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_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和切入点分析_甘肃省统计局内部信息网_

 love地瓜 2012-03-19
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难点和切入点分析
定西市统计局陈耀功赵映春 添加时间:2012-3-16 9:19:09 点击数:2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了科学监测和评价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定西市2010年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进行了综合测算,并就其建设的难点和切入点进行了探析。

    一、农村全面小康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

    全面小康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基本小康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水平更高、发展更全面、更为均衡的小康。它涵盖了经济增长、政治民主和社会文明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过程,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其主要特征是经济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完善、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进步、法制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农村全面小康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复合系统。其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资源环境等6个方面18个指标组成。基本思想是对每个指标以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值(即2020年的目标值)和总体小康值(即2000年的基数值)之差为全距,然后根据当年实际值计算每个指标的实现程度,最后将单个指标的实现程度与其权数相乘并加总,得综合得分,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量化为100分。

    二、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评价

    参照国家统计局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我们对2010年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进行了认真测评,结果详见下表。

2010年定西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综合表

指标

单位

总体
小康值

全面
小康值

权数

实际值

实现程度(%)

综合评分

A、经济发展

 

 

 

29

 

-22.89

-6.6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2200

≥6000

20

1868.6

-8.72

-1.74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

50

≤35

5

61.07

-100.00

-5.00

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

%

16

≥35

4

16.5

2.63

0.11

B、社会发展

 

 

 

20

 

71.54

14.31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

≥90

8

93

100.00

8.00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

1.8

≥60

4

15

22.68

0.91

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 

1

≥4

4

2.05

35.00

1.40

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0.35

0.3-0.4

4

0.36

100.00

4.00

C、人口素质  

 

 

 

15

 

-13.18

-1.98

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

7.4

≥9

12

7.1

-18.75

-2.25

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69.5

≥75

3

70

9.09

0.27

D、生活质量

 

 

 

23

 

43.68

10.05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49

≤40

4

47

22.22

0.89

农村居住质量指数

18

≥75

11

24

10.53

1.16

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比重

2.5

≥7

3

8.27

100.00

3.00

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

28

≥60

5

60.9

100.00

5.00

E、民主法制

 

 

 

6

 

67.33

4.04

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满意度

%

55

≥85

3

75

66.67

2.00

农民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

%

60

≥85

3

77

68.00

2.04

F、资源环境

 

 

 

7

 

53.56

3.75

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

%

-0.3

≥0

3

0.298

99.00

2.98

森林覆盖率

%

16.5

≥23

2

12.5

-62.00

-1.23

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立方米

2600

≤1500

2

926

100.00

2.00

综合实现程度

 

 

 

 

 

 

23.50

    (一)经济发展--任重道远

    2010年定西市经济发展实现程度-22.89%,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指的是每个农村常住人口总收入扣除各项费用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后,实际可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储蓄的收入,定西市农民收入起点较低,2010年定西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8.6元,要完成6000元的全面小康目标压力很大。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72%,仅比上年提高了3.04个百分点,按"十二五"规划农民收入每年增长13%的速度推算,至少还需10年时间定西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可超过6000元,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2010年,定西市全社会从业人员157.36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实际值为61.07%,实现程度为-100%,与上年持平,距全面小康35%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3、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定西市农村小城镇建设进程较慢,2010年,定西市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实际值为16.5%,实现程度为2.63%,比上年提高2.63个百分点。

    (二)社会发展--部分指标欠账较大

    2010年定西市社会发展实现程度83.74%,比上年提高3.97个百分点,是农村全面小康六大评价体系中实现程度最好的。

    1、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2010年,定西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为231.4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为92%,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90%的目标。

    2、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2010年末,定西市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实际为15%,全面小康目标60%,实现程度为22.7%,比上年提高16.79个百分点。

    3、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2010年末,定西市实际从事农业科技人员547人,农业科研人员实际值为2.05人/万人,全面小康目标为4人/万人,实现程度为35%,比上年提高21.33个百分点。

    4、基尼系数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一个适度指标,过高表明收入差异太大,容易形成两极分化;过低则表明收入差异太小,容易导致平均主义。基尼系数取值的一般判断标准为:0.2以下为高度均等,0.2-0.3之间相对均等,0.3-0.4之间相对合理,0.4以上差距太大。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标准值为0.3-0.4之间。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测算,2010年,定西市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36,实现全面小康100%目标,处于收入差距较合理区间。

    (三)人口素质--受教育时间羁绊

    2010年定西市人口素质实现程度-13.18%,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1、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指标是一项仅次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的重要指标。2010年,定西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1年,实现程度为-18.7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8.75个百分点,尚未达到2000年全国总体小康起点7.4年的平均水平。

    2、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2010年,定西市农村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0岁,全面小康目标75岁,实现程度为9.09%,与上年持平。

    (四)农民生活质量--半数指标实现目标

    2010年定西市生活质量实现程度43.68%,比上年提高23.59个百分点。

    1、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多少,是一个反映某地区社会经济水平和生活富裕程度的指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评价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49%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2010年,定西市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实际值为47%,实现程度为22.22%,比上年提高27.78个百分点。

    2、农村居住质量指数。据调查,2010年末,定西市农民人均住房面积为18平方米,人均享有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的农户为30%,90%的农户住上了砖瓦房和砖混结构住房。农户自来水普及率为37%,使用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的农户比例达7.7%,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室外道路硬化率为28%。反映农民生活环境状况的居住质量指数实际值为20%,全面小康值75%,实现程度为10.53%,比上年同期提高10.53个百分点。

    3、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2010年,定西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为2419元,用于文化娱乐支出为200元,占8.27%,已实现全面小康目标7%的目标。

    4、生活信息化程度。2010年,定西市农民彩电普及率为100%,电话普及率为97%,计算机普及率为2.34%。农民生活信息化程度为60.9%,实现程度100%,已达到小康目标。

    (五)民主法制建设--需稳步推进

    2010年定西市民主法制实现程度67.33%,比上年提高38.66个百分点。

    1、村务公开满意度。2010年,定西市农村居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实际值为75%,全面小康值为85%,实现程度为66.67%,比上年提高33.34%。

    2、社会安全满意度。2010年,定西市农民对社会安全满意度为实际值77%,全面小康值为85%,实现程度68%,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六)资源环境--森林覆盖率是瓶颈

    2010年定西市资源环境实现程度53.56%,比上年提高46.42个百分点。

    1、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定西市2010年末耕地面积771.48万亩,实际值0.298%,实现程度为99%。

    2、森林覆盖率。定西市2010年森林覆盖率实际值仅为12.5%,远远没有达到全面小康23%的目标要求。

    3、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2010年,定西市万元农业增加值用水量实际值818立方米/万元,全面小康目标1500立方米/万元,实现程度为100%。

    综上分析,2010年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23.7%,而2007年的实现程度为-6.7%,平均递增10.13个百分点,在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已走了近四分之一的路程。按这四年平均增长7.3%的速度计算,再过20年,即到2030年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才能达到100%。若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平均每年要增长15%。从各项子目标实现程度看,社会发展实现程度最高为71.54%,得分14.31;民主法制实现程度次高为67.33%,得分4.04;环境资源和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也较高分别为53.56%、43.68%,得分为3.75和10.05;人口素质实现程度较低为-13.18%,得分-1.98;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最低为-22.89%,得分-6.64。

    三、定西市小康建设的难点

    从评价结果看,定西市实现农村全面小康,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教育硬件和软件投入,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定西市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护环境资源,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增加从事农业研究开发人员等。主要表现在"四难":

    1、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反映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的各项指标,其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农民收入是"三农"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18项指标中,占有20%的权重。目前定西市城乡间、乡镇间、农户间收入差距也较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距较远。同时,农村城镇化建设也滞后于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就业增收面临农业内部挖潜增效难度加大和非农就业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大量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因此,农村经济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是定西市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主要障碍。

    2、农村教育落后,农民素质提升难。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体系中,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是仅次于农民可支配收入居第二位的重要指标,占有12%的权重。据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10年,定西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1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十分严重。随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户籍制度的逐步放开,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反映出定西市农村基础教育依然十分薄弱。

    3、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提高社保覆盖率难。长期以来,农村广大农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而缺乏社会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一传统模式受到了很大冲击。从家庭养老方式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独生子女增多,农村核心小家庭迅速增加,家庭规模的缩小,弱化了家庭养老功能。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十分关注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被赋予了4%的权重,从定西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看,农村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

    4、农村城镇化水平低,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难。劳动力就业结构非农化和农村人口城镇化是反映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农村全面小康综合评价系统中,两项指标的权重占到9%。由于定西市地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小城镇主导产业不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聚集效应较差,小城镇发展步伐相当缓慢。2010年,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只有16.5%,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高达61%,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四、加快小康建设进程的切入点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中心任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要把发展农村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这是确保提前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农民收入的增加,必将促进农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民自身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全面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一是抓好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二是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大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和组建农业企业集团,把更多的农民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妥善处理好企业、基地、农民三方利益关系,让农民在产业化中真正得到实惠。三是支持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使农民生活水平达到城市现有的平均生活水平,仅靠发展农业是不可能达到的,必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保障水平。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发挥强大的财政转移支付功能,对困难家庭分类进行适当援助和补贴。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农村养老保险的意义,让农民了解、掌握其基本模式和程序,提高农民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呼吁全社会关心农村养老保险问题,为其献策出力。三是引导农民增强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广大农民自愿、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3、增加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农村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增加收入的关健所在,农民收入与其劳动力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其创造获得的收入越多。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本的投入,培育和造就新一代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是全面小康社会迫切的要求。当前,针对定西市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偏低特征,一是要加入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继续建立农村困难家庭等教育资助机制,对农村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深造予以补助,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尤其要推进农村劳动力人口的技能教育与素质教育,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建立高素质人才流入激励与补贴机制。通过提高本地农民文化素质来提升定西市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4、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一是对农村小城镇的建设要做出全面、科学、合理的布局和规划,搞好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聚集效应,为产业转移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要从法律上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优化农民就业的社会环境,杜绝低价使用农民工及同工不同酬。三是加强并规范对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四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