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世界水平农业、农村、农民的思考(一)

 yzsr273 2015-02-28
    一、世界水平“三农”的背景与意义
    近期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奋斗目标。英国地理学家、规划师彼德·霍尔对世界城市做出的经典解释是:“世界城市是指那些已对全世界或大多数国家发生全球性经济、政治、文化影响的国际第一流大城市。” 目前,对世界城市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找到现有世界城市的一些共性特征。例如,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处于贸易中心地位,较大的人口规模及流量,较强的国际政治控制力等。
    世界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无疑为首都“三农”的科学发展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平台,开拓了新境界,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鉴于此,2012年7月11日,市农委系统在学习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辅导报告会中指出:将认真贯彻“优化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方针,把“发展世界水平的农业、建设世界水平的农村、培育世界水平的农民”作为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具体任务。世界水平的“三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农民是主体,农业是载体,农村则是平台。通过发展、建设和培育世界水平的“三农”,可以带动世界城市一二三产相互融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居民的平等、均衡发展。
    二、世界水平“三农”的内涵与标准
    由于先行世界城市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模式各有不同,难以对世界水平“三农”做出统一界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世界水平“三农”首先应当满足世界水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一)发展世界水平农业
    先行世界城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各有不同,采取的农业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世界水平农业应摆脱传统发展观念的限制,不能简单地以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水平为衡量标准。
    1、世界水平农业的内涵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来考虑,结合北京市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世界水平的农业首先应当服务于北京市的世界城市建设,而且,还要保持北京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特色,因此,对北京而言,世界水平农业应该是“高度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的都市型现代农业”。
    2、世界水平农业的标准
    根据上述内涵,得出世界水平农业的主要标准如下:
    (1)功能多样化。都市型现代农业除具备传统农业的生产、经济功能外,同时具有生态、休闲、观光、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随着都市型现代农业逐步向世界水平农业过渡,农业的功能也需要经历进一步的升级和拓展。要做到高度服务于世界城市建设,就得从世界城市建设的根本需求出发来发展农业。世界城市人口规模大,生活质量高,且处于产业发展的中心地位,这就需要农业来发挥应急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
    (2)发展高端化。世界城市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较为稀缺,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农业的需求更加趋向于个性化、多样化和高档化。在此情况下,发展高市场定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农业成为必然选择。而农业高端化发展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同样是农业功能的升级和拓展,即除应急保障外,还应发挥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
    (二)建设世界水平农村
    世界城市的农村同样是千差万别,有的现代化程度高,有的保留着传统文化,有的则成为城市的延伸,因此,世界水平的农村也不能简单地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衡量标准。
    1、世界水平农村的内涵
    世界水平农村同样是能满足世界城市需要的农村。对世界城市而言,农村主要发挥着分流城市口人,减轻城市公共资源、设施和生态环境压力,为城市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和休闲娱乐场所等功能。要实现上述功能,需要消除城乡隔阂,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与此同时,还要保留农村的传统文化。因此,就北京而言,世界水平的农村应该是“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世界水平农村的标准
    根据上述内涵,得出世界水平农村的主要标准如下:
    (1)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在公共财政分配上不存在城乡差距,农村能获得与城市相同水平的信息、交通、就业、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资源,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和社会服务的一体化。
    (2)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不存在经济、地理、制度等方面的城乡界限和约束,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能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自由流动。
    (3)城乡社会相互包容。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相互融合,社会和谐共生。农村在劳动力供给、农产品供应、生态环境保障等方面支撑城市,城市则为农村产品和劳动力提供市场,同时,从资本、技术、人才等层面反哺农村。
    (4)农村文化得以传承。城乡一体化并非将农村完全变为城市,农村还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科学管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农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农村作为一种宝贵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生活方式而永远保留下去。
    (三)培养世界水平农民
    虽然先行世界城市的农业和农村各有不同,但农民相对具有一致性。因为农民虽然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村社会活动主体,但他们同时也是世界城市的市民,具备与市民相同的各项条件和要求。
    1、世界水平农民的内涵 
    世界水平农民同样是能满足世界城市需要的市民。世界城市各项产业发达,要求市民具备高素质,农业也不例外。世界水平农业要发挥应急保障、生态休闲、科技示范等功能,要求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而且,还应具备与其他产业工人相同的素质水平和从业模式。因此,就北京而言,世界水平农民应该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2、世界水平农民的标准
    根据上述内涵,得出世界水平农民的主要标准如下:
    (1)待遇相同。由于建设世界水平农村所推动的城乡一体化,世界水平农民往往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服务和福利待遇。
    (2)收入较高。从事服务于世界城市的高端农业,能实现高附加值,而且,农业功能的升级和拓展可以扩大收入渠道,产业融合的推进会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报酬水平,因此,世界水平的农民能获得与城市居民相同甚至更高的收入。
    (3)理念现代。为了满足世界城市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世界水平农民会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经营管理理念,注重有机、环保、生态更多资讯请到三依中文网 http://www./ 三依中文网、高效。
    (4)素质达标。作为职业化的农民和世界城市的市民,世界水平农民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会应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能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