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患者经络穴位治疗法 - changqimei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文地址]穴位名称: 记录号码: 272 穴位名称: 百会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主治功效: 头痛,眩晕,鼻塞,耳鸣,惊悸,失眠,健忘,晕厥,中风,脱肛,子宫脱垂,休克,虚脱,高血压,低血压。 其他功效: 说 明: 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手掌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70 穴位名称: 强间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头部,后发际直上4寸。 主治功效: 头痛,眩晕,面瘫,失眠,脑震荡,癔症,癫痫。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69 穴位名称: 脑户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项部,后发际直上2.5寸,枕外隆凸上缘凹陷处。 主治功效: 头痛,头晕,头重,结膜炎,功能性失语,高血压,癔症。 其他功效: 说 明: 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68 穴位名称: 风府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项部,后发际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主治功效: 头痛,感冒,眩晕,颈椎病,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症,脑性瘫痪,癔症,癫痫,精神病。 其他功效: 说 明: 督脉与阳维脉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65 穴位名称: 大椎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 发热,感冒,头痛,疟疾,颈椎病,脑发育不全,精神病,贫血。 其他功效: 说 明: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与督脉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64 穴位名称: 陶道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 发热,感冒,头痛,疟疾,咳喘,脊背强痛,精神病。 其他功效: 说 明: 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62 穴位名称: 神道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 身热头痛,咳喘,心痛,惊悸,健忘,脊背强痛,疟疾,肋间神经痛。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55 穴位名称: 命门 所属经络: 督脉 穴位位置: 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 腰脊强痛,遗尿,尿频,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盆腔炎,头痛,耳鸣,闪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肾炎,身体虚弱,下肢瘫痪,痔疮,脱肛。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揉 掌跟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31 穴位名称: 地五会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在足背外侧,当第4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后方,第4、5跖骨之间,小趾伸肌腱内侧缘。 主治功效: 头痛,眩晕,腋肿痛,压痛,乳腺炎。 其他功效: 坐骨神经,胆病患者 说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或食指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30 穴位名称: 足临泣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在足背外侧,当足第4趾本节(第4跖趾关节)后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主治功效: 头痛,眩晕,月经不调,乳腺炎,足跗肿痛。 其他功效: 坐骨神经通、胆病患者 说 明: 按摩手法: 拇指或食指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215 穴位名称: 丝竹空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面部 眉梢凹陷处 主治功效: 眼病 偏头痛 其他功效: 防治色斑 减少鱼尾纹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有酸麻胀痛感 每次按揉1-3分钟,每天3-5次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90 穴位名称: 小海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 肘内侧 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音科)之间凹陷处 主治功效: 头痛、头晕、偏瘫、手臂震颤、肩臂痛。 其他功效: 牙龈炎 牙周炎 说 明: 本经合穴 按摩手法: 拇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89 穴位名称: 支正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侧 腕背横纹上5寸 主治功效: 项强、腮腺炎、肩背痛、精神病。 其他功效: 头痛 目眩 神经衰弱 肘臂痉挛 手指麻木 说 明: 本经络穴 按摩手法: 指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88 穴位名称: 养老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 前臂背面尺侧 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主治功效: 肩背痛、 上肢关节痛、 落枕、后头痛、上肢瘫痪。 其他功效: 老年人要老首选防治高血压 腰酸腿痛 头晕眼花 老年痴呆等 说 明: 本经郗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84 穴位名称: 前谷 所属经络: 手太阳小肠经 穴位位置: 手掌尺侧 微握拳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前 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主治功效: 热病 目赤肿痛 其他功效: 热病如眼睛胀痛 手掌心热 手心出汗 耳鸣 后头痛 腮腺炎等 说 明: 本经荥穴 按摩手法: 拇指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 记录号码: 178 穴位名称: 列缺 所属经络: 手太阴肺经 穴位位置: 前臂掌面桡侧 腕横纹上1.5寸 主治功效: 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炎、咽喉肿痛、荨麻疹、支气管炎、肩臂痛、中风后遗症。 其他功效: 头痛 风寒感冒 中风后遗症 落枕 风热伤肺而咳血 防治前列腺疾病 说 明: 本经络穴 四总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任脉 按摩手法: 拇指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 记录号码: 160 穴位名称: 阳溪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穴位位置: 腕背横纹桡侧 拇指上翘时 拇指端、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功效: 头痛、眼病、牙痛、咽喉肿痛、腕关节炎、腱鞘炎、癔症。 其他功效: 赔补阳气之穴位 改善头部 眼部供血状况 故可明目 改善眼睛酸涩 胀痛 说 明: 本经原穴 四总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按摩手法: 拇指推揉(向小臂方向)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 记录号码: 155 穴位名称: 瘈脉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头部 耳后乳突中央 角孙与翳(音义)风之间 主治功效: 头痛 小儿惊风 其他功效: 脑部供血之穴位 防治脑血管疾病穴位 说 明: 瘈(音赤) 按摩手法: 拇指指肚 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 记录号码: 151 穴位名称: 消泺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臂外侧 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主治功效: 头痛 项强 其他功效: 祛湿化痰功效显著 说 明: 消泺(音落)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或食指指尖 扣压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50 穴位名称: 清冷渊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臂外侧 肘尖直上2寸 主治功效: 热胀头痛 目黄 眼赤 风火牙痛 其他功效: 内火引起诸症 此穴配合天井、外关祛火最佳 说 明: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或食指指尖 扣压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49 穴位名称: 天井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臂外侧 屈肘时 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主治功效: 偏头痛、瘰疬、胸臂痛、颈肩痛。 其他功效: 瘰疬即淋巴结结核 颈部或腋下 有硬块或溃烂 不易愈合 说 明: 本经合穴 按摩手法: 垂臂 拇指或食指指尖 扣压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48 穴位名称: 支沟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前臂背侧 阳池与肘尖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3寸 尺骨与桡(音挠)骨之间 主治功效: 便秘 失音 岔气 耳聋 耳鸣 肩背痛 抑郁症 其他功效: 偏头痛宜按揉此穴 各种痛症 说 明: 本经经穴 按摩手法: 指压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47 穴位名称: 外关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前臂背侧 阳池与肘尖连线上 腕背横纹上2寸 尺骨与桡(音挠)骨之间 主治功效: 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胁肋痛、肩周炎、手指疼痛、上肢麻木、上肢关节痛。 其他功效: 偏头痛宜按揉此穴 各种痛症 说 明: 本经络穴 按摩手法: 指压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45 穴位名称: 中渚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手背部 环指本节后方 第4、5掌骨尖凹陷处 主治功效: 头痛、发热、咽喉肿痛、耳聋、耳鸣、手臂痛、肩背痛。 其他功效: 眼睛胀痛酸涩、 急性结膜炎; 各种痛症治疗要穴, 肩膀痛、 手臂痛。 说 明: 本经腧穴 按摩手法: 指压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43 穴位名称: 关冲 所属经络: 手少阳三焦经 穴位位置: 环指末节尺侧 距指甲角0.1寸 主治功效: 发热汗不出、头痛、中暑、晕厥、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心烦、手臂痛。 其他功效: 心情郁闷、 咽喉肿痛(急性 气郁型); 排除肠胃中的浊气; 晕车时按揉此穴及劳宫穴效果好。 说 明: 本经井穴 按摩手法: 指甲掐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34 穴位名称: 曲泽 所属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 穴位位置: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功效: 头痛、眩晕、烦渴、咳嗽、呃逆、呕吐、肘臂痛、手臂震颤。 其他功效: 胸闷、 心悸、 心痛、 急性胃痛及肠胃炎;心脏赔补要穴、 对肝气郁结及心脏功能虚弱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疗效好。 说 明: 本经合穴 合穴治脏腑 此穴按揉较痛说明经络畅通 按摩手法: 拇指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14 穴位名称: 丘虚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足外踝前下方 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 主治功效: 偏头痛、颈椎病、腋下肿痛、腰腿痛、转筋、足跟肿痛。 其他功效: 治疗炎症(中医称之为上火)效果最佳如:咽炎、 咽喉肿痛、 牙痛发炎。 说 明: 本经原穴 按摩手法: 点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13 穴位名称: 悬钟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小腿外侧 踝尖上3寸 主治功效: 落枕、 颈椎病、 头痛、偏瘫、 颈椎病、 足膝麻木酸痛。 其他功效: 治疗腰椎疾病时 配合太溪 复溜效果更好 说 明: 八会穴之髓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12 穴位名称: 阳辅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小腿外侧 踝尖上4寸 主治功效: 偏头痛 全身关节痛 腰膝冷痛 其他功效: 说 明: 本经经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11 穴位名称: 光明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小腿外侧 踝尖上5寸 主治功效: 白内障 青光眼 屈光不正 视神经 其他功效: 治疗慢性病 如慢性胆囊炎 慢性肝病等 善治(慢性)头痛 说 明: 本经络穴 (久病入络) 按摩手法: 点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10 穴位名称: 外丘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小腿外侧 踝尖上7寸 主治功效: 颈项痛、胸胁胀痛、癫痫、小腿外侧痛、腓肠肌痉挛。 其他功效: 治疗急症之穴位 突发头痛 坐骨神经痛 乳腺痛 说 明: 本经郗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109 穴位名称: 阳交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小腿外侧 踝尖上7寸 主治功效: 胸胁上满 坐骨神经痛 肋间胀痛 其他功效: 治疗急症之穴位 突发头痛 坐骨神经痛 乳腺痛 说 明: 阴维脉之郗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98 穴位名称: 肩井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肩上 前直乳中 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 主治功效: 肩周炎 颈椎病 落枕 乳腺炎 乳痛 淋巴结结核 其他功效: 治疗牙痛头痛要穴 治疗乳腺炎 乳痛最有疗效 防治淋巴结结核之要穴 说 明: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穴 按摩手法: 2-4手指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 记录号码: 97 穴位名称: 风池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项部 枕骨之下 与风府相平 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功效: 外感发热、风寒感冒、 眩晕、 头痛、眼病、鼻出血、鼻炎、鼻窦炎、失眠、健忘、中风。 其他功效: 经常扭脖子的人要常按此穴。 《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中》:热病(《千金中有:“烦满”二字》),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譩譆,后取天牖,风池。 说 明: 足少阳胆经与阴维脉之会穴 按摩手法: 大拇指 指肚 点按 向鼻根方向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96 穴位名称: 浮白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头部 耳后乳突后上方 主治功效: 头痛 项强 耳鸣 耳聋 淋巴结结核 其他功效: 专治白发 长期熬夜 失眠等引起肝肾虚火旺导致白发 说 明: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95 穴位名称: 天冲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头部 耳根后缘 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功效: 恐惧 牙龈肿痛 其他功效: 因情绪激动造成的头痛 说 明: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94 穴位名称: 率谷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头部 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主治功效: 呕吐 消化不良 其他功效: 头痛、眩晕。 《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 中》:醉酒风发热,两角眩痛,不能饮食,烦满呕吐,率谷主之。(《千金》此条置风门穴)。 说 明: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92 穴位名称: 悬颅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头部鬓发上 头维与曲鬓弧线连线中点 主治功效: 偏头痛、目外眦痛、面肿、鼻出血、牙痛。 其他功效: 说 明: 按摩手法: 点按 手2-4指 指肚敲打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90 穴位名称: 瞳子髎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面部 目外眦(音子)旁 眶外侧缘处 主治功效: 各种眼病、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 其他功效: 美容祛除鱼尾纹 说 明: 瞳子乃瞳孔之意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89 穴位名称: 足太阳膀胱经整条经络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 主治功效: 《灵枢》: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髀(音必)不可以曲,腘如结,...... 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腨、脚皆同,小趾不用。 其他功效: 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又是最大的排毒通道,并连接五脏六腑,极其重要。所以打通膀胱经,既能抵御外界风寒,又能提高身体排毒功能。 说 明: 按摩手法: 记录号码: 85 穴位名称: 足少阳胆经整条经络 所属经络: 足少阳胆经 穴位位置: 请“按脏腑经络查询”胆经的穴位 主治功效: 《灵枢》: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音汉)痛,目锐眦(音子)痛,缺盆中痛,腋下肿,马刀夹瘿(音英),汗出,振寒,疟,胸,胁,肋,髀(音比),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其他功效: 胆汁上溢 早上起床后感觉口苦 脸色灰蒙蒙的 常有偏头痛 坐骨神经痛 乳腺方面的问题 多数妇科病 股骨头 膝关节外侧痛 腿抽筋 脚外踝经常扭伤 耳鸣 耳聋 说 明: 以上症状说明胆经出现问题 通过按揉、敲打来打通该经络 则大部分症状都会自然消失 按摩手法: 敲打 按揉 稍用力 记录号码: 71 穴位名称: 内庭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 足背 第2、3趾间 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功效: 胃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头痛、牙痛、咽喉肿痛、鼻出血、热病、足背痛。 其他功效: 胃火引起牙痛、 咽喉肿痛、 鼻出血、祛胃火堪比牛黄解毒丸、 功效近中草药-生石膏。 说 明: 本经荥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向指尖方向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70 穴位名称: 陷谷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 脚第2、3趾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功效: 颜面浮肿、全身水肿、肠鸣腹痛、足背肿痛。 其他功效: 治疗鼻炎要穴、 治疗胃下垂效果明显。提升阳气、 头痛、 太阳穴痛。 说 明: 本经腧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向指尖方向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69 穴位名称: 解溪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 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与外踝尖平齐 主治功效: 头痛、面肿、腹胀、便秘、 踝关节痛、下肢瘫痪、麻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其他功效: 失眠、 多梦。让全身放松和治疗脑供血不足之要穴。 说 明: 本经经穴 按摩手法: 点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68 穴位名称: 丰隆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 小腿前外侧 外踝尖上8寸 条口外 距胫骨前缘2横直 (中指) 胫骨腓骨之间 主治功效: 各种炎症、咳嗽、哮喘、痰多、咽喉肿痛、头痛、眩晕、癔症、精神病、小腿酸痛、下肢麻木、瘫痪。 其他功效: 化痰强穴(主治脾湿生痰)、 各种痰症、咳嗽、 哮喘、 咽喉肿痛、 健忘、 慢性肠胃病、 下肢麻木、瘫痪、 气郁生痰需要按揉肝经上的太冲穴。 说 明: 胃经络穴 按摩手法: 点按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55 穴位名称: 头维 所属经络: 足阳明胃经 穴位位置: 头侧部 额角发际上0.5寸 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功效: 偏头痛、眼病、三叉神经痛、眩晕。 其他功效: 快速缓解头痛 头胀痛 太阳穴痛 说 明: 胃经和胆经交会穴 按摩手法: 点按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35 穴位名称: 束骨 所属经络: 足太阳膀胱经 穴位位置: 足外侧、足小趾本节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功效: 头痛、项强、眩晕、癫痫、身热目黄。 其他功效: 防感冒、脚寒、通鼻窍、脑鸣、疼痛。 说 明: 本经腧穴 从金门穴到足通骨穴一起按摩 按摩手法: 点按 或用拇指推 稍用力 穴位图 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 ![]() 记录号码: 34 穴位名称: 申脉 所属经络: [color=#33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