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使人明智

 不倦斋1166 2012-03-03

读史使人明智

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大生产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与之对应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也经历了文明的诞生、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由于“人”的本质变化远比环境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因此,尽管环境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人”还是和以往那样,相似的思考,做出相似的反应。再加上多少年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没有产生很大变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了解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以及历史人物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对启迪今人的智慧仍然十分有效。

二千多年前的《道德经》、《论语》及《孙子兵法》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尽管每本书文字不过5000来字,所闪烁的光芒与智慧,却非今人可及。古人生活简朴,对人生、对社会会作全身心的深刻思考,而现代人诱惑太多,懂得读书思考的人则越来越少。正因如此,现代科技远比古代发达,但人类的个体智慧却未取得巨大进步,今人大多不如古人。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对我们了解当前局势、国际大环境及在对个别事件的解读上,会有更深邃的分析力与眼光。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 (1890-1969) 在抗日战争逃难之时,身边带着一本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沿途阅读,当读到汴京被围,沦城之日,谣言与烽火同时流窜之际,陈寅恪以当日亲身经历与宋史对照、印证,不禁汗流浃背,觉得平生读史,从未有如此身临其境、刻骨铭心之感。

读历史传记,就能窥视历史人物的人生足迹和品格表现。关羽、岳飞、文天祥不仅牺牲了自己抗击敌人的事业,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名垂青史,成为财神,成为民族英雄。在解读先哲的治国处世方略的过程中,我们更能了解到他们一辈子是如何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如何韬光养晦、迂回而成的。清代曾国藩崇尚“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 崇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大智、大勇、大忍精神,才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伟人的成功,不是偶然;伟人表面的风光,其内心所受的委屈,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这些人物传记的光辉事迹,对个人来说是人生的激励,让我们在逆境中上进,在苦闷边缘中,不致堕落,而是永远精神抖擞,力争上游。

世上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当代人对于历史的认识。因此,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并领悟其中的哲理,是读史的关键所在。对于历史学家来说,要注重博古通今,随时随地把历史生活化。不能仅仅躲在象牙塔里面钻研所谓“学问”,而是要着力发挥历史所付予的力量,达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目的。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应该多读历史, 对普通人来说,读史会产生智慧的人生;对领导者来说,读史有助于完善有效的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