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县去年推出的金融富民工程——县政府牵头、县信用联社作支撑,在全县培育百个信用村,千个经营能力强、项目初具规模的致富能人,万个有经营头脑想致富的贫困户,进而实现金融下乡,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从未种过菜的巨野县大义镇吴集村农民张来福,去年10月投资10万元,建起占地3亩的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如今卖西红柿所得已超过9万元。像他这样搞大棚的,村里还有259户。
去年,巨野已跻身菏泽工业经济第一方阵,但多年来农村经济却无起色,症结在于:政府经费短缺,很难带领农民走出去有针对性地培训学习;农民想上项目但缺乏技术支撑,有了项目银行又不给贷款,难以按市场规律配置资源。
要让农民致富,得让他们先得“渔”再得“鱼”。新模式一改过去强迫农民种管的做法,组织百名村支书,多次到寿光参观蔬菜大棚种植,到江苏参观食用菌、土豆种植;信用社与县政府组成联合宣讲团,在各镇村巡回宣讲;信用社在示范村设立金融服务室,组织农民成立联保体,对农民申报项目评估,合格即发放贷款。县里还按照养殖、种植等门类成立科技顾问团,采取“菜单式”点课、“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等方式,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将创业风险降至最低。
“百千万”工程有力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以田庄镇大李庄村为龙头的林下养殖基地,新增养殖专业户3200多户;太平镇小集子村为龙头的杨木加工基地,新增杨木加工场46家。去年,全县支农贷款发放较上年增加40%,创历史新高,达到7.9亿元。
“百千万”工程也促进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县里通过向信用村提供优惠利率等措施,引导农民树立信用致富理念,不少村的群众主动催促偿还贷款,有的村干部甚至为欠债户偿还多年呆滞贷款。截至目前,全县共回收不良贷款2000多万元,新增无不良记录信用村9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