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评课总结四篇???(希望风帆??陈凯莉)

 一路顺风666 2012-03-20

听评课总结四篇   (希望风帆  陈凯莉)

(2009-12-23 21:00:32)
标签:

教育

小学语文s版第11册《文天祥》听评课总结(一)

          希望风帆  陈凯莉

第12周星期五上午,我们作为区“名教师”培训班小学语文组的学员到鸿都小学参观学习。其中,我们聆听了巫小娜老师的一节教学公开课。巫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大方的教态、创新的理念,探索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路。她执教的《文天祥》一课,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称赞。本节课的亮点如下:

一、重视前置作业的布置,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1、在这节课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不是通过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而得到,而是利用必要的课前准备的较充分的学习资料,借助教师的引导提问和其他学习伙伴的讨论交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并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名言名句,以及其他爱国志士的故事、名言等,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这样的前置作业,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为课堂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

二、重视学习体验和感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这节课巫老师贯彻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精神,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把“感悟”作为主要教学策略,以感悟内化为最终追求目标。在教学中,巫老师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如:引导学生同学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主义精神时,让学生自读课文中文天祥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这三个具体事例,然后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又如:巫老师使用自学提纲,让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围绕“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抓住文天祥的语言来写,请你用“——”画出来并读一读。这样的教学重视学习体验和感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

三、重视合作、探究学习,发挥小组合作交流作用

教师充分发挥课堂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的作用,组织小组成员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教师通过激励赞扬的语言鼓励学生,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教师运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这种教法取得较好的课堂学习效果。这节课,学生愉悦轻松、思维活跃,活泼好动,个个都乐于表达、勇于表现。教师则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投入和陶醉于愉悦的课堂中。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听评课总结(二)

     希望风帆  陈凯莉

《鸟的天堂》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什么难事。特别突出的是在表达上就很有特色。作者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形。第一次没有见到鸟,着重描写了大榕树静态的奇特的美;第二次见到了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美。文章的语言生动、准确。特别是看到的事物而引发的联想是文章表达的一大特色。

对于王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这堂课,我的感受如下:

一、利用多媒体再现促感悟。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反复诵读。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再让学生写写你仿佛看到的情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 词品句加强朗读。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王老师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体会到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通过反复地诵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3、注重个性的体验和感受。

王老师设计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品质,那么在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这种个性反映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阅读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例如:让学生模仿文章写鸟多、美,后欣赏视频后,让学生模仿段落进行防写。在让学生模仿小画眉的感受注重学生自己个性的表达。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本人的几点建议:

1、如何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无论是什么样的文章,让孩子们眼前有物,把孩子带到现场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这节课开始让学生欣赏鸟的天堂——大榕树,这一环节,我觉得是不是可以在研读文本时出示,这样可能更能直观感知树的大和繁茂,更能动情。

2、榕树的特点是不是可以渗透作者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进行教学,使全文有一条教学的情感线索,让学生也发出由衷的赞叹,最终结合下文体会真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第十册“口语交际” 《电话留言》听评课总结(三)

希望风帆  陈凯莉

上个学期,我们学校的肖俊珊老师代表学校参加梅江区教研室开展的“结对子”学校的公开课。肖老师教学基本功好,教学能力强,教学设计注重以人为本,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深受老师的好评。下面是她的教学特色: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肖老师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为自己教学服务,提高了课堂效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运用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如:出示现代人际交往工具——电话,让学生了解电话的样式、功能及发展史。又如:采用多媒体播放电话留言的情景,让学生明白:电话留言时要根据通话的人物进行及时的内容的调整。同时把要说的事想清楚,要说的话想明白,注意使用“您好”“请问”“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这样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参与热情高。

二、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

“倾听”就是指专心地听,仔细地听。过去的教学我们常常强调“说” 的表达,忽视了“听”的训练。可是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的目的。对于好动的学生来说,真正能坐着倾听别人讲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肖老师执教的这节口语交际课中,我看出她为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想了不少的好点子。比如肖老师课前设置话题,其他同学在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的小朋友的发言。再如让四个学习小组的同学上台模拟电话留言表演,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教师在总结学生的表演情况时,及时引导倾听的同学对发言同学进行点评。这样,倾听的学生为了能给发言同学正确评价,他必须仔细倾听,通过这些环节的设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鼓励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达是儿童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的基础上乐于表达。肖老师把课堂作为交际的一个重要场所,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教学中,她们用语言描述、电教媒体播放、角色表演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口语交际中来,教师及时的肯定、表扬,更激起了学生愿说、乐说的强烈愿望。

四、训练口语交际交互和谐的交流。
   《新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学生只有在动态的双向或多向互动活动中,才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可见,光学会倾听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在倾听表达的基础上促使和谐交流。口语训练最容易走进的误区是以个体、单向交流为主,即便有一些表面看似双向的交流,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人说一句,那人说一句等,由于没有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都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言语交互。没有互动和合作,口语交际就丧失了它的本质属性。肖老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了电话留言表演,如:老师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情景来分角色模拟打电话,注意要有礼貌,要根据不同的通话对象调整说话的内容。这样让学生完全融入了一个真实的特定的口语交际情境,这样的交际情境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激起学生的交际兴趣,促使学生想说、敢说、乐说,掀起口语交际教学的高潮。

课堂是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一个好阵地,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口语交际交互和谐的交流,才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细节,肖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都重视了,这节口语交际课达到了预期效果,是一节值得推荐的好课。


 

 

 

 

小学语文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听评课总结(四)

希望风帆  陈凯莉

陈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整节课教者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具体表现如下:

一、营造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这一节课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全程营造情景的特色。教者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通过放映录象,把学生带进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二、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陈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如学习完“顶峰歼敌”这一部分,老师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到第五段。让学生运用学法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自读自悟,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这方面陈在课堂中也处理得很好。例如:在学习“顶峰歼敌”这部分时,教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象画面整体感知,再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光辉形象,然后自由读文,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去品读体味。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是这样的:

生:我喜欢的句子是:“班长马宝玉受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追问你为什么选这句读?你朗读的成功经验如何?

最后,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有感情朗读。通过读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为什么马宝玉要夺过他的手榴弹?为什么要用石头砸?……还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自选一个镜头配上动作边读边演。整段的教学教师没有做任何繁琐的分析,这种开放灵活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课堂上充满生动和乐趣。

四、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老师这节课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如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一句时,陈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了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在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上,陈老师更是下了功夫,如在指导朗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这句时,陈老师注意把学生调入情景中,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瞧,无恶不作的敌人正爬上来,现在你就是五壮士,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该怎么读?这样一点拨,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读的劲头更高了,真正从读中领悟感情。

五、积累迁移,内化语言

小学语文改革方向“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陈老师这一节课在最后安排了背诵第五段,至于怎样背才能记得牢:一是抓住重点词、二是通过想象画面。这体现了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记得住。让学生用成语概括五壮士的英雄形象,还安排了学生对五壮士说心里话这一环节,无疑是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注重了学生的表达迁移。教语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能动地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过程。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就要靠读悟积累的。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本人还提出几点建议:

1、这节课读的形式比较多,但读的份量和深度还不够。如品读第四段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五壮士的形象,应抓住关键句子“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砸去”和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这样扎实抓好这个段落的导,再过度到第五段的放,就自然得多了。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还不够扎实。如读完一个部分可否让学生说说这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尤其是中下生有机会给他们多点学习的机会,检查他们课堂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是比课后补课更好吗。

3、讨论是否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