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乡一体化的昆山路径

 平常心快乐心 2012-03-12
“我们乡下人同样是小病有医保,大病有统筹。出门坐公交,休闲逛公园,和城里人生活没什么两样!”这是记者在昆山乡镇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在昆山,城市和农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幸福都是一样的。这些幸福折射出了昆山在全国率先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后,再次“先行一步”,一跃成为全国率先实践城乡一体化的“排头兵”。

昆山的实践路径是: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的一体化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呈现出强市与富民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的局面,使改革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产业带动互融

城乡“对接”共创经济繁荣

走进昆山,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发展的热潮。多年来,我市通过完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落实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留用地政策、土地有偿流转政策和宅基地置换政策,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逐步探索出以工促农、以工强农、以企联村、以企带村的新路子。各镇村积极融入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配套协作项目,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由此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园区经济是昆山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带动和辐射镇村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昆山开发区就带动和辐射各镇工业配套区全面开发建设,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规模较大、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的各类园区经济和产业基地。以IT产业为例,全市1000多家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以昆山开发区为龙头,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各镇的工业园区,突破了城乡桎梏,使昆山成为全国IT产业基地。由此还带动了城乡各类现代服务业为其相匹配,形成了以花桥国际商务城等集聚区为重点,以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为依托的多样化、集中化发展格局。

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昆山,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带来了现代都市农业的迅猛发展:10万亩优质粮油、10万亩特种水产、10万亩特色果蔬生产基地,每年集中资金建设2~3个千亩以上规模的设施农业基地,在不断增强农业综合实力的同时,农村也在提高对城市的生态支撑力。通过农民承包耕地的有序流转,致使转移就业的农民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统筹规划建设

城乡“联网”共话生活品质

今年51岁的周庄镇居民杜全妹对今天的生活十分满足,她感慨地告诉记者,20年前乘船到昆山要6个多小时,如今开车40多分钟就可到市里,10多分钟就可以上高速,去苏州、上海很方便。杜全妹的幸福感,正是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城乡“联网”,这一举措使昆山的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同质生活。

长期以来,规划似乎是城市的“专利”,与农村无缘。而在昆山,把农村发展纳入区域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现实。2002年,我市在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时,打破城乡界限,把927平方公里的市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到专项规划、镇村布局规划等,并分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加以推进。如今,我市城乡无缝对接,70%左右的农民实现集中居住。近三年,全市每年完成30个自然村落的整理改造,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与现代城市文明交相辉映。

与此同时,我市统筹规划建设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使农民生活迅速与城市接轨。如今,我市全面实施区域组团供水,已实现城乡居民喝的自来水同质同网同价。污水管网基本覆盖农村区域,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农村垃圾实行“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做到“一个炉子”焚烧。“村村通公交”,更是引导农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每年新增绿地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44平方米,所有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民生保障普惠

城乡“并轨”共享发展红利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上的差别,一直是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一大障碍。在工业化带动的城市化中,农民是否能维护自己的权益,获得足够的保障,是考验一个地区城市化成败与否的一个标准。多年来,我市构筑了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征地补偿和拆迁补偿为主体的五道保障,全市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以上,使得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

——从1998年开始,我市连续上调城乡低保标准。2009年,城乡低保由2008年的350元/月增至410元/月,全年达到4920元,超过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自2003年起,我市实施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市近10万老年农民“无门槛”进入。2008年,养老金提高到190元~220元。

——2004年,我市开始实施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与城镇职工一样“刷卡”看病。2007年,我市又实行覆盖城乡、全面并轨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

——2002年以来,我市每年拨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统一“买单”。2003年,我市率先在全国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就业优惠政策。如今,我市通过组建富民、社区股份、土地股份三大合作组织发展房东经济,使全市75%以上的农村家庭有物业性收入。全市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走上了富裕道路。

在陆家镇第四人民医院,记者遇到了前来看病的高阿婆。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现在看病条件好了,有病在家门口就可以打针吃药,而且还享受到了做梦也没想到的‘刷卡’看病,我们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生活。”

保障共享的背后,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农民身份的转变。2004年,我市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分,统一称作昆山居民。在这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逐步转变成为社区居民。从去年开始在城乡统一标准建设的公共服务中心,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了行政管理、日常便民、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社会安全和党建活动等各种公共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