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咸新区规划

 student3721 2012-03-23
西咸新区规划
2011年6月13日  西咸办 【字体: 】 【 打印本页 】 【 关闭本页 】
   
 









(点击图片放大)



  区位战略

  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和西咸新区建设。

  为贯彻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组建西咸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 的核心

  西咸一体化是实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路径

  西咸新区是西咸一体化的关键

  规划范围

  西咸新区位于西安、咸阳两市建成区之间,西起茂陵及涝河入渭口,东至包茂高速,北至规划中的西咸环线,南至京昆高速,规划区范围88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72平方公里。

  新区东距西安市中心10公里,西距咸阳市中心3公里,新区内有渭河、泾河、沣河三条河流流经,水系丰富。区内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有周、秦、汉、唐等历史时期的遗址17处(省级以上15处)。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新区北部,有福银、西宝等6条高速、2条国道、 2条省道穿过,区域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总体布局

  空间结构

  以“大开大合”的空间发展模式,沿承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构建新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的空间结构。通过两条帝陵遗址带,渭河、泾河、沣河三条生态景观廊道,以及组团间楔形绿地为分隔,形成“廊道贯穿、组团布局”的田园城市总体空间形态。

  一河:

  以渭河为纽带,渭河两岸集中高端服务业,着力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渭河生态长廊,建设大都市渭河核心区带。

  两带:

  沿五陵塬遗址构建渭北帝陵风光带;

  沿周秦汉都城遗址构建周秦汉古都文化带。

  四轴:

  沿正阳大道拓展城市功能,对接大都市南北主轴线,共同构建大都市南北主轴带;

  以沣泾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开发区经济发展带;

  以红光大道为轴带对接大都市东西主轴带,完善大都市的发展格局;

  以秦汉大道为轴带,连接秦咸阳宫与汉长安城遗址,构建大都市秦汉文化主轴带。

  五组团:

  空港新城、沣东新城、秦汉新城、沣西新城和泾河新城。

  功能布局

  空港新城:规划范围141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部地区空港交通枢纽和临空产业园。以临空产业为主,重点发展空港物流、飞机维修、国际商贸、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沣东新城:规划范围161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3.3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部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和体育会展中心。以高新技术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体育、会展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 

  秦汉新城:规划范围291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具有世界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聚集展示区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生态田园示范新城。以生态、文化和商业为主,重点发展秦汉历史文化旅游、金融商贸、总部经济、都市农业等产业。

  沣西新城:规划范围143平方公里,其中遗址保护区面积8.6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兴产业基地和综合服务副中心。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新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政商务、都市农业等产业。

  泾河新城:规划范围146平方公里。主体功能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以低碳产业为主,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测绘、新能源等产业。

  规划总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按照彰显文化底蕴、集聚现代产业、建设良好生态、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新区历史文化、生态水脉、资源要素和综合区位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布局、集约发展等原则,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设施现代、社会和谐、开放包容、彰显历史文化、产业有序集聚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打造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级新区。

  发展目标

  以全新的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建设西咸新区,使其成为中国未来城市建设的典范,全面提升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品质。

  注重保护耕地、保护生态、保护文物;发展新产业、形成新业态、建设新城市。

  力争“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十年大跨越”, 通过十年的建设,使西咸新区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功能新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使命

  推进实现西咸一体化

  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

  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

  定位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和生态田园新城;

  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建设的国家级新区;

  彰显历史文明、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历史文化基地;

  统筹科技资源的新兴产业集聚区;

  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示范区;

  规划理念

  组团布局发展

  在西咸新区内,构建开敞疏朗的空间大格局,以生态廊道相间隔,设置生态控制线,限定组团增长边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新区内水域、农田、文物保护、生态绿地等非建设用地占到70%以上,形成城园交融的现代田园城市。

  快捷交通连接

  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轨道、大运量公交多种现代交通方式的支撑,构建西咸新区内外组团间的便捷连接,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

  优美小镇点缀

  建立全新的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模式,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取得平衡。延续原有的乡村式生活模式,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以文化旅游、农园风情、关中民俗和滨水休闲为特色建设生态田园小镇。

  都市农业衬托

  以田园城市的理念建设西咸新区,将新区建设成为都市农业和城市建设高度融合的新区,成为未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菜篮子基地和都市农业基地。

  历史文化传承

  坚持“整体保护、系统展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完善古都历史文脉格局,以渭北帝陵风光带、周秦汉古都遗址带为支撑,形成“人”字形大遗址保护带。建设世界周秦汉文化综合展示中心,形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展示区和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化遗址公园,彰显华夏历史文明。

  城市特色塑造

  传承西安、咸阳两大古都优秀的规划思想,突出文化景观风貌,融合现代元素,体现生态宜居的理念,塑造现代生态田园都市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国际化大都市“古今共鸣、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

 

 

【 关闭本页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