强的继承性,往往大量因袭前代成说,故从占辞上也很难看出随时代演变的迹象。据我自己个人的感觉,《改正观象玩占》的年代应该比《开元占经》和《乙巳占》晚很多,说出于李淳风之手,恐不可信。
 
15
还有几种传世的短篇作品,一般的天文学史著作中通常都绝口不提,也可略述于此:
《星经》。题“汉·甘公石申著,南昌李溶校”。分上下两卷,共述星官167座。每座先绘简单示意图,再简述星官位置,然后是其星占学意义及有关占法。举两例如下:
天一星,在紫微宫门外右星南,为天帝之神,主战斗,知吉凶。星明,吉;暗,凶。若离本位而乘斗,后九十日必兵大起也。光明,阴阳和也,万物盛,天子吉;星亡,天下乱,大凶也。
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使十六神,知风雨水旱兵马饥馑疾病灾害之在其国也。星明,吉;暗,凶。离本位而乘斗者,九十日必兵大起也。
此书有《丛书集成》本,但错讹颇多。题“汉·甘公石申著”,显然不可信。书后有王谟跋,亦表示难以相信此为甘、石遗编,但认为可能与甘、石有关。
《通占大象历星经》。原收入《道藏》洞真部众术类,亦有《丛书集成》本,不题撰人。内容与上述《星经》大同小异,亦为167官,仅各星官次序有所不同而已。一望而知两者同出一源,或有传抄承袭的关系。
《云气占候篇》。题“韬庐子撰”,分上下两篇,有《丛书集成》本。所言皆望气之说,且用韵文写成,例如:
王气所在,如千石仓,如城门楼,黄赤正方。
军上紫气,未易可当。紫气如虹,北斗征祥。紫如伞盖,贵在下方。青气变紫,贵未可量。
其中当然也没有忘记将《晋书·天文志》中关于各国之云的论述用韵文改写一回。
《天文占验》。作者佚名,题“嘉禾梅墟道人周履靖校梓”,有《丛书集成》本。主要是一些民间流传的气象谚语,文辞鄙俚,内容在有据无据之间,如“初一西风盗贼多,更兼大雪有灾魔。冬至天阴无日色,来年人唱太平歌”(十一月占)之类。
按现代学科分类概念,气象为两个不同学科,但古人所言之“天文”,实将今日气象包括在内,故附论于此。
 
 
--------------------------------------------------------------------------------
[1] 对这些专题研究的较为详细的综述,请见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学林出版社,1989,页51-55。
[2] 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页64。
[3] 胡维佳:唐籍所载二十八宿星度及“石氏”星表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17卷2期(1998)。
[4] 席泽宗:敦煌星图,《文物》1966年第3期。
[5] 胡维佳:《新仪象法要》中的“擒纵机构”和星图制法辨正,《自然科学史研究》13卷3期(1994)。
[6] 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页97-98。
[7] 同本章第10节所引胡维佳论文。
[8] 席泽宗:敦煌卷子中的天文学,第4届中国科学史国际研讨会报告,悉尼,1986。
[9] 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页99-110。
[10] 关于石氏、甘氏和巫咸其人时代的考证,参见《天学真原》,页77-89。石申(又作石申夫)为战国时人,甘德为战国末至秦汉之际时人,巫咸原是殷帝太戊时之著名巫觋,而后成为上古巫觋·星占学家之化身或代表,恰如后世言医术则曰黄帝歧伯,称名医则曰扁鹊华陀也,故有一派星占之学附于其名下。
[11] 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页115~117。
[12] 潘鼐:《中国恒星观测史》,页133。
[13] 俱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中册,页805~811。
[14] 席泽宗:中国天文学史的一个重要发现——马王堆汉墓帛书中的《五星占》,《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第一集,科学出版社,1978。
[15] 会合周期,指行星从同一方向两次经过同一“角距”位置的时间间隔。这里“角距”是指以地球为中心,地球和行星之间连线与地球和太阳之间连线的夹角(在黄道上的投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