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禄堂先生的传人

 炁迷 2012-03-03

孙禄堂先生的传人

[日期:2006-12-04] 来源:  作者:
袁伟,山东济宁人。曾习查拳、摔跤。1928年进入中央国术馆后,从郭长生习劈挂。在同年10月举行的国术国考中,袁伟仅通过预试,即遭淘汰。不久,袁同曹晏海一起每周去一次江苏馆,从孙老习艺。孙老见袁伟有一定的摔跤基础,遂命孙振岱教授袁伟摔跤中之绝技–沾衣十八跌,此皆为贴身快摔之法。同时亲授袁伟形意拳,以助成其整劲初,袁伟不欲学形意,而欲学孙氏太极拳。孙老曰:”观汝之性,非能求道艺者,习吾太极,难以所成。而汝若求武艺有成,可习形意,按吾之法,不需数月可得整劲,即可与汝之劈挂、查拳、摔跤合用。”于是袁伟从孙老习形意拳,先从百日站桩练起。孙老所授之站桩与孙老在《形意拳学》中所摄之三体式不同。孙老所授袁伟的三体式是孙氏三体式,此式乃是孙老二十多岁时从南方云游归来后,根据《易》、《丹》二经之理并结合自身经验所创之桩,得内劲快。该桩孙老向不轻授,直到1929年,孙老决定普传该桩时,才补摄了该桩的拳照。
袁伟练此桩后三月余,即整劲上身。练习该桩之初,需老师经常在身旁,调其形、析其理、明其心,方能站出真意,并非呆站可得之法。再经孙振岱传授沾衣跌法,实力猛进。在1929年浙省国术游艺大会上,袁伟获第21名,为中等。该成绩不优亦不俗,因参赛者皆为各地名家高手,此赛获奖名次截止到第30名。此次比赛袁伟之成绩未能靠前有两个原因,其一是袁伟近视,平时总带着付眼镜。在进入26名前的比赛中,其规则不许打头,故对袁伟影响不大。在进入26名以后,为了使选手充分施展技艺,规则放开,允许打头,于是袁伟不得不摘掉眼镜,一下不能适应。此外,袁伟有意承让师弟高作霖(查拳),主动放弃与高作霖一轮的比赛,故当袁伟再负于少林高手韩庆堂后,即遭淘汰。袁伟对韩庆堂之役,吃亏在眼睛上。袁伟的长处在于贴身,但因近视,把握不好贴身的时机,韩庆堂拳脚很快,故袁伟一上手就处于被动,很快便败下阵来。
  赛后,孙老批评袁伟道:”你输给韩庆堂,亏在眼睛上。但比武中弄蹊跷,则是自取。”袁伟虽然挨批,但孙老爱惜他是个人才,仍让孙振岱指导他练习。由于袁伟马上还要参加上海国术大赛,故孙振岱要袁伟摘下眼睛,并且蒙上一道纱布,加重其模糊度,每日进行拳击练习,以锻炼其反应能力。三周后,袁伟已能基本适应,摘下纱布后现觉清晰于昨,信心倍增。此次比赛,袁伟发挥甚好,其沾衣贴身摔,几成绝技,所用必中。远则劈挂,近则形意,贴身即摔,技术系统相对完整。袁伟终获此次比赛最优等第八名。
  袁伟与曹晏海一样,参加了首届国术国考、浙省国术游艺大会、上海国术大赛,三次比赛连进三大步,令世人刮目。袁伟曾对人说:”孙老师是真正集大成者,能’点石成金’。不管你是练什么拳的,他老人家一看,就知道你该练什么,能练些什么。给你点一点,你的功夫就上去了。否则,就是练上十年八年,也还是白费功夫、瞎折腾。”以后,袁伟由孙振岱所传之”沾衣十八跌”中,领悟出一些太极推手的奥蕴。三十年代初,袁伟受唐豪宣传的影响,出于好奇去金陵与某太极名家交流,切磋中,某不能胜,遂对袁伟之沾衣跌深表钦服,并将其中的一些技法纳入其世传的太极拳中。
  马承智(1888-1977),安徽藿丘人,幼从黄树生习少林门诸艺。甚具功力,能用手指拈碎绿豆,且周身上下不怕踢打,能举手仆人。后游荡江湖十余年,鲜遇敌手,遍访南北各派名师,博采众长,内外家兼修,自成一体。因功夫硬、技艺全面,故有”把式包袱”之称。
  1928年10月15日,民国政府在南京举行第一届国术国考,时马承智正在军中任教官,当马闻讯赶到南京时,比赛已进行了一天。当时,马承智以前的师兄弟及不少名家均遭淘汰,比赛之激烈为马前所未见。马承智不觉斗志陡起,当即变卖了随身家当,买了一口棺材,命人抬至场下。对友人曰:”我若被人打死,请君给我收尸”,随即报名,加入比赛。马以舍生忘死之气势,连克强手,最终进入前15人之列,获取最优等。此次国术国考分取最优等15人、优等37人、中等82人。赛后,马被中央国术馆聘为教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