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第二人—北宋名臣余靖 在韶关市区建国路南侧有一条近千年历史的古老街巷——余相巷。顾名思义,余相巷就是后人为纪念余靖命名的。余靖丞相就出生在这里。这里与唐相——张九龄出生的保安里只隔一条街巷,所以,他俩不但是同乡,还是左邻右舍的“街坊”哩。张九龄被称为“岭南第一人”,而余靖被称为“岭南第二人”,不但同样是朝廷重官,而且品德、学问都一样被世人称着。张九龄是岭南第一大诗人,余靖诗文在宋代也相当有地位、有影响,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宋朝四大贤人。在同一条街里出了岭南头二号伟人,确实是韶关人的光荣和自豪。余相巷内有一座颇具规模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那就是宋朝名臣余靖的纪念馆。这是1999年为纪念余靖诞辰1000周年而重建的。
余靖,公元1000年生于韶州府城,二十四岁一举高中进士,初授官为赣县尉,很快又升为新建(江西南昌县)知县。三十四岁入朝延做官任秘书丞。四十三岁升为右正言(谏官),后又出使辽国,使当时宋、辽西夏 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和解,为巩固宋代天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余靖是岭南继张九龄后又一显赫的朝延重官,他与张九龄一样刚正不阿,廉洁自重。其自号武溪,武溪是家乡的一条小河,表达了对前人唐相张九龄号曲江的谦虚和尊敬,曲江是韶关的一条大河。他与范仲淹、欧阳修、尹洙被尊为宋朝“四贤”,与欧阳修、王素、蔡襄被称为“四谏”,后来官至工部尚书,公元1065年病逝于江宁(今南京),追赠刑部尚书。入广东省广州“八贤堂”,为八贤之一。著有《武溪集》及《海潮图》,说明潮汐从月之理,为我学者研究天文地理道德文章早之先河。 作为广东的余氏后人,大都为韶关风采楼忠襄公余靖的后裔,当以先人为学习的楷模,多了解先祖的光辉风采,激励自己奋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