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寓言的启示

 人文心声 2012-03-15
战国时代,社会上流行一种喜欢讲寓言的风气。人们在各种场合,要想说明一个道理的时候,常常借用寓言来表达。在外交场合当中这样的情形很多,比如,从《战国策》这部书里,就可以看到,当时各国的大臣或游说之士,都能随口说出一些寓言,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最有名的像“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写得既生动,意义也很深刻。所以战国时代的哲学家,他们也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明理论,他们写的文章里大都用了不少寓言,这就好像在哲学著作中放进了一些短小的文学作品。《庄子》的寓言在当时说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富有绚烂的色彩的。因此这部著作在文学上也主要是以寓言故事见长的。  《庄子》的寓言在艺术上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像大家所传诵的《逍遥游》的头一段就是这样的。书中写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意思是说北海里有一条大鱼,叫做鲲,这鲲不知道有几千里大。它变成一只大鸟,叫做鹏,鹏的背也不知有几千里大。这只鹏奋起而飞,他的翅膀像云一样遮蔽了天空。这段文章接下来还写那只鹏趁着海水波动的时候飞往南海,他的翅膀拍着海水,激起三千里的浪花;它像旋风一样冲上九万里的高空。这些地方都是写得极有气魄,并且是传神生动的。其中庄子有一篇题为《痀偻丈人承蜩》的寓言,这个寓言说: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真实的本领都是靠勤学苦练得来的。要经过不断地勤学苦练,才能得心应手,好像鬼使神差一样。一个驼背老人,捕起蝉来竟是那样灵巧,这除了苦练,不是用任何轻巧的方法就能够达到的。《庄子》里面的寓言是非常丰富的,而且非常有意思,值得一看,其乐无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