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三中院:“小体量”引爆“大能量”

 舌遇牙 2012-03-05
重庆三中院:“小体量”引爆“大能量”
□ 杨君相 李国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庆三中院院长卢祖新陪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巡查组领导视察该院文化建设。  资料图片

  

  巴国故都涪陵人杰地灵,巴文化、易文化、水文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地处涪陵三峡库区腹地、下辖法院相对较少的“小体量”中院——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将法院文化建设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以“精气神”贯穿文化建设主线,去年获得“全国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

  “挂职短短一个月,我深深感受到这里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舒心的人文环境提升了法官的人本意识,增强了司法服务百姓的质量,推进了司法和谐。”在重庆三中院挂职的致公党党员、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郭冬梅说。

  为民意深

  风景这边独好蕴和谐

  “您好,请问有什么能帮您?”走进重庆三中院立案大厅准备递交上诉状的何老太正在不知所措时,导诉员小李一句亲切的问候温暖了老人的心。何老太说:“小李帮忙看材料,给我把状子递上去,还给了诉讼指南小册子。就凭这些,把事交给法院办,我放心。”

  “落实司法为民,要不断规范司法行为,通过法官的司法言行体现为民的情怀,具体到法院的每个岗位和每个环节,就是在立案时,注重细节,热情周到,方便群众诉讼;在审判时,公正透明,依法裁判,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在执行时,穷尽方法,快速高效,破解执行难题;在信访接待时,心平气和、答疑解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信和权威。”重庆三中院副院长李强说,“司法为民不是仅说在嘴上,更应该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司法行动中。”

  如何应对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好地实现司法为民?重庆三中院的做法是,主动发挥司法能动性,发挥文化的指引功能,不断提升诉讼的服务水平,促进案结事了和社会和谐。

  每一个走进立案大厅的当事人,都会感受到法院便利、快捷、全面的服务。目前,两级法院的立案大厅都改造升级为综合性诉讼服务中心,设置了导诉服务区、咨询接待区、信访接待区、休息等候区等;配备外网电脑、桌椅、饮水机等设施切实方便当事人;配置公示屏、电子触摸屏,提供各项便利服务。

  重庆三中院还出台了《法院文明礼仪用语》来规范法官行为;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到农家地头、田间小院开庭,方便当事人诉讼,老百姓打官司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守望家园  

    清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不义之财不取,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像这样的廉政手机短信,重庆三中院每位干警在重大节日前都会收到。仅去年一年,该院在重大节日发送的廉政手机短信就达千余条。

  “有德无才,可能影响工作,有才无德,必定葬送审判、毁掉自己。”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这样认为。

  “廉政是基石”。为此,重庆三中院推行了拒贿登记制度、大标的案件大宗物资采购监督制度、特邀监督员制度,在各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制定外出办案报告制度、廉政承诺制度、家属促廉座谈制度等。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廉政监督机制。自2005年以来,重庆三中院已连续7年未出现干警违法、违纪行为。

  重庆三中院纪检组组长王学英说,司法公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官的清正廉洁,廉政文化要围绕法官良知这个核心,营造清廉、律己、守德、公正的氛围,让良知成为法官面对诱惑时的心理“制动阀”。

  《审判人员自行回避申报审批办法》、《处级以上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监督员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深化了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构建。重庆三中院定期组织干警到监狱及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举办“坚守法官良知,恪守廉洁司法”主题演讲比赛;充分利用互联网站和法院工作内网开设“党风廉政建设”专栏;把牢重点环节教育,强化干警“上任前”、“上岗前”和“上案前”的警示教育。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法官营造了健康的精神家园,让法官良知在潜移默化中孕育、生长和成熟,在法院文化的熏陶滋养下成为推动公正、廉洁司法的重要力量。

  

  

  固本培元

  亮点纷呈搭台唱大戏  

  

  

  2009年起,重庆三中院与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相继建立起院校合作计划,搭建院校合作交流平台。该院通过聘请咨询专家、聘任高校在读研究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引进高学历人才挂职锻炼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交流。

  “走出去,请进来”,重庆三中院秉承着开放的理念,围绕提升法官的司法技能这一战略,派出20多名优秀法官到新加坡、德国、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司法文化交流活动。卓泽渊、梁慧星等多位著名法学家先后到该院授课或担任咨询专家。

  “司法技能是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的技术和能力,是对法官综合知识水平以及对案件处置能力的概括。法院要下大力气为法官创造再学习再深造的条件和环境,用深厚的学习文化氛围塑造一批批精英法官。”李强如是说。

  法院文化体现于素质,素质的提高得力于学习。重庆三中院积极搭建各种学习平台,鼓励干警进行学历深造。目前,该院审判一线法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副院长卢君还被西南政法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为创建学习型法院,重庆三中院成立了“致远读书会”,以此作为广大干警读书学习交流的平台。

  该读书会通过持之以恒的读经典活动,帮助全院干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进专业技能、提高理论水平,也倡导了法院读书的风气,积淀了法院的书香底蕴。

  目前,在重庆三中院影响下,辖区5个基层法院均建立了读书会或类似组织,并创办了自己的文化刊物。

  “没想到在西部基层法院能看到这么高水平的刊物,这些刊物一方面反映出了法官的学术水平和文学素养,另一方面更说明了法院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在视察重庆三中院辖区武隆县法院编辑的刊物《芙蓉法窗》、《仙山法韵》后,民盟山东省烟台市委主委、烟台大学副校长江林昌深有感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