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涛说茶(十一)浅谈普洱茶的‘闷红’ [分享到外站] [收藏本文] [加入博客网摘]

 青岛听涛 2012-03-11
普洱茶的‘闷红’主要发生在毛茶晒青和压制后晾干这两个环节,在毛茶晒青的时候由于摊晒的太厚或天气热湿,使得茶青向红茶方向轻度发酵,造成普洱茶的‘闷红’;在压制后的晾干中,因为压制中毛茶被蒸湿,由于晾干过程中天气或温度问题,也会出现普洱茶的‘闷红’。
普洱茶‘闷红’后,叶底出现红茶似的红蒂和红面,汤色异常的泛红(区别于老茶的汤色),滋味带有红茶的甜。‘闷红’的普洱茶不仅影响新茶的口感,对后期的存放和熟化极其不利。
我喝过陈放了二十年的正山小种,也喝过自然陈化二十年的普洱茶,同样存放了二十年,其转化和熟化结果是决然不同的。也就是说普洱茶的‘闷红’是仅次于‘烘普’一个严重问题。
几年来在品饮普洱茶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茶农手工晒青的散茶极少有‘闷红’现象出现,而在茶厂压制的饼茶和砖茶中却经常有‘闷红’出现。仔细观察叶底却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茶农做的传统晒青散茶,揉捻十分轻,有的几乎没有揉捻,而个别茶厂做的压制茶,往往都是揉捻重甚至是揉捻过度,而红茶的发酵本身就与茶青的揉捻有着直接的关系。
由于近几年普洱茶的风靡,云南原本做滇绿和滇红的茶厂纷纷转行做普洱茶,但他们生产的普洱茶有不可避免的带有做绿茶和红茶的痕迹,于是普洱茶的‘闷红’在他们的产品中就出现了。
08。11。22   青岛听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