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标题末尾的点号

 家有学子 2012-03-10
1.句末点号的选择取舍

句号、问号、叹号三种点号在句末一般只用一种,一个小句为大句所包含,如果小句出现于句末,便产生句末点号以大句为准还是以小句为准的问题。原则上,出现于大句末尾的小句要优先考虑。为便于说明,先谈谈设想的一些例句,再举实际用例。

(1)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2)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3)我看见了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4)我看见了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5)我看见了信上的话“你什么时候动身”。

例(1)小句是疑问小句,大句也是疑问句,用一个问号表示句末停顿就够了,小句用了问号,不必再引号后再加一个问号表示大句末尾的停顿。因为小句是引文,保留引文的问号是允许的。若小句末尾没有问号,如例(2),大句则须加问号表示句末停顿。例(3)大句是陈述句,末尾不用句号,由小句的问号兼表全句的结束。有人在这种句子的末尾加句号,例如(4),这符合逻辑,但不必要。因为这句话以陈述语气开始,到末尾转成疑问语气,话就结束了,不加句号读者不会因此以为全句是疑问句。如果在句末加句号,则要把小句的问号删去,如例(5)。

句末叹号的处理原则和句末问号相同。例如:

(6)我看见了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7)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8)我看见了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9)你有没有看见信上的话“祝一路平安”?

例(6)是陈述句,例(7)是疑问句,句末点号服从出现在大句末尾的小句,即使用叹号。如果依照大句的句子类型使用句号或问号,则要把小句的叹号从引文中删去,如例(8)(9)。下面看看实际用例:

(10)我想:世界上最甜的东西一定是蜜吧?(刘真《核桃的秘密》)

(11)短篇小说不短的问题,由来已久。十多年前就发生这个问题了,记得曾有刊物征求大家发表意见:讨论“何以不短?”(茅盾《杂谈短篇小说》)

(12)皮尔斯伯里说:中国人对美国武器的评论往往是切中要害的。当皮尔斯伯里问美国武器专家,中国人的某种说法是否准确,“他们的回答往往是:‘你是从哪里听来的?’”(《参考消息》1997.11.13

例(10)是陈述句,句子以带问号的小句结束,末尾不用句号。例(11)的小句有引号,小句末尾的问号同时表示全句的结束。例(12)的句末问号起三重的作用:一是表示单引号内的小句是疑问语气和小句的结束,二是表示双引号内更大的小句的结束,三是表示全句(陈述句)的结束。再看叹号:

(13)人们三三两两兴奋地转告着:老汉又站起来了!(穆青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14)只见在剧本的第二页,有一行红笔书写的字“祈勿发表!!如再抄写,务请详加校对!”(《北京晚报》1999.2.2

(15)当宣传正在大吹大擂地进行的时候,鲁迅先生为我们讲了个故事,他说:“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唐《琐忆》

例(13)是陈述句,句末依小句语气用叹号。例(14)是老舍歌剧手稿《拉郎配》被发现时的报道,句式和例(6)相同,引号内的叹号表示祁使语气的引语的结束和全句(陈述句)的结束。例(15)“滚出去”语气强烈,末尾的叹号是必须使用的,不能改用句号,这个叹号还同时表示单引号内的话的结束和以最后一个“他说”开始的陈述句的结束,也起三重句末点号的作用。下面探讨一下问号和叹号之间的取舍:

(16)“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契诃夫《柔弱的人》,摘自初中课本《语文》)

*(17)“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谢谢’!”(契诃夫《柔弱的人》,摘自职高课本《语文》)

例(16)“为什么‘谢谢’?”是疑问句,句末用问号。“为什么还说:‘谢谢!’”也是疑问句,因句末有了叹号,不再加问号,由引语末尾的叹号兼表疑问句的结束。与例(16)的“为什么还说:‘谢谢!’”的句式不同,例(17)“为什么‘谢谢’!”把叹号放在“谢谢”的引号外面,这个标点不属于引语,而是属于疑问句的,叹号要改为问号。

2.标题末尾的点号

标题是揭示主题和概括作品内容的简明语句篇、章、节、条的名称属于不同层次的标题。标题通常是与正文分行书写的标题的属性和行款清楚地说明它不是正文中的一个语句起首和末尾不同其他文字相连不需要用句号、逗号、顿号等来点断以表示停顿。为了表示语气和意犹未尽标题末尾可以带问号、叹号、省略号。

3.小标题末尾能否加句号

标题不分大小,末尾都不能加句号。加句号的概括性话语即使排黑体字,自成一段(单独占行),形式上像标题,仍应作为正文看待。例如:

(1)研究绿洲、建设绿洲,在中国首先创建世界科学——绿洲学

一、支配绿洲存在和发展的两条规律

............

二、绿洲要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科学领域,逐渐形成世界科学

——绿洲学

............(《新华文摘》1998/10)

2)坚持实践标准深化教育改革

............

实践观点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最大意义,就是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时席卷全国

............

实践观点包含着生产力观点。

实践活动对真理的检验,具体地说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新华文摘》1998/10)

*(3)未来中国制造业前景分析

...........

1.制造业在GDP中的位置。

1996年,依照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口径,制造业增加值为1457.6亿元,占整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加值的8O.2……

............

2.制造业中主要行业的增长前景。

食品加工、制造业:按独立核算口径计算(下同)1996年食品加工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为6.93,比1993年高0.64。……

(1)“支配绿洲存在和发展的两条规律”是短语,“绿洲要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独立的科学领域,逐渐形成世界科学——绿洲学”是句子,都是标题,末尾没有加句号。例(2)“实践观点包含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实践观点包含着生产力观点”末尾有句号,是正文的一部分,用黑体表示着重提示。如果去掉句号,可以看作没有编序号的小标题。例(3)全文分两大部分,“1.制造业在GDP中的位置”和“2.制造业中主要行业的增长前景”从内容和格式(顶格排)看来都是这两部分的标题末尾,不应加句号。标题可以顶格排,低两格排或左右居中排,正文一个自然段的开头通常低两格排,此文的格式就是如此,这两个标题如果要作为正文就要低进两格,不能顶格排。

4.标题和问号

严式标点给所有疑问句标题加问号,宽式标点只在必要时才加。所谓“必要”指标题不加问号不能据文字判断是疑问语气时,在末尾必须加问号。例如:

(1)“一位莘莘学子”?(《语文建设》1996/8)

(2)《红楼梦》作者是墨香?(《新华文摘》1998/10)

(3)是雨?是泪?(《中国翻译》1998/1)

*(4)毕升故里何在 益州? 杭州? 蕲州

(1)“莘莘”意为众多,“一位”连用有问题,作者对“一位莘莘学子”的说

法能否成立提出疑问,所以在题末加了问号;不加问号,就仅仅是一条引语,不表示疑问语气。例(2)对《红楼梦》作者是墨香(乾隆的侍卫)的说法表示疑问,如果题末不加问号就是对此表示肯定了。例(3)是电影片名,由两个问句构成,如果省略第二个问号,“是泪”就变成表示肯定的陈述句,可以理解成对前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有违原意。例(4)的问号是成组使用的,把三个可能是毕昇故里的地点提出来讨论。为了避免发生歧义和保持使用符号的整齐,第三个地点“蕲州”的问号不省略为好。在文字、句式本身清楚表明标题是疑问句的情况下,标题末尾的问号可以省略。例如: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且介亭文集》)

(6)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毛泽东选集》)

(7)考试分数可否成为学生的隐私(《北京晚报》1998.12.24)

(8)如何激发和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北京晚报》1998.12.23)

(9)如何选购抽油烟机(《北京晚报》1998.12.23)

(10)里海是湖,还是海?(《人民日报》1996.12.06)

(11)是地球,还是“水球”(中专《语文》)

(5)有疑问语气词“吗”表明这是个是非问句,例(6)有疑问代词“什么”表明这是特指问句,例(7)有“可否”表示这是反复问句,所以标题末尾的问号可以省略。有些标题末尾的问号可以省略,不是说必须省略。省略不省略作者有选择的自由。例(8)(9)是用疑问代词“如何”构成的特指问句,例(10)(11)是用关联词语“是……,还是……”构成的选择问句,有的用问号,有的不用。从发展的趋势看,可用可不用的以不用的居多。

1994年《农村年书》有三十几个标题为疑问句,只有一个使用了问号,即《他们为什么奇痒难眠?》。其余的疑问句标题,如《使用农药应注意哪些问题》《非法侵入他人的住宅构成犯罪吗》,均未加问号。上述疑问句标题的问号也可不加。再看看报纸标题使用问号的频率。对1999120日和22日的《光明日报》作了抽查,把其中使用疑问句的大标题全部摘录如下:

(12)今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有哪些?(特指问)

(13)个人电脑的系统时间为何误差较大?(特指问)

(14)俄罗斯家长喜欢给孩子取什么名字(特指问)

(15)巴西调整汇率为哪般(特指问)

(16)攒机者,您的内存条由谁制造(特指问)

(17)万元攒什么机(特指问)

(18)官职岂能当奖品(反问)

(19)岂容“电脑黄毒”危害少年(反问)

(20)家庭网络今年会不会来?(反复问)

(以上《光明日报》1999.01.20)

(21)电视片《光辉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魅力何在(特指问)

(22)语文课为何总让孩子们黯然神伤(特指问)

(23)新《土地管理法》新在哪儿(特指问)

(24)谁遗失的黄金(特指问)

(25)明天艺术家会失去饭碗吗(是非问)

(26)图书盗版:到底有治没治(选择问)

(27)新一代高校政治教材能否适应新时代(反复问)

(以上《光明日报》1999.01.22)

1999120日《光明日报》九个疑问句标题只有三个有问号,22日《光明日报》七个疑问句标题全都不用问号。这两天报纸16个疑问句标题中使用问号的标题占19﹪。其实,例(12)(13)(20)有“哪些”“为何”“会不会”这些疑问词语或格式表明标题是疑问句,这三个问号也可不用。在各种类型的疑问句中,只有像例(1)(2)那样的不带疑问语气词的是非问对问号有依赖性,如果不加问号就成了陈述句。这类语句只占少数,多数省缺问号不会影响到语气的表达。标题为求简洁,把可用可不用的问号省去,读者凭文字可以判断是疑问句,这就是目前报刊的疑问句标题多半不带问号的原因。

5.标题和叹号

问号主要用于疑问句,叹号的用法不像问号那么单一。叹号不仅可用于语气强烈的感叹句,而且可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疑问句和陈述句。同一类型的句子是否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要看句末用叹号还是句号才能确定。例如,“哦!好一派迷人的景色啊!(峻青《秋色赋》)和“啊,好一片花涛香海。”(韩少华《温馨的风》)都是感叹句,前者用叹号表示语气强烈,后者用句号表示语气和缓。如果把句末点号省略,就难以断定原句用的是叹号还是句号。因此,需要保留叹号的标题多于需要保留问号的标题。下面通过实例作些具体分析。

标题不加叹号不能表示感叹语气时,加叹号。例如:

(1)白种人天之——骄子!(朱自清的文章标题)

(2)海天骄子——柏耀平(《人民日报》1998.07.27)

(3)人体也是污染源!(《文摘周报》1994.03.09)

(4)非法殴打教师何时休!(《中国教育报》1994.03.27)

(5)军营?地狱!(《参考消息》1999.01.04)

(1)加叹号表示批判性的感叹语气,不加叹号则变成肯定的陈述语气。例(2)说明柏耀平(海军542导弹护卫舰舰长)是海天骄子,题末不加叹号。例(3)加叹号是感叹句,不加则是陈述句。例(4)加叹号是感叹句,不加则是疑问句。例(5)“地狱”后加叹号是感叹句,不加则是陈述句。

成组使用的叹号,题末的叹号不省略。例如:

(6)今冬羽绒市场

! ! !(《北京晚报》1998.1225)

在文字本身能表示强烈语气时,题末加不加叹号取决于作者。例如:

(7)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人民日报》1951.06.06)

(8)伐木者,醒来!(中专《语文》)

(9)下岗了,决不能趴下!——记武汉再就业明星王仁忠(《光明日报》1998.05.27)

(10)竟有这样一个村支书(《中国青年报》1994.03.01)

(11)尾气不达标你别进京(《北京晚报》1998.12.24)

(12)回家感觉真好——访11名归来的北京球员(《北京晚报》1998.12.24)

上述六个标题语气都是强烈的,前三个加了叹号,后三个未加,其中有“竟”“别”“真”表示强烈语气的用字。如果文字不足以表现强烈的语气时,标题语气是否强烈,要靠题末带不带叹号来帮助判断。例如:

(13)看看电脑会有多聪明,让它下盘围棋吧(《读者》1998/2)

带助词“吧”的祈使句可以表示语气强烈或委婉,例(13)没有用叹号,可作为不表示强烈语气的标题看待。

6.标题和省略号

标题末尾可以带省略号。例如:

(1)叮咚,叮咚……(中专《语文》)

(2)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光明日报》1998.12.23)

(3)成功了一半,还是……

——法报评美英对伊七十小时空袭效果(《参考消息》1998.12.29)

(1)是玛拉沁夫散文的标题,借省略号表示溶洞几百万年叮咚不绝的滴水声。例(2)借省略号表示巴以临时和平协议签署之后,前景如何还是个未知数,要实现真正的和平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例(3)对西方空袭伊拉克的效果“成功了一半”的说法表示怀疑,标题在“还是”后加省略号以启发读者思考。

7.题末能否加冒号

标题的作用是概括正文内容,不是提起下文,不管是几级题,题末都不宜加冒号。标题末尾加冒号就同它提起的下文合起来组句,不再单独成为标题了。例如:

*(1)××出版社精品书目:

《明实录类纂》 898.60

《汉字形义考源》 32.00

《中国疆域史》 27.80

............

*(2)三、直属出版社自办发行工作的特点:(小标题)

1.……

2.……

3.……

四、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小标题)

............

(1)“武汉出版社精品书目”是图书广告标题。例(2)是从一篇文章摘录的两个小标题,原文共有四个小标题,第三个小标题末尾加了冒号,其余三个没有加。例(1)(2)标题末尾的冒号都不必加。

8.题末的复标点

有人在题末叠用两个叹号或叠用问号和叹号,以这样的复标点来加强语气。例如:

(1)临画也能谋生!!(《美术之友》1997/1)

(2)沉寂了几年的“清醒”乐队,今年推出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张专辑《好极了?!》。(《新闻出版报》1998.08.31)

(1)文章篇名末尾用了双叹号。例(2)音乐专辑题名末尾用了问号和叹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