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克卢han的媒体观

 教技 谢竺岩 2012-03-16

麦克卢汉媒体观

麦克卢汉天才启示录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这本书中,他提出一系列著名的论断:

  1,“媒介即是讯息”,过去,人们把媒介看成是一种运载物质或信息的工具,媒介本身并不重要,它并不能决定或改变它所运载的东西。但麦氏看到媒介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电子化时代,媒介具有前所未有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媒介引起了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和模式变化,媒介改变、塑造和控制人的组合方式和形态。

  2,“媒介是人的延伸”。这是麦氏理解媒介根本的出发点,也是他超出所有理论家的独到之处。在麦氏的思想视野中,媒介不是冷冰冰的外在化的存在,媒介就是人的身体、精神的延伸。媒介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重建了人的感觉方式和对待世界的态度。

  麦氏对媒介的理解大胆又独特,他把媒介分为“冷媒介”和“热媒介”。手写稿、电话、电视、口语被他划分为冷媒介,因为清晰度低;而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等则被看成是热媒介,因为清晰度高。显然,这里的“清晰度”并不是指图像的可视感觉,而是指这种媒介传载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把握的较多的含义。热媒介只延伸一种感觉,并使之具有“高清晰度”,也就是使媒介处于充满数据的状态。麦氏的这种划分有他个人偏好,也有他所处的时代局限。例如,把电视划为冷媒介就有待商榷,他那个时代电视还不是十分普及,电视技术也远不如现在先进。在今天看来,电视就未必可以说是冷媒介。最可惜的是麦氏这本书未能论述到电脑和互联网,他所处的时代电脑和互联网都还未出现。现在看来,电脑和互联网作为媒介,对当代人类生活的改变显然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新时代的麦克卢汉加以阐释。麦氏指出,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

  麦氏的卓越之处在于,他意识到这个时代变革的本质,新媒介使革命成为常态。200年前,摧毁旧政权的是思想和理论,而如今,改变生活条件和基本态度的,就是包装了的信息。麦氏指出,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和图片组成的普普通通的信息流,重组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无论我们是抱着抗争还是接受的态度。麦氏提醒人们应该知道世界上一切文化的变化影响,既看到其革命性的积极效果,也看到由此引发的危机,并且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

麦克卢汉"地球村"与"部落化

  “个体的、隐私的、分割知识的、应用知识的、‘观点的’、专门化目标的时代,已经被一个马赛克世界的全局意识所取代”,地球村和部落化是麦克卢汉的伟大预言。不过在对地球村和部落化的理解中,几经爬梳我也没有能弄明白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球是变为一个村庄、一个部落,还是一个村庄、无数个部落,或者,无数个村 庄、无数个部落?照我看来,应该是一个村庄,无数个部落比较好理解,虽然麦克卢汉也有原话如此:“美国人和世界各地的人都结合成一个部落之后……”。但他同时也提出:超大型国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美国要“巴尔干化”,分裂成为各色各样微型的族群国家和语言国家。所以,不可拘泥于具体的句子。

  地球村和部落化概念所要强调的共性,是一体化和整体化,是同步的、瞬时传播的世界。我认为,麦克卢汉在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共鸣”,它意味着 瞬时传播,以及即时卷入。这样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外在客观,而是我们与之融为一体的有机实在。换句话说,通过瞬时传播和即时卷入,我们与包括他人在内的所谓环境,已经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了——这样的感受,在后面我还将发现。

  但地球村和部落化的概念并非完全一致,否则麦克卢汉也就不会颠来倒去地交错使用了。在我看来,地球村强调的,是瞬时传播的方面,“在这个世界里,空间和时间 的差异在电视、喷气飞机和电脑的作用下已经不复存在。”而部落化强调的,是即时卷入的方面,“部落意志是由全体成员用交感的方式同时作用表现出来的。他们 、的关系千丝万缕,彼此卷入的程度很深。”不管麦克卢汉的思想是多么地庞杂深奥,也不管他的表达是多么跳跃难懂,地球村、部落化这两个词所预言的图景,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从讯息传播的角度,今天的地 球的确已经成为一个村落;而从讯息作用的角度,我们已经被即时卷入,被文字、理性、分类思维所规定的社会,已经以非文字的、非理性的、整体感应的方式,溃散并且凝聚成一个个潜在的部落——可能是黑人部落、白人部落,也可能是性放纵者部落、清教徒部落,特别在互联网世界,人们已经打破了国家、民族、社会等等 的身份规定,甚至打破了自身的个体规定性,成为不同社区、群体的集合,即时地响应着铺天盖地而来地讯息,被其击碎、筛选、集合、融化成不同的部落,而且部 落本身也在不断的被击碎、筛选、集合、融化之中。边际已经消失,边际不断形成,人们被统一到一个巨大的共鸣箱中,人们又同时在即时反应和相互作用中组成自己和他人的部落,这个看似矛盾的图景,就是麦克卢汉描绘出的电子媒介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