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意拳

 世外桃园168 2012-03-24

心意拳内劲之密阐释(4)

  • 时间:2009-10-24 05:21
  • 来源:中华武术网
  • 作者:中华武术网
  • 点击:1496次

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步的内劲,内气之劲。大侠有一个很简单的比方。肌肉构造之劲犹如蒸汽机火车头钢铁构件的机械构造,而内气之劲就是推动火车头前行



  这就是所谓的第二步的内劲,内气之劲。大侠有一个很简单的比方。肌肉构造之劲犹如蒸汽机火车头钢铁构件的机械构造,而内气之劲就是推动火车头前行的蒸汽。如果没有火车头钢铁构件的机械构造, 那蒸汽之力只是离散之力,但蒸汽进入火车头以后,其威力就十分惊人了。洪均生先生介绍自己向陈发科先生学拳的经历,里面提到陈发科先生一段陈述:

  陈师说:“力与巧是应当善于结合的,但力是基础,巧是拳法。当有人突然用力袭击我时,应以力借力,使不致动摇重心,而变法应战。但功夫深者,却又不须以力借力,来力一触即转,使对方的力被引进向前倾跌,或反向后面仰跌。我对剑华来力是引而后发的。例如钢铁,造机器它是必备的首要原料。将钢铁造成机轮、零件,又须合乎规格,然后安装起来,方能操纵。拳法中每一动作,如同机轮的重要,学拳不明拳法,不求细致正确,怎么能行?”

  陈发科先生在这里所说的其实就是大侠所说的肌肉构造之劲。陈发科先生好像不喜欢谈内气。有一天,他在表演的时候,将地上一块方砖震碎,他解释道:“这是震脚时,周身三五百斤力量经过松沉而集中在脚上,然后又和时速结合起来,方有作用。” 这种解释讲的就是肌肉构造之劲。但有趣的是,顾留馨先生却有一次独特的体会,在洪均生先生的文中记道:

  1964年9月,顾留馨参加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武术表演大赛,与我相识。将返上海前,他在清泉池澡堂谈到他向陈师学推手时,当陈师双手被封时,他试加劲一按,却只觉陈师小臂似有电流,一下子就被发出一丈多远。于是他惊为神乎其技。

  陈发科先生手臂上的电流一事就不是用肌肉构造之劲可以解释的,其实这就是内气之劲了。在陈家其实有论气的大师。陳鑫說:“氣不由中心丹田而發,則氣無所本而失於狂妄;氣不充至肌膚毫末,則功夫短少而氣歉,則外強中乾,必至失敗。此內勁之不可不研練也,果能研練至此,則神乎技矣。”
所谓天下功夫本归同源。看了陈式太极的内劲论,在看看心意六合拳的内劲,可以发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在心意门拳谱《六合十大要序》专门有讲内劲的:

  夫内劲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而难以言传,然其理亦可参焉。盖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必至之理也。今以功于艺者言之,以为撞劲者非也,功劲者非也。及谓抖劲、崩劲者皆非也,殆颤劲是也。撞劲太直,而难起落;功劲太死,而难变化;抖劲崩劲太促,而难展招。惟颤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总之,运于三性之中,发于一战之顷,如虎伸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龙之用力不见力,而山不能阻,如是上九法合而为一,而克人其有不利乎。

  在这段文字中,谈到的内劲其实就是内气之劲, 所谓“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赴之,此必至之理也。”。此段文字对各种劲法比较后认为颤劲最佳。这颤劲极微极速,主要是由内气引动。另有一段关于四梢的论述也极精彩:

  “四梢”者:“发为血梢,甲为筋,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必使其发欲冲冠,甲欲透骨,牙欲断筋,舌欲摧齿。心一颤而四者皆至。“四梢”齐,而内劲出 矣。盖气从丹田而生,如虎之狠,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落,一枝动,百枝摇,则四梢齐,而内劲无不出矣。

  大侠学了这么多年的拳术,对内劲其实是一片懵懂。绝大多数的人在练拳的时候,只是信奉“拳打万遍其理自现”的傻论,真的以为武学就这么简单。但事实上是,即使练了数十年的功夫,如果不明内劲之理,练出来的功夫还是傻功夫。

  上面这两段关于心意内劲的论述,大侠其实过去也读过。相信很多练心意拳的也读过,但问题是真的读懂了吗。颤劲是怎么回事?劲法四梢是怎么回事?你真的明白吗?

  守孚老师在教大侠的时候,总是说他不敢用劲,怕把大侠给打坏了。直到大侠练了一年多,守孚老师看大侠的身体比过去壮实许多,才在大侠的要求下示范了一下颤劲。守孚老师用双把在大侠双手围护的胸前一拍,大侠的身体在瞬间的震惊过后,感到整个胸腔如通电一样酥麻。这种酥麻感极为舒服,有通体舒快的感觉。守孚老师笑道:“格叫嗒记甜头。”(上海方言:尝尝美味。)大侠当然知道,如果守孚老师加把劲,那就不是甜头,而是要吃苦头了。台湾第一高手廖白先生说他只用双手一拍,就可以将人如纸鹤一样击出。他的劲就是所谓的颤劲,极短而极厉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