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富汗战记:12. 潘杰希尔(一)

 昵称865028 2012-03-26

潘杰希尔(一)

 

抗苏游击队兴起之后,苏军用“拳头”战术如同打跳蚤般不灵,很快就切换使用“搜索与歼灭”战术。东搜西歼了一两年之后,苏军渐渐对游击队的情况清楚了,1982年中期后,开始集中兵力对处于要害地带的主要游击基地进行围剿。

 

潘杰希尔山谷,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名噪阿富汗,并被世界广为知晓的。这是一个只有阿富汗才有的天然战场,属于兴都库什山脉地区,位于喀布尔以北80公里,距离最大的空军基地巴格拉姆20公里。位置固然重要,地形更是难得。长150公里,宽510公里,一共有15山口,山谷里面有宽广平旷的谷地平原,有大片的森林,谷地两侧峰峦迭起、道路复杂,崇山峻岭间还有不少山洞,山口隘路在冷兵器时代已经是造成冤魂无数,在现代兵器的把持下更是火力密布、有死难回。

 

这里抗苏游击队的首领是马苏德,一名喀布尔大学毕业的前工程师,在他的经营下,潘杰希尔的防守如同机械般严整有序,出击又像雄狮般骁猛。他把游击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武装起来的农民,担当类似地方警察的角色,维持治安,协同作战;第二部分是各战斗小组,都是一些精悍强干的青年农民,一般是3040人,配备了伊斯兰教“政委”,在本地区进行防御,随时配合机动队作战;第三部分是机动队,也就是游击队的主力,有4000人之多,经过前述训练体系的培养再经过无数战斗的考验,战斗力非同小可。

 

如果你看着马苏德的这套有点熟悉,那也不奇怪,因为他学习过毛泽东的游击战理论,他的三部分人马也就相当于民兵、区小队、县大队,补充、训练、配合,全有了。

 

1982515夜,苏军出手了,11个侦察连悄没声息地摸上了潘杰希尔山谷入口上方的制高点,他们的专业素养自然了得,兵力又足,轻松就拿下了所有目标。第二天晚上,苏军又抢占了山谷纵深10公里内的若干重要山峰。

 

在此之前,放出假消息再加部队佯动,战役伪装成功了,让抗苏游击队的全国指挥体系误以为是要进攻跟潘杰希尔相反方向的另一山谷,就往那个山谷进行了增援,连潘杰希尔的人马也有调动过去。

 

517凌晨4时分,坦克、装甲车开动的声音、飞机轰鸣声,各种枪炮声,震醒了潘杰希尔山谷。苏军一个师1.2万人加阿富汗政府军3个师共2万余人,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大量飞机和直升机,对潘杰希尔山谷发起了攻击。地面上,机械化部队沿着山谷向纵深步步推进,同时以20个伞兵营共4200人在4天内逐次空降在山谷的纵深各处,不断对游击队进行分割包抄,这种脱胎于二战但又比二战时更成熟的空降战术,似乎让苏军的行动看起来更加充满必胜的把握。

 

但苏军在其主力正面怎么也对不上游击队正儿八经的阻击和防御,却不断地被山谷两侧的游击队火力攻击,有精准的点射、也有凶狠的扫射和炮火打击,还有让人发颤的夺命狙击,很多岩石间、山间、洞穴口、山峰上,游击队都构筑了良好工事,里面有着多角度、长短距离、各种各样、兼具防空的火力点。游击队凭借工事和地形隐蔽条件,积极采取侧面袭击的战术,但当苏军进行还击时,游击队能打则打,不能打就灵活转移,很快就消失在附近连绵的大山中。就这样,苏军想快又快不得,慢下来又抓不住游击队,断断续续自身损失已经非常惨重,仅在第一周内,就有近1000人被消灭,游击队伤亡很小。

 

5月到9月,苏军先后6进山谷,每一次都是占领了全部谷地,但是无法深入山谷两边的大山去消灭游击队主力,只造成了累累伤亡,最后只得暂时放弃对这一带的围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