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髓炎的中医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虞谧 2012-03-11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和(或)白质的炎性病变。属中医上外感时邪引起的痿证。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那么,治疗脊髓炎的方法有哪些?

 

  “健步振瘫手足薰洗”是通过足底经络穴位辅助治疗瘫痪病的灵验效方,临床验证对于痿废多日的肢体有独特治疗作用。虫类、动物类有强大的祛风除湿、解痿振瘫、温通经络作用。在临床应用上,按病人的肌力、肌张力、运动协调性及肌肉萎缩情况分为6种分型。治疗原理:祖国医学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之说,并认为连接人体脏腑的十二经脉有一半起止于脚,还有60多个穴位在脚上。

 

  “督脉灵”高浓缩精华,直肠应用,具有活血化瘀、接筋续骨、修复经络、兴奋脊髓等独特功能。对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脊髓损伤性高位和低位截瘫,办法独特,疗效显著,尤其是在恢复马尾神经受损后大小便失禁、感觉丧失、神经性疼痛有独到之处。直肠治疗每日2次,每次1粒,早晚各一次,去塑料外壳将栓剂塞入肛门2厘米处即可。

 

  “恒肾益髓汤”益气化瘀、补肾生髓,可有效补充肾元,使人体精气旺盛,对脊髓的功能障碍及脊髓形态的恢复都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通入脑;肾为生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如果肾气充沛则骨髓旺盛,精充血足”。对于创伤后元气大伤的患者及久病体弱患者可达到很好的疗效。

 

  在以治疗的基础上可以辅助特色的针灸、按摩、拔竹罐、康复器械锻炼等方法,对病人的神经恢复及功能障碍和肌肉力量的恢复均有良好疗效。

 

  针灸:

 

  上肢瘫痪取大椎、肩俞、曲池、外关、颈5~7夹脊穴;下肢瘫痪取命门、环跳、秩边、足三里、阴陵泉、委中、腰1~5夹脊穴;小便不通取关元、气海、阴陵泉、三阴交。病初行泻法,不留针或少留针,每日1次。病久体弱者行平补平泻法,留针15~20分钟,隔日1次,14~20次为1疗程。

 

  推拿、按摩:

 

  病初起者开天门,运太阳,清天河水,退六腑,清板门,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每日1次,7次为1疗程;病程迁延者补脾经,补肾经,揉大椎,拿肩井,按揉肩俞、曲池、肝俞、肾俞,拿委中、承山,摇解溪。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贴剂:

 

  贴剂就是利用药物分子的渗透性,是药物分子通过皮肤等已知病灶,要求药物具有分子小,能直达病灶,高活性等,是最安全的治疗,而一般的口服药物很难到达患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