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丝黑穗病

 慕容霜月 2012-03-20

玉米丝黑穗病

中国农资网2011-5-11 10:42:21 浏览量:1080
玉米丝黑穗病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玉米雌穗和雄穗。(1)叶片:自种子萌动至5叶期都能感染玉米丝黑穗病,以3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受侵染的玉米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茎秆稍有弯曲,叶片密集,色浓绿叶片向上发直或叶片上有黄白条纹,(2)雄穗:雄穗发病后,部分或整个花器变形,基部膨大,内包黑粉,雌穗发病后,形成灰包,病株的果穗较短、基部大而顶端尖,除苞叶外,其余全部被病菌所破坏,有时病果穗一侧的苞叶裂开,散出黑色的粉末(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寄主的维管束残余物),造成个别果穗苞叶狭长、簇生或变为畸形。(3)雌穗:雌穗发病时,外观短粗,无花丝,除了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1个大黑粉包,成熟时苞叶开裂散出黑粉,内混有许多丝状物,是残留的维管束组织,故得名为丝黑穗病。
病原物
厚垣孢子近圆球形,黑褐色,直径9~14微米,表面有细刺。
侵染循环
(1)菌源:玉米丝黑穗病是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在北方自然条件下,病菌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左右。病田土壤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其主要侵染来源。附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虽可传病,但侵染率极低,它是远距离传播的侵染源。
(2)传播:在自然条件下,病原菌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3年左右,病田土壤和混有病残组织的粪肥是主要侵染来源。附在种子表面的厚垣孢子虽可传病,但侵染率很低。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玉米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很大。病菌的侵染高峰在玉米三叶期以前。
(2)环境:①病菌孢子可在土壤中连续存活2~3年,如越冬时菌源数量大,在春季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易发生此病。②通常玉米播种后至出苗前温度在25℃左右,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有利于病菌侵入。③由于本地旱田作物主要是以大豆、玉米换茬为主,普遍存在着重迎茬现象,导致土壤本身带有丝黑穗病菌,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发病。
(3)栽培:玉米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严重。施用带菌粪肥、田间管理粗纺,均可加重发病。套种或夏播的玉米很少发病。
防治方法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土壤传病,苗期侵染期长,必须采用以抗病品种为主、药剂拌种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控制为害。
①积极推广对丝黑穗病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
②春旱地区雨后抢墒播种,或坐水浅播,播前灌溉,保证土壤水分良好,都可以显著减轻发病。
③间苗定苗时选留大苗壮苗,剔除病弱苗和畸形苗。
④有机粪肥要充分腐熟后才可施用。
⑤结合种植结构调整,实行倒茬轮作。
⑥消灭初侵染源清洁田间,拔除病株,处理病残组织。
⑦发病重的田块,在玉米开花期后,一旦发现病株,一定要割除并进行深埋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