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拳内劲之密阐释(4)所谓天下功夫本归同源。看了陈式太极的内劲论,在看看心意六合拳的内劲,可以发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心意门拳谱《六合十大要序》专门有讲内劲的:
夫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难以言传,然其理亦可参焉。盖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必至之理也。今以功于艺者言之,以为撞劲者非也,功劲者非也。及谓抖劲、崩劲者皆非也,殆颤劲是也。撞劲太直,而难起落;功劲太死,而难变化;抖劲崩劲太促,而难展招。惟颤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总之,运于三性之中,发于一战之顷,如虎伸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山不能阻,如是上九法合而为一,而克人其有不利乎。 在这段文字中,谈到的内劲其实就是内气之劲, 所谓“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必至之理也。”。此段文字对各种劲法比较后认为颤劲最佳。这颤劲极微极速,主要是由内气引动。另有一段关于四梢的论述也极精彩: “四梢”者:“发为血梢,甲为筋,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必使其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断筋,舌欲摧齿。心一颤而四者皆至。“四梢”齐,而内劲出 矣。盖气从丹田而生,如虎之狠,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一枝动,百枝摇,则四梢齐,而内劲无不出矣。 大侠学了这么多年的拳术,对内劲其实是一片懵懂。绝大多数的人在练拳的时候,只是信奉“拳打万遍其理自现”的傻论,真的以为武学就这么简单。但事实上是,即使练了数十年的功夫,如果不明内劲之理,练出来的功夫还是傻功夫。 上面这两段关于心意内劲的论述,大侠其实过去也读过。相信很多练心意拳的也读过,但问题是真的读懂了吗。颤劲是怎么回事?劲法四梢是怎么回事?你真的明白吗? 守孚老师在教大侠的时候,总是说他不敢用劲,怕把大侠给打坏了。直到大侠练了一年多,守孚老师看大侠的身体比过去壮实许多,才在大侠的要求下示范了一下颤劲。守孚老师用双把在大侠双手围护的胸前一拍,大侠的身体在瞬间的震惊过后,感到整个胸腔如通电一样酥麻。这种酥麻感极为舒服,有通体舒快的感觉。守孚老师笑道:“格叫嗒记甜头。”(上海方言:尝尝美味。)大侠当然知道,如果守孚老师加把劲,那就不是甜头,而是要吃苦头了。台湾第一高手廖白先生说他只用双手一拍,就可以将人如纸鹤一样击出。他的劲就是所谓的颤劲,极短而极厉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