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范道长:舌红无苔未必是阴虚津亏

 俊雁 2012-03-15

范道长:舌红无苔未必是阴虚津亏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范道长山东东明中医院 2010-1-14

延伸阅读:

  • 盗汗未必尽属阴虚

    盗汗,指寐时汗出,觉时汗止之证。盗汗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责之于阴虚。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一语耳熟能详,但害人亦不浅。故历代医家对阴虚盗汗亦多持不同意见。如《丹溪心法·自汗》曰: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盗汗亦多阳虚也。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故在临床上,绝不可泥于阴虚盗汗之谓,必须要四诊合参、辨别六经方证,即《伤寒论》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今年国庆节期间治疗一例严重盗汗,即深刻说明了辨证论治的重要性。患者王某,男,44岁,入院诊断风寒湿痹,患者盗汗一年余,曾在院外服... >> 详细

  • 仲景论盗汗未必尽属阴虚

    来源:杏林小筑辨盗汗证机如天王补心丹治疗心阴虚盗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盗汗,百合固金汤治疗肺阴虚盗汗,益胃汤治疗脾胃阴虚盗汗,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论盗汗证机则未必尽属于阴虚。其一,太阳温病证。如134条:“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其证机是邪热肆虐营卫,邪热乘卫气行于内而迫津外泄。其治当清泻营卫邪热,以桂枝二越婢一汤或用银翘散。其二,阳明热郁证。如201条:“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其证机是阳明胃热欲外攻而不能且内郁,郁热因阳明之气盛而蒸发于外则盗汗。其治当清泻郁热,以栀子豉汤或与白虎汤... >> 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