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视觉艺术部分)

 门对千棵竹 2012-03-12
啰嗦几句,视觉艺术在我国基础教育方面基本属于空白,
我们有个类似的叫美术的课,从重视程度到师资到教学形同虚设。
孩子们课外学的所谓特长其实就是画画,画的像不像这样的基本功。
但实际上,视觉艺术的基本功远远不止画得像不像这些,
还包括。。。。。大家看看这个标准就知道了。

(一)幼儿园至四年级
  下列标准,是对四年级全体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四年级之前的学主,应该参与和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经验,为达到四年级的标准做好准备。确定达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是各州、地方学区和教师的责任。(标准中标有* 号文字的界定见名词解释。)
  下列标准所提供的框架,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的运用,学习*视觉艺术的各种特性,反映他们的*观念、感受和情绪,评价他们艺术学习的成果。标准制定的这些目标,旨在促进学生获得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的新方式及其流畅的运用。标准强调,学生应该获得视觉艺术中最重要的和最持久的观念、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标准要求发展学生把视觉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校以外天地之中所需要的新的*技法、途径和习惯。
  视觉艺术极为丰富。其范围涵盖了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和民间艺术。它们使用广泛多样的*工具、技法和过程。标准本身的建构出于这样一种认识,视觉艺术涵盖的广泛范围内的众多要素都可以用来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例如,素描可以作为创造活动、历史和文化的探究或*分析的基础,而视觉艺术的任何其他领域都可以如同素描作为前述活动的基础。标准表述的是教育目标。在丰富、广泛的范围内选择恰当的内容和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实现这些目标,以及相应课程的研制,则是教育实践者的责任。 为了达到标准,学生必须学习视觉艺术中与各类作品相联系的语汇和概念,必须用视觉、口头和书写形式,在各种水平上展露出他们的这些能力。   在幼儿园至四年级阶段,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学生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
  随着学生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低年级,他们的观察力得以发展,他们学会考察各种事物和他们生活中的事件,同时,他们对视觉艺术作品的描述、阐释、评价和反应能力得以发展。通过对他们自己的和他人的、各个时代和地方的作品的考察,他们学会揭示艺术作品的本质,学会评价其目的和价值,通过这些努力,学生开始理解视觉天地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影响。

1、内容标准:理解和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懂得材料、技法和过程之间的区别。
b、描述不同的材料、技法和过程怎样引起不同的反应。
c、运用不同的媒体、技法和过程来交流观念、经验和情节。
d、以安全和负责的举止运用艺术材料和工具。
2、内容标准: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懂得艺术的各种视觉特性与目的之间的差别,以便表达观念。
b、描述不同的*表情特征和*组织原理怎样引起不同的反应。
c、运用艺术的视觉结构和功能来交流观念。
3、内容标准: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探索和理解艺术作品预期的内容。
b、选择和运用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来交流意义。
4、内容标准: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成就标准: 学生能够
a、懂得视觉艺术有其历史,并与各种文化有着特定的关系。
b、识别具体的艺术作品从属的特定文化、时代和地点。
c、说明文化、历史和视觉艺术在艺术活动及其学习过程中是怎样相互影响和作用的。
5、内容标准: 思考和*评估他们的和他人作品的特点及优缺点。
   成就标准: 学生能够
a、理解视觉艺术的创造具有多种目的。
b、描述人的经验怎样影响着特定艺术作品的形成。
c、理解特定艺术作品可以引起不同的反应。
6、内容标准: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理解和运用视觉艺术与其他艺术学科之间特性的相似和差异。
b、指出视觉艺术与课程中的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五年级至八年级   下列标准,是对八年级全体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五至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参与和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学习经验,为达到八年级的标准做好准备。这些标准的前提是,学生已经达到幼儿园至四年级的标准;学生应该表现出比标准中的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处理趋于复杂的艺术作品,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更为深刻的反应。确定达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是各州、地方学区和教师的责任。(标准中标有*号文字的界定见名词解释)
  五至八年级的学生依然需要一种框架,帮助他们通过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的运用,学习视觉艺术的各种特性。在运用视觉艺术反映他们的感受和情绪的需求以及对他们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方面,他们的发展更为成熟。标准提供的框架,旨在促进学生的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的技能,使他们不断熟悉视觉艺术中重要的*观念、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将视觉艺术中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广阔的个人天地之中的能力。
  标准表述的是教育目标。在视觉艺术广泛的可能性中选择内容,以便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具体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实践者的责任。视觉艺术包含丰富的形式--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和民间艺术--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取得标准所定的成就。例如,学生可以把录像作为*媒体来*创造作品,利用这种媒体对作品进行历史和文化的探究,并参与*分析录像制作的艺术作品。视觉艺术还包含各种*工具、*技法和*过程--这些在学生达到标准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达到标准,学生必须学习视觉艺术中与各类作品相联系的语汇和概念。随着他们用视觉、口头和书写形式进行流利交流的能力的发展,他们必须通过所有这些途径展露出更强的艺术能力。在五至八年级阶段,学生的视觉表现日趋个体化,想象力更加丰富。艺术活动中固有的问题解决活动有助于他们发展认识的、情感的和心理运动的技能。他们能够选择和改造观念,从事辨析、综合和评价。他们能够应用这些技能,不断拓宽自己的视觉艺术知识,从事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学生开始理解,在视觉艺术的制作和对视觉艺术的反应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交织的关系,*感知、*分析和批判评价是二者的固有属性。
  学生自己的艺术活动浸透着各种形象和方法。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他人的偏好可以与自己的偏好相异。他们逐步深化有关对艺术作品的反应问题。这一点使他们领会艺术问题具有多种解决方案和阐释。有关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学习则使学生领悟到视觉艺术在人类成就中扮演的角色。当学生把视觉艺术作品的范例置于历史背景之中予以思考时,他们就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认识他们自己的价值,其他民族的价值,视觉艺术与人类的普遍需求、价值和信仰之间的联系。他们理解,某种文化的艺术,必然受到一定的*美学观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上述努力,学生对其生活中视觉天地的意义和地位的理解便得以发展。
1、内容标准:理解和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选择媒体、技法和过程;分析它们之中哪些在观念的交流中是有效果的或反之;思考其选择的效果。
b、有意图地利用*艺术媒体、技法和过程的品质和特性,以强化他们的经验及观念的交流。
2、内容标准: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概括视觉结构和功能的效果,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中思考这些效果。
b、利用组织结构,并分析这些结构之中哪些在观念的交流中是有效的或反之。
c、选择和运用结构的品质和艺术的功能,以改进他们观念的交流。
3、内容标准: 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结合内容,综合视觉的、空间的和时间的概念,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交流有意图的意义。
b、在题材、主题和符号的运用中显示出有关背景、价值的知识以及在艺术作品中交流有意图意义的美学观点。
4、内容标准:理解视觉艺术与历史和文化的关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懂得和比较各种时代和文化中艺术作品的特征。
b、把各种艺术置于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给予描述。
c、分析、描述和说明时间和地点因素(诸如气候、资源、观念和工艺)怎样影响着赋予艺术作品意义和价值的视觉特性。
5、内容标准:思考和评估他们的和他人作品的特点及优缺点。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比较艺术作品创作的多种目的。
b、通过文化和美学的探究,分析特定艺术作品中的当代和历史意义。
c、描述和比较对他们自己的艺术作品和对各种时代和文化的艺术作品的各种个体反应。
6、内容标准: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成就标准:学生能够
a、比较两种或更多种具备相似学科材料、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的艺术形式中作品的特性。
b、描述学校所教其他学科的原理和学科材料与视觉艺术相互联系的方式。
(三)九年级至十二年级

  下列标准,是对高中学生应该积累的技能和知识的描述。这些标准的前提是,学生已经达到五至八年级的标准;学生应该表现出比标准的要求更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能够处理趋于复杂的艺术作品,能够对艺术作品做出更为深刻的反应。确定达到这些标准所必需的课程和具体教学活动,是各州、地方学区和教师的责任。

  九至十二年级各学科的成就标准,分“熟练”和“高级”两种水平。熟练水平用于八年级以后三至四年中学生应完成的相应学科的技能和知识。高级水平则要求学生除了熟练水平外,还要达到的水准。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至少要在一门艺术学科中达到熟练水平。(标准中标有*号文字的界定见名词解释)

  九至十二年级阶段,学生扩展着视觉艺术的学习。他们继续运用广泛的学科材料、符号、有意义的形象和视觉表现。在运用视觉艺术反映他们的感受和情绪,以及继续扩展他们对自身学习成果的评价能力方面,他们的发展愈加深刻。标准提供的框架,旨在促进学生思维、操作、交流、推理和探究技能的成熟,同时,增进他们在视觉艺术的重要观念、概念、课题、难题和知识上的熟练程度。在学生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他们也获得了将视觉艺术中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更为广阔的个人天地之中的能力。
  视觉艺术的范围包括民间艺术、素描、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电影、电视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达到标准中体现的教育目标。例如,图形设计(或视觉艺术中的任何领域)可以作为标准中的创造活动、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或*分析的基础。视觉艺术还包含各种*工具、*技法和*过程--所有这些也为达到标准提供了各种机会。在视觉艺术提供的各种机会中选择内容,以便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具体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者的责任。
  为了达到标准,学生必须学习视觉艺术中与各类作品相联系的语汇和概念。随着他们用视觉、口头和书写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必须通过所有这些途径展露出更强的艺术能力。
  在九至十二年级阶段,学生在更深层次上和更广范围中发展其视觉艺术作品,并反映出他们在创造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上的成熟。在他们的创造过程中,学生理解不同*媒体、风格、形式、技法和过程之间全方位的相互交织关系。
  学生对有关*背景、过程和评价标准的洞察、质询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运用有见识的质询能力对作品进行多种分析方法的考察,运用精确的术语表述各种视觉关系中复杂、深奥的观念。他们能够评价艺术作品。自然界和人工环境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质量,能够思考人作为艺术活动中的观赏者、创造者和参与者所处的性质。   学生理解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以及他们的作品与他人作品之间的关系,能够把有关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当代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相联系,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视野中理解视觉天地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和地位。
1、内容标准:理解和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
成就标准(熟练水平):学生能够
a、在应用媒体、技法和过程中具备足够的技能、信心和敏感,使他们的意图体现在其艺术作品之中。
b、构思和创造视觉艺术作品,并表现出对其观念的交流与他们所用媒体、技法和过程之间关系的理解。
成就标准(高级水平):学生能够
c、至少用一种视觉艺术媒体,在较高的效果水平上经常性地交流观念。
d、运用诸如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心智技能,提出、界定和解决具有挑战性的*视觉艺术问题。
2、内容标准;运用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成就标准(熟练水平):学生能够
a、表现出形成和辩解有关艺术的特性和功能的判断能力,完成商业性的、个人的、社区的或其他艺术目的。
b、就组织结构和功能,评价艺术作品的效果。
c、创造艺术作品,在创造过程中运用*组织原理和功能解决特定的视觉艺术问题。
   成就标准(高级水平):学生能够
d、表现出对有关艺术作品中组织原理和功能运用的两种或更多观点的比较能力,以及为自己对这些观点所做评价进行辩解的能力。
e、为特定的视觉艺术问题创造多种解决方案,并在这过程中表现出洞察和形成结构的选择与艺术的功能之间有效关系的能力。
3、内容标准:选择和评价一定范围的学科材料、符号和观念。
   成就标准(熟练水平):学生能够
a、思考艺术作品在视觉、空间对问和功能上的差异,描述这些差异与历史和文化的联系。
b、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应用题材、符号和观念,并能用学习中获得的这些技能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
   成就标准(高级水平):学生能够 c、描述特定的形象和观念的起源,并阐释它们在自己的艺术作品及他人作品中具备价值的原因。
d、评价和辩解学生作品和他人作品中使用的学科材料、符号和形象在内容和方式的来源方面的合理性。
4、内容标准:理解视觉艺术与文化和历史的关系。
   成就标准(熟练水平):学生能够
a、就艺术作品的特性和目的,区分其历史和文化的背景。
b、在各种文化、时代和地点范围内描述特定艺术品的功能,并探索其意义。
c、分析不同艺术作品之间在历史、美学和文化方面的关系,论证从分析中得出的结论,运用这种结论来指导他们自己的艺术活动。
   成就标准(高级水平):学生能够
d、分析和阐释艺术作品在形式、背景。目的和批评模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表现出对批评家、历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家工作的理解。
e、分析视觉艺术在超越时代的和各种文化和民族群体之间的共同特性,井将其运用于意义的分析、评价和阐释。
5、内容标准:思考和评估他们的和他人作品的特点和优缺点。
   成就标准(熟练水平):学生能够
a、指出艺术作品创造者的意图,探索各种目的的内涵,就特定的作品论证对各种目的的分析。
b、通过分析特定作品的创造方式以及它们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关系,描述艺术作品的意义。
c、有分析地思考有关艺术作品的各种阐释,并将其作为一种手段来理解和评价视觉艺术作品。
   成就标准(高级水平):学生能够
d、把对视觉艺术的反应与用于意义、观念、态度、观点和意图交流的各种技法相联系。
6、内容标准:建立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成就标准(熟练水平):学生能够
a、比较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学科在创造和分析中所用的材料,*工艺、媒体和过程。
b、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或风格范围内,将视觉艺术的特性与人文学科或自然科学中的观念、问题或主题进行比较。
   成就标准(高级水平):学生能够
c、综合视觉艺术和其他艺术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的创造和分析的原理及技法。
附一 名词解释

视觉艺术(visualarts):一种广义的范畴,包括传统美术(诸如素描、绘画、版画、雕塑);传播和设计艺术(诸如电影、电视、图形制作、产品设什);建筑和环境艺术(诸如城市设计、内部和园林设计);民间艺术;以及诸如制陶、纤维编织、珠宝等艺术品和木制,纸制和其他材料的艺术制品。

美学(aesthetics):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对象主要是美的本质,艺术的本质和价值,以及与这类课题发生联系的探究过程和人类反应。分析(analysis):在视觉艺术的创造性工作和研究中,对各局部进行独立的和整体的识别和考察。

艺术批评(artcriticism):对视觉艺术作品的媒体、过程和意义的描述、评价及比较性判断。

艺术要素(artelements):视觉艺术的构成因素,诸如线条、质感、色彩、形式、价值和空间。

艺术史(arthistory):视觉艺术发展历程的记载,其中融合着视觉艺术发展中有关艺术客体、艺术家和各派观念的信息、闸释和评价。艺术材料(artmaterials):用于视觉艺术的创造和研究的资源,诸如颜料、泥、画板、画布、肢片、录象带、模特儿、水彩、木料和可塑材料。

艺术媒体(artmedia):根据艺术材料的运用,对视觉艺术作品进行组织分类的广义范畴。

评估(assess):通过与某学科相适应的恰当手段,对该学科的成就的性质和质量进行的分析和判断。

背景、语境(context):在视觉艺术中,影响并赋予其意义的形成和思想、观念、概念的接受,并界定着特定文化和时代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的条件(诸如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条件等)。

创造(create):运用材料、技法、过程、要素和分析来制作视觉艺术作品;变通、流畅地产生独特、复杂或精致的观念。

表情特征(expressivefeatures):唤起诸如欢乐、悲伤或愤怒等感情的要素。

表现(expression):通过对视觉艺术中交流的可能性的有选择的运用,来传递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

观念(ideas):可以展示于视觉或词语形式的系统化的思想、意见或概念。

组织原理(organizationalprinciples):视觉艺术的基本特征,诸如重复、平衡、强调、对比和整体。

感知(perception):视觉的意识、辨认以及对印象、条件及与客体、形象和情感发生联系的各种因素的综合。

过程(process):一种复合性操作,其中包含诸多方式和技法,诸如雕塑中的加减法,版画中的蚀刻,或珠室、首饰制作中的造型和加工过程。

结构(structures):将作品的部件组织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意义的整体的手段,包括诸如感觉质量、组织原理、表情特征和艺术的功能。

技法(techniques):用于较大过程的具体方法或途径,例如:绘画中明暗或色彩层次的过渡,以重叠、阴影和层次变化的手法,来表现物体形状和色彩的透视。

工艺、技术(technology):用于艺术学习和创造的复杂机械手段,诸如车床、印刷机、电脑、光盘和录影设备。

工具(too1s):学生用于艺术创造和学习的设备和器具,诸如画笔、剪刀。油墨滚筒、画板、刀、窑和照像机。

视觉艺术问题(visualartsproblems):由有关视觉艺术组件的思考及其运用所引发的具体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