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Sailor Zhang 2012-03-19

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推动着汽车前进。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是靠什么能量推动的呢?

了解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的知识,对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要点
了解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供能方式
了解能量代谢知识与增进
健康的基本原理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身体内部进行着复杂的生理
活动和连锁性的生物化学变化。体内的物质不断地分解合成,进行着物质代谢。物质代谢产生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源物质: 肌肉中储藏着多种能源物质,主要有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肌糖元、脂肪等。

二、能源物质代谢:

  (一)无氧代谢

  剧烈运动时,体内处于暂时缺氧状态,在缺氧状态下体内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无氧代谢。它包括以下两个供能系统。

  非乳酸能(ATP――CP)系统――一般可维持10秒肌肉活动

乳酸能系统――一般可维持13分的肌肉活动

  非乳酸能(ATP―CP)系统和乳酸能系统是从事短时间、剧烈运动肌肉供能的主要方式。ATP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的时间仅为l3秒,要靠CP分解提供能量,但肌肉中CP的含量也只能够供ATP合成后分解的能量维持 68秒肌肉收缩的时间。因此,进行10秒以内的快速活动主要靠ATP―CP系统供给肌肉收缩时的能量。

  乳酸能系统是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肌肉内的肌糖元在缺氧状态下进行酵解(这一过程与酵母发酵相似,又称为糖酵解),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在体内产生乳酸,同时释放能量供肌肉收缩。这一代谢过程,可供13分左右肌肉收缩的时间,简化反应式如下:

  (二)有氧代谢

  是在氧充足的条件下,肌糖元或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CO。和H0,同时释放大量能量的分解代谢,称为有氧氧化系统。

   (三)能量供应知识的应用

   1.了解体育促进身体健康的道理:体育运动加速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促进体内物质的分解与合成,使组织细胞得到比原有水平更多的营养补充,有机体获得更加旺盛的活动能力,从而使身体不断发展、完善,这就是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发展的基本道理。

   2.了解能量供应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关系:体育运动消耗体内的能源物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体内能源物质可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水平,这种变化称为超量恢复。

   
出现超量恢复的程度和时间的早晚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体内能源物质消耗越多,超量恢复的幅度也越大,但所需的时间也长。在身体出现超量恢复阶段,进行第二次适宜的运动与休息,可以逐步提高人体的能量供应水平,从而不断提高人体运动能力。

   3.了解有氧锻炼与减肥的道理:长时间的运动是在有氧代谢的条件下进行的,要靠脂肪的代谢提供能量。因此,有氧运动是消耗脂肪达到减肥目的的有效方法。

   4.发展无氧代谢能力: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

  (1)肌肉中ATPCP的含量及分解速度;

  (2)肌糖元的无氧酵解速度及血液对乳酸的缓冲能力;

  (3)神经、肌肉对缺氧和乳酸堆积的耐受能力。

  无氧代谢能力是速度素质的重要基础。体育课发展无氧代谢能力的方法,一般采用间歇性练习和持续性练习。

  间歇练习主要发展ATP―CP系统的供能能力。一般每次练习在30秒以内,进行13分的积极性休息,再进行适宜练习,可以提高速度素质。

  持续练习主要发展乳酸系统的供能能力。一般每次练习在30秒以上,每次休息时间较短,可以提高速度耐力。

   5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有氧运动(依靠肌糖元、脂肪氧分解供能)的能力。发展有氧代谢能力关键在于有充足的氧供1即人体单位时间内吸收、利用氧的最大数值――最大耗氧量。 最大耗氧量与单位时间内血液循环携带、运输氧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心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大耗氧量。

   
采用较低或中等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练习,由于机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供应,进行有氧氧化供能,所以,可以提高有氧代谢能力,从而提高心肺功能。

   结束语

   1.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主要由储存在体内的ATPCP、肌糖元和脂肪等能源物质,通过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两种方式分解能量,供肌肉收缩。

   2l3分以内的大强度运动,由于氧供应不充分,主要由ATPCP系统和李酸系统进行供能。

   3.长时间运动,由于氧供应充足,主要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4.了解能量供应的知识,可以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基本原理,从而更加自觉、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