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简书”

 聽雨軒sjh 2012-03-16

闲话“简书”

我国古籍承载着五千年的文明,凝定了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产业文明的璀灿成果。今天,它仍然无处不在地滋养着我们,永远是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而今,人们把出自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的古代图书,通称为“古籍”或“传统古籍版本”,以区别于1911年以后复制、印刷的 “新版古籍”。“传统古籍版本” 既有可读的内容,又有适读的样式,既具有历史文献价值,又兼有历史文物价值。作为文物,它的材质美、文字美、版式美、装帧美,历来享誉世界。

(一)传统版本的材质美

说到传统版本材质美,就是说它的“文字载体”美。世界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文字载体:古巴比仑人用泥版,古埃及人用纸草,古印度人用贝叶,古希腊人用羊羔皮,古俄罗斯人用桦树皮…… 他们都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材料,从来没有制作过文字的专用载体。古代中国人也曾利用过天然材料,比如龟甲、牛胛骨之类,还利用过陶器、玉器、青铜器等,创造出了“甲骨卜辞”和“金石文本”;到了两、三千年之前,先民们开始用质地轻柔的缣帛来写字,这很美,但是太贵了;就剖开竹子,削成轻巧细长的竹片来写书。这竹片非常廉宜,叫做竹简。竹简(或木简)作为专用文字载体,是中国、也是世界书籍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首创。我国周秦汉魏二千年间,使用的就是这种“简书”。[图:泥板、纸草、贝叶经 ]

然而,简书虽然便宜但是笨重,帛书虽然轻巧但是昂贵,都不适合于大众传播。二千年前,中国人造出了纸。纸的原材料遍地都是,制作出来又轻巧又便宜,兼有金石的耐久性而可以专用,兼有简牍的廉宜性而不笨重,兼有缣帛的轻柔性、延展性而不昂贵,比古往今来的其他文字载体都更便于书写,于是成为魏晋隋唐时写本的首选材料。同时,中国人又在不断地革新文字的录入手段和录入工具,创制了毛笔与黑墨。三千年前,汉字的录入是用聿刀契刻的,两千五百年前改成了聿笔漆书,以后又演进为毛笔墨书。而烟墨、油墨也同步问世了。毛笔、黑墨与纸张相配套,是中国先民的智慧结晶。它保证了古籍的文字载体美。

)传统古籍版本的字体美

传统古籍版本的字体美,是因为汉字既有图样化的形象性,又有信息符号的抽象性,还能以字形寓字音,它的字形结构、运笔方式又在不断地调整与简化中,使其越来越便于书写,越来越符合审美需要。甲骨文变成了篆字,再变成隶书、草书、楷书,使汉书的结体美达到了高峰;书法家们手下,汉字更具有个性风格之美;有了活字排版后,字形又实现了工艺美,叫人喜爱它。说到“版式美”,那是通过版心、版栏、行款、用字等一套工序的巧妙设计实现的。古人力求纸张、墨色、图文的最佳配置,使版面清新简洁,让人喜欢;在书型装帧美上,也要求实用而美观,来向社会提供优质版本。纸书,从晋人的“卷轴装”、唐人的“经折装”,到宋人的“蝴蝶式册页装”,元人的“包背式册页装”,直至明清的 “册页线装”,古代书型也在不断地优化、美化。而今世界通行的书籍平装式样,正是中国包背式册页装的改进型。当中国人完善了这一切设计、甚至编出了《永乐大典》这样的巨帙时,西方的书籍出版,还处于“摇篮本时期”呢!这时中国的出书量与藏书量,已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国的收藏总量。

(三)简帛之书的出现

  西周末年,文字载体和文字录入方式实现了一次空前的变革:时人有文,不再用甲骨契刻了,也不单靠青铜器皿,而是改用竹简与缣帛。春秋后期,郑国有位邓析,在子产“铸刑鼎”之后,造出了一部“竹刑”,就是用竹简录写的国家刑典。邓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这也说明早在孔子出生之前,社会上就已经有了“竹书”。《论语》中有“子轼负版者”的话,说是孔子向背负版籍的人行注目礼,这“版”便是政府登录土地人口用的,可以画“土地四至图”和刻制“家族谱系表”。西晋时期,有个叫不(fou)准的人,盗掘了汲县的战国魏襄王的坟墓,发现了一批殉葬品,光是竹简就装了十几大车,还被他当火把烧掉了不少。经整理,清理出了《古本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等好几种书,记载了炎黄舜禹时期的许多重要史事。它的发现,确证了上古就有简书的存在。

《论语》中有“子张书诸绅”的话,绅是丝织品,在丝质品上录文记事,看来已成为当时的日常活动了。另外,元魏时的《齐民要术》中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以丹书帛,置于枕中,以为国宝”。加之考古发现先秦人手抄的《帛书老子》,这又证明那时节确有帛书的流布。神仙家把“帛书”尊为“天降圣书”,不无缘故。

简的出现,为书面作品的批量复制成为可能,这才有了专供“传授知识”的 “书”的生产;这才为诸子著作的涌现准备了前提;也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条件;中国南北朝以前的书,基本上都是“简书”;其文化学意义怎么估计也不算高。

(四)简帛书的编卷体制 

竹简木牍,是一片一片的,称为“策”,须经 “编排装订”才能成书。人们把竹木简编排起来,先串接成札、成册,再装裹成编、成卷,于是我国书籍制度史上便出现了策、册、卷、编之类的概念。这时简牍的编、卷、册的划分是任意的,并不顾及文章内容的起止,也不论文章是否完整,只以竹木简策的展卷方便为标准。(西汉《急就篇》的分章分券就是明证,章句之学是东汉才发展完善起来的)。竹简编排时,采用自右至左的次第,简片上的字是从上往下写的,一简有二、三十个字不等,数十或数百枚竹简编成一编或一卷,这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右起直行式的“文编”了。简的长矩也是有规制的。当时,私人书简、随笔用一尺长(周尺,约当市尺0.6尺)之简;故有“尺牍”之称:正式文件、文献多为2尺、2.4尺者,因而有“长短书”之称;而国家大法则用“三尺”长者,故有“三尺法”之说。竹简编联时,不同文章之间用空白简间隔开,卷头卷尾也加上空白简,起保护内文的作用。

帛是以丝织成的,微黄的细绢称为缣,白色的生绢称为素。先秦帛书有折叠收藏的,也有卷着收藏的,因此帛书就以“卷”来计量了。一卷有的长丈余,短的二、三尺。其幅宽在1至3尺(合市尺8寸到24寸)之间,文字录入就用“右起直行”式,形成一幅有十到数十行以至上百行的卷面,一行20--40个字。卷着的帛书中心安一个轴,就叫“卷轴装”:轴用竹木棍制成,也有用玉石象牙作轴的,把帛书的卷尾粘在轴上,从左至右卷起。卷首装上“缥”,附有丝带和签儿,以便收札,保护内文。帛书的体制直接影响了后世纸书的版面布局与装帧形态,这是后话了。

(五)秦的文字整合 

早在西周时期,王朝政府就把统一文字、推广“雅言”(当时的官话、普通话)作为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称作“书同文”。但这一活动在春秋战国时期中断了。各国的语言文字都各自在发展,扩大了原有的地区差异,以至秦、楚、鲁、齐、赵各国连“四五六七八九十”几个数字的形体结构也大相差异,更不要说别的文字了。对此,汉代文字学家许慎曾指出:战国之际,“诸侯力征,不统于王……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见《说文解字 ·序》) 秦始皇一心要实现并巩固全国范围内的政治统一、经济统一、法律统一、文化统一,他把语言文字的整合,视为帝国事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于是简化大篆的结构,整合汉字的构件,简省文字的笔划,从而创制了“小篆”,不久又改圆转笔形为平直笔形,成为“秦隶”,这就便于书写又便于辨认了。《秦律》规定:用字要用“八体”。八体:含虫书、大篆、小篆、隶书四种基本体式,而以小篆、秦隶为通用字体;另有刻符、殳书(兵书)、摹印、署书等四种变形的专用书体。《秦律·行书律》中说:凡制作绝密公文,下达军事命令,刻制官府符印,以及官员签名之类,必须用相应的特殊字体,以便保密和确认;而社会用字则通用小篆或秦隶。与甲骨、金文(籀文)相比,秦隶的字形严整,部位确定,笔触简化,书写便捷;字的构件也大大简约了。李斯写的字,方方整整,笔画清晰,长和宽的比正好成“黄金分割”,特别美观,这可以用《琅琊刻石》《泰山刻石》为证。这样的文字,用于制作公文籍帐,抄写先秦之书,比起甲骨文或大篆来,不知要便捷多少倍。于是书就出多了;书多了,也就为公私收藏提供了基础。可以认为,秦国人为书面录入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书籍的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近几十年来秦简的大批出土,特别是《青川竹简》和《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出土,就证明着秦人确实做过这样的努力。可是过去的历史书上,对秦始皇的这类文化贡献往往视而不见,不肯给予应有的评价。   

(六)汉代的“书同文” 

秦始皇开始的文字整合工程,汉兴之后继续推进。许慎说:“汉兴,有草书、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核之。”[《说文解字·序》]这是说,汉政府一开始就规定:要识得九千个篆字(按:这里指小篆)才能当上政府小吏,做做基础性的文字工作;要能读写“八体”,才有当官的资格。官吏不仅不能写错字,即使用错了的字体,也要被举核,受惩罚,这可够严厉的。这样运用行政手段,把规范语音和规范字形跟读书人的前程挂上钩,自会收到相当的成效。此后,汉政府又进一步整合汉字,理顺字形,发展出更便于用毛笔书写而又美观的“汉隶”来。据记载,汉武帝时曾命司马相如作《凡将篇》,汉元帝时命史游撰《急就篇》,汉成帝时又有人作了《元尚篇》,王莽时扬雄作了《方言》,东汉时许慎又有《说文解字》的出版…… 这一切,都是汉人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明证。总之,秦汉时的文字整合工程,是有极其深远的文化意义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