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标 (18)

 苦丁斋 2012-03-15
第二学段(4~6年级) 图形与几何

 

32 观察图8

请在图9中指出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相应图形:

            ( )          

                        图9

[说明]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观察之前也可以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实际验证。

 

33 10中每个小方格为1个平方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图形的面积。

10

[说明] 要帮助学生养成事先做好规划的习惯,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估计图形的面积,例如:

方法1,可以数出图形内包含的完整小正方形数,估计这个图形的面积。

方法2,在上面的基础上,再加上图形边缘接触到的所有小正方形数,估计这个图形的面积。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种方法估计的比实际面积小,第二种方法估计的比实际面积大。实际面积应在这两个估计值之间。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计,学生通过记录、计算、比较等,体会估计的意义和方法。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将所有的小正方形分成更小的正方形,探索更接近实际面积的估计值。

 

34 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

[说明] 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问题,可以转化为等体积的规则物体来测量。例如,准备一个有刻度的容器,先注入一些水,然后把土豆放入水中,观察水面高度上升的情况。类似地,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替换的思想方法。

 

35 图画还原。

打乱由几块积木或者几幅图画构成的平面画面,请学生还原并利用平移和旋转记录还原步骤。

[说明]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不仅能增加问题的趣味性,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几何运动也是可以记录的,体验选取最佳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时,可关注如下要点:

1)完成还原积木的任务一定要从简单到复杂,如图11,先打乱四块积木中的下面两块,让学生尝试思考的过程。学生有了一定经验后,可以打乱三块或四块积木,让学生继续尝试。

11

2)可以分小组进行。为了记录准确,事先要确定每一个步骤的代表符号。

3)小组活动时,可以先讨论,确定一个大概的还原路线,然后操作验证。

4)小组成员共同操作,进行比较,验证确定的路线。

 

36 描述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途中的主要参照物。

[说明] 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路线,为了交流的方便,学生也可以借助实物模拟路线。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画出路线的简单示意图,并在图中标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37 小青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请用数对表示,并在方格纸上描出来。在同样的规则下,小明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3列应当怎样表示?

[说明] 需要先在方格纸上标明正整数刻度,希望学生能够把握数对与方格纸上点(行列或者列行)的对应关系,并且知道不同的数对之间可以进行比较。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将来直观理解直角坐标系。

 

(此文根据教育部发布《2011数学课程标准》pdf版制作,仅供参考。)

2012-03-02  人教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