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饮酒(其五)陶渊明

 寂静的山林 2012-03-25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世号“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古诗全文  饮酒①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③,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   

注释  
          ①《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 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品评赏析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歌的主旨是展示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的思维过程,富于理趣。然而,它不是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宋代朱熹说:“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此所以高于晋宋人物。”这首诗正刻画了诗的不同流俗的精神风貌。他不象一般隐士那样标榜超尘出世,而是“结庐在人境”;他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俗之事。原因何在?诗人意味深长地说:“心远地自偏”。心静,境自静。无求名求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宛如在山。这深刻的道理被诗人平淡地说出,亲切感人。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鸟倦飞而知还”,那只在晚照中翩然归来 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归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