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摄影报

 zzm1008图书馆 2012-03-03
“我们的影像力量”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04-27

2008年佳能高校摄影作品评选有感

    参加佳能公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摄影评选已经是第三个年头。经过三组评委一个下午的紧张工作,各个类别的奖项尘埃落定。浏览全部获奖作品,对今年的评选又生出一些感慨。
    和往年一样,今年我仍被分在专题纪实组任评委。2008年是中国的一个新闻年,南方冰雪灾害、5·12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等,让全国各地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着实忙了一年,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让全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整体崛起。
    在这样的语境下,我不免对在中国学习新闻摄影的大学生们如何追逐新闻影像心怀期待。本届佳能杯评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专题纪实类作品没有让我和我的同事们失望。在学生们呈送的此类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对发生在身边、乃至中国大地上各个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与此同时,他们还用手中的相机努力记录着那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点点滴滴。像获得一等奖的《劫后往事》,通过对四川大地震中幸存大学生震后状态与灾区环境之间的比照,既与这一举世震惊的灾难事件息息相关,又表达出具有个人化情绪的伤痛感和学生视角;二等奖得主的两组作品《2008广州春运记录——共度难关》和《刘翔2008,北京》分别取材于南方冰雪灾害期间广州艰难的春运和国人十分关心的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事件,前者的部分照片具有较强的情感张力,后者则使用了一个与众多专业摄影记者完全不同的目击角度——尽管从此位置拍摄刘翔退赛完全是不得已而为的选择,但摄影者在事件全过程对主人公行动完整的记录,显示出这位年轻人在突发事件现场对新闻性的敏感把握和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获得三等奖的三组作品《留守儿童》、《潘家园印象》和《站台》则把我们从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拉回到身边生活之中,那些或沉重或轻松的话题,那些或质朴或灵巧的影像,那些或叙事或抒情的编排,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对于生活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思考。佳作奖作者们捕捉的题材同样丰富而亲切,一个人的城市、大学生求职、垃圾村的孩子、乡村戏班、菜农等等,这些照片反映出的在校大学生们草根式的社会关注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正逐步走出象牙塔,开始以新闻摄影工作者的眼光和基础素质,去留心校园学习生活之外的现实社会,并通过影像表达自己的观察乃至个人体验。
    此外,获得最佳风格奖的组照《窗》以一系列透过窗户窥视孩子的照片,反射出摄影者本人对广阔未知空间的好奇,其情绪把握与色彩控制都颇为独特,体现出较强的个性色彩。获得佳作奖的一个大学生5人小组共同创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则在专题纪实摄影的基础上,开始了具有实验色彩的有趣尝试。
    尽管,上述影像在拍摄和编辑上仍显稚嫩,都还存在继续完善的空间,一些词不达意的画面对整组照片故事的讲述产生了负面影响。然,这种对于社会生活扎实的贴近性以及他们较往年更显成熟的影像表现手法,使我们有机会看到内容更具现实针对性、视觉书写水平更整齐的新闻纪实摄影作品,也让人对中国新闻摄影队伍未来可能获得的新鲜血液感到几分欣喜。
    在本次评选结束后,几位分别在应用摄影和艺术观念类担当评委的同事也对他们评出的获奖作品给予了相当积极的评价。旁观同行们的评选结果,我个人的突出感觉是参加本届评选的学生作品在工艺操作水平上较往届有了相当明显的提升,而且,即便是模仿之作,也可以感受到学生们眼界和涉猎更宽阔,表现样式更丰富多样,与世界前沿的表达方式之间的距离明显缩小,显示出今天中国高校学生对世界摄影发展现状的了解更加及时。
    毫无疑问,参加2008年佳能杯影像评选的大学生们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是一个影像丰收之年,这种真实情感和创造力的迸发令人欣喜而感动。无论是关照现实,还是表达观念,在以色彩纷呈的影像追逐生命真谛的途中,诚实地面对世界,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以真正的创造力和热情远离不知所云的无病呻吟,唯如此,才能看见越来越多的精彩。

献给盘古                中山大学 余斯雄 佳能EOS 400D拍摄

 

记忆的符号       北京电影学院 宋世敏 佳能EOS 40D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