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愚公移山

 hdr8331 2012-03-20

愚公移山

一. 北山愚公者……始一反焉。(01常州,2.   镇江)(02滨州)

1.课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时______,文体是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1)且          (2)惩     (3)迂

 (4)诸     (5)焉     (6)反

3.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4)愚公移山时的土石放置在哪里?

 (5)反映移山辛苦的句子是:

 (6)写出了挖山的艰难和决心的坚定的语句是:

   (7)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的一个典型细节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聚室而谋曰/今其室十无一焉

       C.杂然相许/遂许先卒以驱驰  D.其妻献疑曰/时而献焉

 (2)(  )A.达于汉阴/阴风怒号/佳木秀而繁阴

       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其真不知马也

       C.以君之力/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D.杂然相许/满坐寂然/吴广以为然

5.翻译下列句子

 (1)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6.站在今天的角度,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7.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8.从文段中你领悟出的道理是:

9.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不是(   )

 A.选文一开头就揭示了人和山的矛盾,面对"塞""迂"之若,愚公有两条路选择:一是搬家,二是移山,他放弃前者,而选择后者,足见其愚蠢.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情节严重.表明了愚公移山之举不仅利于乡邻,即使自已不能得其便利,也一定能造福子孙后代.

 C.愚公之妻关于"焉置寺石有疑问,不仅引起了家人对移山过程中运土问题的讨论,而且也是从另一角度强调移山任务的艰巨,反衬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

 D."年且九十"强调年岁已大,力量有限";"叩石垦壤""箕畚"运土,说明工具简陋,劳动艰辛;"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映运土往返路程遥远,费时甚多,这些既说明移山的艰巨,更衬托愚公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

10.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1.下列成语中的"易"与"寒暑易节"词义相同的是(  )

  A.显而易见  B.以暴易暴

  C.移风易俗  D.平易近人

12.给这段文字分层.

  (以下为2008年烟台市中考题)

13.第⑵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⑵、⑶层大意。(2分)

第①层:面山而居  

第②层: ____________           

第③层: ____________         

14.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指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 江(长江)阴:_______      ⑵ 洛(洛河)阳 :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   ⑷ 华(华山)阴:________

15.(2008年达州)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河曲智叟生笑而止之曰……亡以应。(02甘肃,四川,益阳.04南宁)

1.解释加点的词

 1)惠:     2)毛:    3)若:

 4)虽:     5)匿:    6)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子又生孙,孙又生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而山不加增"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B.何若而不乎

 C.人不知而不愠      D.墨质而白章

4.下列语句中"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告之于帝     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苛政猛于虎也 ④余将告于莅事者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河曲智叟亡以应

6.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愚公坚信能移山的根据又是什么?

 

7.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

 

8.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B.智叟讥讽并阻止愚公移山

  C.愚公表明移山的坚定决心

  D.愚公表达移山的决心,并付诸行动

9.列子______(朝)______家代表人物.成语________就出自他的《愚公移山》,现在用来比喻:______

10.选文中的"笑"和"长息"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1."河曲智叟亡以应"与上文哪一句形成鲜明对比?

12.(2008年成都)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 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 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 “愚公 ”,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答案:

一.1.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寓言

  2.1)将近况且 2)苦于 3)绕远 4)"之于" 5)哪里 6)同"返"往返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渤海之尾,隐士之兆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焉,邻人……助之

  4.1)B 2)C

  5.1)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2)于是率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着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 

  6.愚公精神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做法不合乎今天快速,速反应高效的发展要求.

  7.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

    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时愚公移山.

  8.做事不怕困难做事要有强的意志做事 民主要

  9.

  10.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遣男

  11.B

  12.……相许。//……之尾。//……反焉。

    13.(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评分:对一层给1分。

14.(2分,各0.5分)(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

    15.(认识,2分)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态度,1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表述可以不同,只要言之成理,语言简明通顺,即可视情况给分)

二.1.略

  2.D

  3.C

  4.D

  5.1)你太不聪明了

    2)你思想顽固到不可开窍.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3)河曲智叟无以对

  6.1)以残年余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虽我之死……而山不加增

     或: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出大山

       愚公的理由是: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山不止,而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铲平

  7.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被遭到彻底破坏后,导致沙化,生态失衡,衡阳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

  8.D

  9.略.愚公移山, 十分坚强的毅力和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10."笑"表现了智叟自作聪明和对愚公的讥讽

     "长息"表现了愚公胸有成竹和对智叟和批评

  11. 笑而止之

    12.A(愚公妻子只是“献疑”,并不是“强烈反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