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

 佳宁图书馆605 2012-03-07

问题学生教育的常见错误思路

  我们目前教育问题学生的通常做法的常见病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没有研究学生的愿望,只有学生的冲动

  你会发现,许多教师遇到问题没有研究的愿望,他们感兴趣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不问,你的心情我不问,你的感受我不想知道,反正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就不行,我就要用我熟悉的一套办法,软硬兼施,使你就范。这叫作管理压倒教育或者管理替代教育。按这种思路,教育永远不会走向科学,只能停留在最一般化的管理阶段,而且会越来越行不通。

  二、不问为什么,只问怎么办

  我给教师讲课,发现递条子提问的老师几乎全都问怎么办,很少有问为什么的。比如有个学生上课不听讲,老师就问怎么办。不知道不听讲的具体原因,怎么能知道对策?在这种老师心目中,好像凡是不听讲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解决似的。实在太缺乏分析了。

  三、把任何问题都道德化,不承认学生的许多问题属于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

  在许多老师看来,学生上课不听讲,就是不想学;不好好写作业就是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守纪律,就是成心捣乱;早恋就是思想复杂、肮脏;成绩一下降,就是因为松劲了。总之,他们能把所有的问题都简单地、习惯性地归结为觉悟问题、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好像只要认识提高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学生许多问题并不属于道德问题、认识问题、是非问题,而常常是心理问题或者能力问题。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靠一般的思想教育方式是解决不了的,所以,每当教师用自己的错误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就茫然不知所措了,只会埋怨学生不接受他们的教导,却不想想自己开的药方是否对症。

  四、没有多种假设,只有简单归因

  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遇到问题提出假设(假说),然后加以验证。假说当然是多种比一种好。可是你拿学生的同一问题(例如不完成作业)去问教师,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归因很简单,而且说法差不多一致。既然原因这样简单,教育方式当然也就不需要因人而异了。所以因材施教不过说说而已,具体的教育行为,知识程咬金的三斧子,对谁都是一样的砍法。如果教师不学会遇事提出多种假设的科学思维方式,他们的工作方法就永远会是简单化、一般化的。

  五、思维缺乏逻辑性

  我经常和教师讨论问题。我发现不少教师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很多人把教育论文当文学作品来写,抒情压倒分析,读完了激情燃烧,但是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至于文章思路漂移像侃大山的,偷换论题的,偷换概念的,前后矛盾的,不知所云的,也都很常见。没有逻辑肯定没有科学,没有科学就不可能总结出教育问题学生的规律,于是我们就看到许多教师高举的旗帜,高唱的颂歌的背后,说来说去,还是那几招。

  六、工作方法主观化、情绪化

  教师工作方法如此简单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常常非常主观,非常自我中心;遇事不调查,不询问,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我感觉你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情绪上来了,连是非和前因后果都不分,只强调态度。你提出不同意见就是不尊重我,你敢顶嘴就什么理都没有了,即使你说的是事实,我也不理。这种时候,教师不但失去了民主作风,而且完全失去了起码的科学态度,成了情绪型的不可理喻的人。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或许一时可以把学生压下去,但是学生肯定不服,教师以后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