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侯登科是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坐标式人物。他是一位用影像对人性进行积极而深刻的探索的践行者。他独特的阅历与人格魅力、独特的追求与精神格局,在中国摄影界成为一个罕见。侯登科以他的苦难与尊严共存、温情与忧虑相糅的“现世”主义的纪实影像,为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尤其是中国当代农村社会所发生的深刻的内在与外在的变化留下了宝贵的纪录。 资助纪实摄影家,推进纪实摄影是他的遗愿。“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是根据侯登科生前遗嘱而设立的。 二、宗旨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是一个民间的,公益性质的摄影项目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推动纪实摄影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充分理解人性,呼唤人类良知与社会公正。 对传统纪实精神与方式的传承与突破是“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基本精神。同时,拓展纪实视野,鼓励纪实的个性化表达。 三、组织机构 组委会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决策与组织代表机构是“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从第七届开始,组委会设立在越众历史影像馆。 组委会职责: 1、“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实施。 2、“侯登科纪实摄影奖” 的相关学术活动运作、实施。 3、“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资金的监督。 4、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奖项的日常工作,包括每届评选工作的新闻发布、组织接待、学术研讨会、影展、出版等各项事务工作。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项基金 从第七届开始,“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设立专项基金,负责筹措资金,以保证“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正常运作与实施。该专项基金接受捐赠。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专项基金接受和筹措到的资金,由组委会与专项基金共同委托的第三方独立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每一届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 学术委员会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设学术委员会,保证、执行“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的学术方向。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学术委员会负责决定奖项的审查、评选方式,评委会的人选、评委会的组成和评选工作,并负责“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获奖者的学术跟踪。 四、申请规则 该奖金主要支持对于一个题目的长期拍摄,并且需要资金支持的年轻纪实摄影师。项目申请,必须是已经进行(1年或1年以上)并尚未完成的拍摄的题目。 五、申请方式 申请者需要填写申请表,申请表可在本届独家报名平台图虫网下设的“第七届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征稿页面(https:///events/643352/)下载,或至“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官方网站(hdpa.)查询。 申请表内容如下: (1)作者简介:专业背景及与纪实摄影有关的经历 (2)项目叙述 (3)主题、背景 (4)选择该主题的缘由 (5)项目的进展情况 (6)拍摄范围、时间、工作方式 (7)该项目完成后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传播方式 (8)提交项目图片不少于30幅,图片需要注明相关图片内容的说明、拍摄时间、地点。 (9)每届申请提交时间截止以当届的时间要求为准。 申报者可以通过该报名平台直接上传参赛资料,并将报名表发送至houdengke@ (具体报名流程见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第七届)评选细则)。 六、评选规则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审机构为“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审委员会。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评审委员会由组委会聘请相关领域影像学者和著名摄影师组成。 为了保证“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宗旨的贯彻,评审委员会设轮值学术主持。 评选方式:首先每位评委独立轮流评审图片,书面提出评审意见。最后由评委会进行终评投票表决,并对获奖者给出书面评语。 七、奖项设置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每一届设奖三个。奖励作者:三名。每位作者奖金:人民币五万元。 八、其他条款 作者在申请前,须同意以下内容: 1、所有申报作品恕不退回。 2、在收到获奖通知的1个月内,获奖者须向评委会再提供一套与获奖图片相同的TIFF格式作品以便存档、宣传推广、举办展览及“侯奖”相关的出版等。 3、所有参选者同意授权组委会和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的图虫网在有关“侯奖”的新闻报道、访谈评论中使用这些图片。主办方在使用这些图片时须对该摄影师获得该奖项进行说明。未经作者同意,不得出售或将这些图片用于任何盈利性目的。 4、获奖者在任何出版物中使用这些图片时,有责任对图片曾获得“侯登科纪实摄影奖”奖项加以说明。 5、组委会有优先收藏获奖作品的权利。 6、获奖者须在获奖后的两年内每年向组委会书面报告项目的进度及阶段性报告。学术委员会将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 7、获奖者不得中途退出。 8、每位申请者须承诺:1)为申报作品的原作者;2)申请者不是评委会成员、评委雇员或其家庭成员;3)过去3年中未获得过该奖项(不包括提名或入围)。 “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 越众历史影像馆 (2019年3月26日修订) 附:“侯登科纪实摄影奖”组委会 主 任:应宪 执 行:黄丽平、孙粹、罗俊青、刘健庚、胡亦婷、梁秀青、江竹姿、许钰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