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论“天人合一”思想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作用

 林中圣诞 2012-03-09

随着我国国学热的兴起,许多古代先哲的思想,又成为人们溯本追元,津于探讨的话题。在崇尚和谐,尊重自然的今天,天人合一这一我国传统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不同行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阶层群众的重视。今天小子就跟着这个风,妄谈一下自己对于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理念的浅薄理解。

    与西方文化强调的人们只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观念不同。由于承袭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人民彻之入骨、最为基本的思维方式。据有关专家考证,天人合一理论源于商周,兴于春秋,善于宋明。虽然我国古代也有天人相分的观念,但远不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深远。依据传统儒家观点来看,天人合一中的是构成人类社会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本原,人性、人心以为本。人心又细分四瑞,分别是: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并且人皆有之天之所与我者。就是说,人们自呱呱坠地的同时,其心中就秉承了这四瑞,所以人性本善。正如《三字经》开篇言:人之初 性本善。随着人们在后天成长过程中,由于很多人受到各种名利及欲望的蒙蔽,无法显现自己本来固有的道德行为本原,而有了善恶、贤愚的划分,即所谓的性相近 习相远。因此,人们生活的主要目的,就是去除外界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做到求其放心,并最终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一种自觉地履行各种道德原则的境界,实现个体与共体,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自然的统一,以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

    然之间都能和谐共存。实现个体与共体,主体与客体,思想与自然的统一,以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能和谐共存。(需要强调的是,我国道家文化讲求的天人合一思想不同于儒家,待小子有机会另谈。)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对诸如自然、社会、道德、审美意识等都有其深远的影响。在下希望从管理角度姑且冒昧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看官斧正一二。

    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发展到宋明时期万物一体的思想,使差别之爱与博爱相结合,把儒家的道德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发展的顶峰,也最能代表儒家道德思想的精华。我们今天讲弘扬古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就应该弘扬这种万物一体的思想。人之所以爱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同类感。人与人同类一体,才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一体之仁。如果把这个思想放到企业管理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家族式企业的管理者,我们应该明白,员工无论亲疏,职位无论高低,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博爱无别,尊重不同岗位员工的付出和劳动。久而久之,员工会深切体会到企业领导的关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古军事家讲求攻心为上,作为现代经营者,则应该提倡大爱无疆,员工自然会增加与企业的同类感,在工作中发挥出主观能动性。正所谓: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不仅为我们人类找到了道德与行为的本原,而且也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为万物一体远不止于表现为人与人为一体,而是人与世间万物都为一体,见其摧残毁坏,亦必心有不忍、与顾惜。这一思想如放在管理中恰也能符合企业管理要义。如果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在制定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的同时,并考虑运用恰当的方式,能够将这个万物一体的观念贯彻到每一位员工心中,那么,企业尤其是注重形象和服务性行业,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外环境与内环境的整洁与美观。常怀万物一体的观念,能够让员工深切体会一蔬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中国节约、惜物的优良传统,从而能够自觉注意生产与经营成本,让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浪费,帮助企业确立与实现优质、高效、节约、安全的现代经营目标。

    “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寻到了一种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境界,无论儒家还是道家对于天人合一其思想重点均着眼为一体,即不注重主体、客体之分。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学秉承西方经验,当今备受各界推崇备至的诸多管理经典,也均是出自西方大师之手。我们知道,西方管理学系源于工业化大生产和现代企业出现后而出现的,而西方管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企业的则就被定义为劳动力来使用。这一观念,必然逐渐导致将人作为社会精神存在物和生产者分割开来的观点。相应的,企业也必定被认定只是生产、经营的场所。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只应该在工作场所之外。这一观念,时至今天也还是诸多西方企业管理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忆往昔,当年毛主席率领一清二白的劳苦大众为什么能够推翻国民党解放全中国?是因为劳苦大众知道,跟着党走将来可以摆脱贫困,可以没有阶级,可以当家作主。正是由于每个人都心怀这一远大理想,也就让新中国的解放成为必然。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毛主席及其思想才是真正我们企业家应该认真学习的好榜样。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无论任何组织和企业,要想发展壮大,作为领导者只要具备天人合一为一体的思想,摒弃生硬的管理与被管理

    的概念,尊重客观事实,让组织内或企业内的每一位参与者,都感觉到自己是组织或企业的主人,那么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也必定终或成功。

    最后,真心希望每一位企业领导在关注学习西方管理圣经的同时,也抽出时间来关注下我国灿烂悠远的传统文化,说不定孔子、庄子、韩非子,真的能够成为您企业的员工,为您的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添砖加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