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淮上风情 2012-03-01

对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论文http://www./:本论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本站仅作合理转载,原作者可来邮要求删除论文。
  论文发表:www.1002-7661(2011)05-0114-01
  
  一、调查目的
  有人说:"语文教学的归宿是作文。"这话不免有些偏激,但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学得不到发展和提高,素质教育就会显得泛白无味,培养素质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为了为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作文教学改革的路子,为大面积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对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学、小尖中学部分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选取了江苏省响水县老舍中学初三年级的2个班的100名学生和江苏省响水县小尖中学初三年级的1个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采取了问卷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发了150份问卷,并随意走访了30名学生。
  三、调查结果分析归纳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研究、归纳,我发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指导思想错误:应付考试
  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在各种统考中取得好分数,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对学生提出许多框框,有的甚至猜题押宝,教给学生应付考试的所谓诀窍,而忽视了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作文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乐趣,他们的作文水平很难真正有所提高。
  2、写作兴趣不浓,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作文作文,作得人头痛”这句在学生中颇为流行的口头禅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对写作“一怕二厌三应付”的态度。这种状况既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有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学生才能产生作文的灵感,这时写作主体产生了“我要写”的想法,其心理处于最佳势态,其对写作的满腔热情不仅能触发文思汹涌奔流,而且还将引发写作主体坚韧的写作意志和顽强的写作毅力,满怀信心地去克服重重困难,走向作文成功之路。“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老师,从未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上花过功夫,同时还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写日记、周记的兴趣,没有练笔本。一学期几篇课内作文不能全面反映中学生的生活,而日记则可以把生活与写作,作文与做人疏通。借助日记,可以学习观察,积累素材,锻炼文笔,砥砺思想,这都能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可这么多的学生和老师却忽视了,或者说重视不够。几篇课内作文又怎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
  初中生对外界充满了新奇好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他们对大自然、社会等充满了兴趣,但我们的老师却把学生淹没在无体止的题海大战中。背诗词、诵名篇,品字画是与学生无缘的,学生又怎能萌发出写作兴趣呢?学校成了屠杀学生个性、兴趣的屠场。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视吗?
  3、语言运用能力偏低,不能准确表达意思
  语言和思维的矛盾也是语言表述不清的原因。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清晰但语言贫乏、不丰富,造成了“心会而口难传,意有而笔不达”的现象,有的同学却是思维不清晰以致不知选择恰当的语言表述,不管怎么说,语言和思维的矛盾存在于我们学生中。我们老师如能在这两方面花些功夫,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才可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写出语言通畅的作文。
  中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错误。有些家长看到学生写作水平差,就找来一些有关写作技巧方面的书,似乎这就可以很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知识不是建构语言能力的主要基础,写作技巧不能作为作文的全面内涵。了解一定的写作方法,对掌握一些写作常模是有帮助的。但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一是语感的习得和积淀,而这些都是在语言实践中完成的。至于写作能力,还包含诸多复杂因素,它与生活体验、认识水平、语言积累及写作经验有密切关系,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写作技巧。“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这“渔”是自学方法,而非单纯的写作技巧。
  4、忽视情感,形式主义。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情感是唤起学生写作欲望的重要因素。情感是认识的催化剂,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被认识的事物必然受到情感的影响:平凡的,神奇了;无情的,含情了;呆扳的,活跃了;无生命的,有生命了。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古人说:“言为心声。”文章倾注着作者强烈的感情。如果对写的人物缺乏真切情意,对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对于描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情感,那是写不出好的文章的。
  但长期以来,教师只重视讲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详写略写,过渡与照应等,却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培养,使作文的教学活动成为缺少情感的文字游戏了。使学生只记着是否“开门见山,”是否“首尾照应”,是否“多用成语”,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作文不但要靠准确地表达,更要靠真挚的情感去体现。试想,如果老舍先生不是怀着十分喜爱的情感去观赏济南的冬天,是难以写出像“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样的神来之笔的。
  5、忽视积累,舍源逐流。
  据一项调查显示:学生作文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作文没有材料可写。究其根源,就是平时忽视了积累。现在的学生,他们生活的范围本来就很有限,再加上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限制,他们就只能在“四角的天空下”生活了。所以要让学生有话可说,首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多接触、多参与各种各祥的生活实践,并培养学生“看、想、记”的良好习惯,作文时就不愁没有素材了。
  叶老讲:“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我们却舍弃了生活这个源泉,去追逐范文,生拉硬套。在作文课上采用填鸭式:学生按着老师出的题目,仿着老师的范文,按着老师认可的提纲,填着老师准备好的词语,编造着自己的作文。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脱离了生活,闭塞了思路。久而久之,当学生独立作文时自然无“话”可说了。
  四、调查体会
  针对新课程、新标准,农村作文教学如何树立新理念、采取新策略,还需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还要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刘春雷(读写算 2011年5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