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扇面--悠闲与智慧

 鸿墨轩3dec 2012-03-09

古代扇面--悠闲与智慧

2010年3月30日

书法欣赏-扇面书法

        书法归根结底也就是处理“避让”的关系,还有书写力度、速度、节奏等技术性的熟练。点画间、行间,以至于整个章法,都是追求和谐。而要做到和谐,就得先懂避让;至于轻重、黑白、疾迟等,都是达到避让的手段了。扇子总让人想到悠闲与智慧。至于在扇子上写字,最有名的恐怕是羲之书扇了。

      古人评画“咫尺千里”,书法也是同理。到了那样的境界,肯定已是完全不受形式限制了,能将那“宽窄”冲破,永远是“一马平川”、“一往直前”的笔势。扇面和条幅、中堂、对联、册页、长卷一样,也仅仅是一种书写形式,就扇面本身言,团扇、折扇以至各种更特殊的扇形,也都只是“外在”的不同,和书法水平高低没有本质联系。 折扇由于上宽下窄,书写多字行草时便要长短相间,使人情绪常因要顾及章法而间断,不像团扇那样可任情挥洒。我很羡慕王铎、傅山能在折扇上将行草书写得那样地自由自在,丝毫不为“宽窄”所限。
 
       扇面书法是从宋徽宗赵佶那件草书团扇开始的。第一次见到时,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它的章法是那样紧凑和谐,节奏是那样轻快自然,点画是那样劲利从容。伊秉绶用他那朴厚正大的隶书在折扇上弧行写一行大字,然后如蜻蜓点水般落上几个行书款,形成强烈的对比;赵之谦把团扇用小楷或小行书书割成几个图形,独具匠心;弘一大师,见到他的一件书扇,只有“清凉”两个字,却从容自在,写得如他的人那样静穆温润,无论是字还是内容都和扇子是那样统一;王铎将张芝的《冠军帖》临在折扇上,气势依然雄强,丝毫未受扇面上宽下窄的限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